•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Historic Lushan: The KuLing Mountains》:展現(xiàn)廬山的西方敘事*

      2014-04-17 02:47:53陳建軍
      關(guān)鍵詞:牯嶺教書廬山

      陳建軍

      (九江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 江西九江 332005)

      《Historic Lushan: The KuLing Mountains》:展現(xiàn)廬山的西方敘事*

      陳建軍

      (九江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民國時期由西人控制的行政管理機構(gòu)“牯嶺委員會” 策劃、組織編著的廬山旅游著作《Historic Lushan: The KuLing Mountains》與同期出版的中國人編著的廬山旅游著作在敘述對象的選擇、敘述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是一部展現(xiàn)廬山的西方敘事著作,也是西方文化侵入廬山的表現(xiàn)。

      西方文化 展現(xiàn) 敘事

      1921年,兩部關(guān)于廬山旅游的著作同時出版,一部是徐珂編著的《廬山指南》,由作者所供職的商務(wù)印書館于1921年5月出版,一部是西方人Albert H Stone 和 J Hammond Reed編著的《Historic Lushan: The KuLing Mountains》(以下直接稱作《Historic Lushan》),由設(shè)在漢口的中國圣教書會屬下的阿林頓印刷廠于1921年印刷出版。致力于介紹廬山旅游這一相同目標(biāo),由中國人和西方人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撰寫并由各自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這兩部書共同表征了廬山旅游的歷史性發(fā)展。而這其中,西方人編著的這部廬山旅游著作具有鮮明的文化史價值,是西方文化進入廬山的表現(xiàn)?!禜istoric Lushan》一書為大32開本,106頁,用銅版紙精印,封面書名燙金。該書使用現(xiàn)代攝影技術(shù)大量攝制,保存了廬山1895年—1920年間的74幅珍貴照片,這是在廬山著作以及圖書出版史上的第一次。擔(dān)任該書出版發(fā)行的中國圣教書會是一家新教出版機構(gòu),關(guān)于該組織的沿革,何凱立在《基督教在華出版事業(yè)(1912—1949)》一書中敘述甚詳,“華中圣教書會成立于1876年,以后又于1915年與華北圣教書會合并,后者成立于1883年,二者合并后的新名稱是“華北華中圣教書會”。1878年成立的中國圣教書會(上海)與1885年成立的華東圣教書會合并于1895年,中文名稱仍為中國圣教書會,英文名稱則為:The Chinese Tract Society。1920年,上述合并后的兩家圣教書會又再度合并,稱為華北、華中與華東圣教書會。但在申請合并過程中,其新名稱卻沒有得到權(quán)威部門的認(rèn)可,于是又最終更名為中國圣教書會(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for China)。該聯(lián)合書會在漢口設(shè)有一個辦公總部,在上海設(shè)有一個書庫。”[1]圣教書會有自己直屬的印刷廠,“其他新教出版機構(gòu)的出版物大多是由商務(wù)印書館承印的,而在華工作的幾個圣教書會則將自己的出版物交由華中圣教書會所屬的印刷廠來完成印刷裝訂流程。這家印刷廠始建于1912年,是用阿林頓信托投資公司捐助的2500法郎創(chuàng)辦起來的。這家印刷廠裝備有兩臺瓦孚垛印刷機、兩臺電動印刷機和一臺小型手動印刷機。除了承印本會自身的小冊子出版物,這家印刷廠還有生產(chǎn)能力承接其他圣教書會和圣經(jīng)公會的出版物。1914年,該印刷廠擁有包括裝訂工在內(nèi)的正式簽約工人共計15人?!盵2]圣教書會的出版物大部分都是以免費贈送品的形式發(fā)行出去的,但就像其母體倫敦圣教書會一樣,它也會兼顧一些有市場價值的書籍,出版《Historic Lushan》應(yīng)當(dāng)是部分著眼于其商業(yè)利益。

      該書的作者Albert H Stone 和 J Hammond Reed的資料甚少,據(jù)羅時敘的說法,前者為英國學(xué)者,后者為英國基督教新教循道會湖南永州教區(qū)傳教士。[3]其策劃者和組織者則是當(dāng)時廬山由西人控制的行政管理機構(gòu)“牯嶺委員會”。 牯嶺委員會成立于1899年,委員9人(7名英國人和2名美國人),李德立任主席,其前身是成立于1896年的“大英執(zhí)事會”。 牯嶺委員會策劃出版該書顯然有宣傳牯嶺以擴大其影響的意圖。該書在導(dǎo)言中說:“牯嶺作為避暑勝地的盛名從未有過地被認(rèn)真地關(guān)注詢問著。從春到夏到秋,天氣美不可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山頂。在冬天,特別是早春二月,是進行雪橇、滑雪運動的好地方?!彼€特別強調(diào)了牯嶺完備的配套設(shè)施以及它所能夠的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設(shè)施包括2個教堂、1個寄宿學(xué)校、1個圖書館、一個醫(yī)學(xué)會堂等,活動包括網(wǎng)球、游泳、教堂大會、演講會、音樂會等。在該書主體部分介紹的多達(dá)26條旅游路線均以牯嶺為出發(fā)點和回歸地,顯然有將牯嶺打造為廬山及九江旅游的集散地的意圖。另外,該書有多幅照片出自李德立之手,這些照片分別拍攝于1895年和1920年,基本以成組對照的形式出現(xiàn),“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的自豪感和歌贊意味呼之欲出。

      《Historic Lushan》一書從策劃到寫作到出版發(fā)行均為西方人的行為,是西方人寫的為西方人在廬山旅游提供的指導(dǎo)。作者預(yù)設(shè)的讀者是西方的旅游者。在介紹從九江到蓮花洞再上牯嶺的路途時,作者提醒旅游者千萬不要在寺廟道觀之外的其他中國人居住的地方住宿,以防不測。作者還提醒旅游者與轎夫打交道時千萬要明確時間,并抱怨說中國人根本沒有時間觀念,而且說話做事完全以個人利益為出發(fā)點,很難從他們嘴里獲取客觀真實的信息。因此,該書打上了鮮明的西方文化的烙印,體現(xiàn)了胡適在《廬山游記》中所概括的廬山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之一的“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4]。這在該書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中得到更深入的體現(xiàn):一是對有關(guān)廬山的各種歷史傳說特別感興趣,體現(xiàn)了一種對作為他者的東方風(fēng)物的浪漫化想象;二是在對象的選擇和敘述上強調(diào)了大自然本身的魅力,渲染了在大自然冒險的特別情趣;三是對廬山各風(fēng)物的介紹呈現(xiàn)出個人親歷基礎(chǔ)上客觀化敘述的特點,有著高度自覺的角色意識。

      作為歷史文化名山,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吟詠廬山的詩詞歌賦,2010年出版的《廬山歷代詩詞全集》收錄了1949年以前的詩詞超過一萬五千首。民國出版的中國人編著的廬山旅游著作如上面提到過的徐珂的《廬山指南》以及陳云章、陳夏常編纂的《廬山指南》、朱偰編的《廬山新導(dǎo)游》、張佚凡編的《新編廬山導(dǎo)游》等,都大量征引這些詩詞以壯廬山聲色?!禜istoric Lushan》則基本不征引詩詞,它更關(guān)注和津津樂道的是有關(guān)廬山的各種歷史傳說。比如,在介紹明太祖周顛仙傳碑亭時,不僅敘述了這一碑傳背后的歷史傳說,而且不厭其煩地將所有的碑文一概照錄。其他的如黃龍寺與明萬歷帝的因緣、太平宮與唐玄宗的故事、妙善的故事等等,比比皆是。其中有些傳說并不是很準(zhǔn)確,比如介紹大孤山時,把它與大禹聯(lián)系起來,說在公元前2205年時,國中發(fā)了大洪水,大孤山乃唯一一塊露出水面的地方,大禹曾在此休息過,并且還有鼻子有眼地說山頭一塊文字磨滅的石碑應(yīng)該與這一事件有關(guān)。在介紹通往東林寺、西林寺途中的一個關(guān)帝廟的時候,作者不忘把歷史上的關(guān)羽被當(dāng)做關(guān)帝立廟祭祀的經(jīng)過做一個介紹,并且還介紹說關(guān)帝是滿清王朝的保護神,據(jù)說在公元1855年的時候率領(lǐng)朝廷的軍隊與太平軍作戰(zhàn)過。對歷史傳說的濃厚興趣及其敘述其實是在將廬山神秘化和他者化,這背后則體現(xiàn)了或隱或現(xiàn)的殖民者心態(tài)。

      《Historic Lushan》專辟一章《Shooting and Game》,起首便說:“對那些愛好大自然的人來說,廬山美不勝收,對那些喜歡打獵的人來說,廬山同樣妙趣橫生?!鄙弦痪淠藢η耙徽聝?nèi)容即《The Flora of The Lushan》的承接。在這一章里,作者分溫帶和亞熱帶兩部分介紹廬山從山頂?shù)缴侥_的植被,展示了“老虎百合”和“喇叭型百合”兩幅圖片,并對牯嶺開放之前廬山山頂眾多樹木遭燒炭工的砍伐表示了遺憾。在具體介紹各個旅游景點時,作者對各種自然事物尤加關(guān)注,比如用了將近一頁的篇幅介紹三寶樹的來歷及樹本身的情況。把這種介紹與中國人寫的廬山旅游著作作一對比便一目了然地顯示該書對大自然本身的注目。比如被稱為民國時“總結(jié)性的導(dǎo)游杰作”[5]的《新編廬山導(dǎo)游》介紹三寶樹時只有寥寥幾句話:“再上有‘娑羅寶樹’二株,白果樹一株,大數(shù)圍,高十余丈,西人呼之為‘三棵樹’( Three Big Trees)。寶樹相傳為晉僧曇詵所植。”[6]《Historic Lushan》對大自然本身的注目和魅化對當(dāng)時已經(jīng)處于工業(yè)社會的西方人來講,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而對于仍掙扎于傳統(tǒng)社會解體之痛的中國大眾看來,三棵樹就沒有那么多值得注目的地方了。近百年后的今天,處于快速工業(yè)化時代的中國大眾才更有可能對西方人對自然的注目感同身受。在對大自然注目的同時,《Historic Lushan》也渲染了在大自然冒險的特別情趣。《Shooting and Game》介紹了在廬山能夠獵到的各種動物,包括老虎、豹子、狼、野豬、多達(dá)四十三種的蛇等等。書中多次提及廬山上各種潭澗作為游泳佳地的妙處,比如談到黃龍?zhí)稌r,作者這么寫道:“深澗周圍草木茂盛,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池水從來沒能被太陽直射過。水蛇的出沒,再加上水的奇寒,給在此洗浴帶來了雙重的樂趣?!痹俦热缭诮榻B通往蓮花庵的一條很少為人所知的道路時,作者說到:“而這正構(gòu)成了一天游程當(dāng)中的樂趣之一”。

      《Historic Lushan》中關(guān)于廬山的大部分歷史資料參考了毛德琦的《廬山志》,但在作為主體的廬山景點和線路的敘述上,絕大部分得之于作者Albert H Stone 和 J Hammond Reed的步測功夫。作者非常自覺地充當(dāng)著導(dǎo)游的角色,耐心細(xì)致、循循善誘,不斷繪聲繪色地指引著路途、指點著景物、講解著故事,并呵護備至地提醒著讀者潛在的危險。比如介紹三疊泉的一個段落是這樣寫的:“巖石下的一些洞穴提供了休憩之地。游客切記不要靠瀑布太近,瀑布近邊的石頭非常濕滑,很危險。更高一些地方的溪澗游客光顧得比較少,但它們更搖曳多姿,而且由于格外地清澈和足夠的深度,它們是跳水的絕佳場所。這些溪澗可以從下山主道的一條分岔路抵達(dá)?!苯酉聛淼囊欢螌懙剑骸耙坏┌l(fā)現(xiàn)有下雨的跡象,游客們千萬要離河床遠(yuǎn)一點。這道狹窄的溪流是上面很多水流的匯流處,在下雨時會急劇地暴漲。1920年夏天的時候,這里就發(fā)生了一起死亡事件。一位姑娘在雷雨時試圖穿過溪流,結(jié)果被急劇暴漲的溪水裹挾著沖下了瀑布?!边@兩段文字的敘述方式貫串全文,一個老練、親切、細(xì)膩的導(dǎo)游形象呼之欲出。遍觀民國時期中國人編寫的廬山旅游著作,大多為傳統(tǒng)廬山山志的敘述方式和敘述體例的簡化,至多不過在此基礎(chǔ)上添加一些推薦的旅游路線或者附上旅行社的旅游路線及其價目。對旅游著作文體意識的自覺與否凸顯了其背后的文化的差異。

      《Historic Lushan》應(yīng)當(dāng)有一定的讀者面,至少有兩部民國時期中國人寫的廬山旅游著作提到了它。陳云章、陳夏常編纂的《廬山指南》申明其在廬山方位上“參考了美人Albeit H Stone君所著之(Historic Lnshan》一書,一一詳注,閱者幸注意及”[7]。朱偰在《廬山新導(dǎo)游》自序中談到自己廬山導(dǎo)游的緣由時說:“繼一思之,古今之作,往往累數(shù)十卷,非盡人所能備,而山志之長,除搜羅完備,資料詳盡外,亦未見有他特點。至于中西廬山指南等書,則不免陷于陋,即未免蕪雜,英文《Historic Lushan》一書,又錯誤百出。因在私人紀(jì)游以外,別葺導(dǎo)游一書,雖未能為名山生色,或亦足為游者向?qū)?。二者性質(zhì)既殊,體例亦異,內(nèi)容編制,迥然不同?!盵8]一個在廬山方位這樣的無關(guān)痛癢之知識上參考了《Historic Lushan》,一個在知識的準(zhǔn)確性方面挑剔該書的錯誤,而上述討論的更具根本性的問題絲毫沒被觸及,可見費孝通所提倡的“文化自覺”是何等的艱難。怪不得胡適只說“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而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趨勢”。

      [1][2](美)何凱立著,陳建明,王再興譯.基督教在華出版事業(yè)(1912—1949)[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4.831.

      [3]羅時敘.人類文化的交響樂——廬山別墅大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41.

      [4]胡適.廬山游記[A].胡適全集(第三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74.

      [5]徐效鋼.廬山典籍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345.

      [6]張佚凡編.新編廬山導(dǎo)游[M].北京:中華書局,1937.57.

      [7]陳云章、陳夏常編纂.廬山指南(例言)[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0.1.

      [8]朱偰編.廬山新導(dǎo)游(自序)[M].江西九江:廬山管理局,1935.1.

      (責(zé)任編輯秦川)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招標(biāo)項目“廬山旅游文化展演研究”成果之一(編號JD1360)。

      2014-09-16

      陳建軍(1976-),男,博士,九江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戲劇戲曲。

      I 04

      1673-4580(2014)04-0033-(03)

      猜你喜歡
      牯嶺教書廬山
      我的教書生涯
      別廬山
      廬山 牯嶺!Cooling!
      “走”著教書,點亮孩子的心靈
      云霧廬山
      心聲歌刊(2020年1期)2020-04-21 09:25:06
      做一次廬山客
      在山里教書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58
      廬山
      毛澤東登廬山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11-25 10:35:17
      廬山拾遺
      新平| 双流县| 通许县| 兴山县| 琼中| 平遥县| 连山| 囊谦县| 潜江市| 杨浦区| 遵义县| 苏尼特右旗| 中卫市| 伊金霍洛旗| 澄城县| 朝阳区| 深圳市| 镶黄旗| 东源县| 壶关县| 安仁县| 洛南县| 无极县| 双牌县| 广东省| 嫩江县| 拜泉县| 滦南县| 盘锦市| 内乡县| 铜梁县| 长治市| 清水河县| 通江县| 孟津县| 和硕县| 贵定县| 合山市| 北碚区| 合肥市|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