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英
(宣城市郎溪縣郎溪中學,安徽宣城,242199)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向高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完成新教材容量極大的教學任務,有的教師會慢慢感到迷茫,教學進度遲緩,擔心學生的學習成效。經過幾年的摸索,筆者深感“窮則變,變則通”,教師須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評價方面作出一系列的轉變,實施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非常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把學生訓練成了應付考試和得高分的機器。有的中學從高一起就對學生進行機械化、標準化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束縛了,課堂教學失去了活力。學生始終等待教師的知識灌輸,課堂的英文討論活動總是“啟而不發(fā)”,尷尬收場,學生被動,教師灰心。
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傳授教材和課程標準所要求掌握的語言知識,更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更新,教師應成為英語教學理論的研究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者,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互動的舞臺,讓學生始終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這樣的英語教學才能適應、體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過去的課堂中,教師絕大多數時候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在唱“獨角戲”,這樣效率低下,教師精力、教學資源被浪費。
目前新高中英語課程非常貼近現代生活,富有時代氣息,涉及的話題很多。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給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多自主權,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例如在進行Book 2B Unit 16 The American South的教學時,筆者用屏幕播放反映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影片片段《Gone With The Wind》。通過影片,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南北戰(zhàn)爭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帶來的后果(death、poverty、hunger、burnt down、homeless)以及對南方社會、經濟發(fā)展造成的影響。這樣精心的導入設計能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教學內容,筆者常采用任務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對比發(fā)現法、師生互動法、多媒體視聽法、戶外活動法等進行教學。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筆者往往只叫第一個volunteer,在朗讀完規(guī)定的任務后,由他叫下一位學生朗讀,以此類推下去,學生都會聽得非常認真。
原來的教材每單元分四課,教師的日常教學往往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缺乏靈活性和自己的特色。而現在的新高中英語教材在內容編排方面顯得靈活開放,適應時代需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過程和教學的側重點,如這幾個單元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上,下幾個單元放在如何進行快速閱讀上,后幾個單元放在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上。
在單元內的教學安排中,教師可以調整先后,如把Speaking這一部分放在單元教學的最后一步,促使學生把所學運用到口語表達中。有時把Grammar部分放到本單元的最后進行教學,可以達到對本單元知識的鞏固。筆者在SB 2B Unit 13 The water planet單元的教學時,把Speaking部分放到Listening之前教學。在討論了水的好處和壞處、生活中應如何利用水、理解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之后,學生再去聽Listening部分的關于sailors的故事就會感到輕松,有“一聽就懂”的成就感。
教師甚至可以用課外的一些時尚精美、原汁原味的材料進行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經常利用New Concept English上的經典文章進行補充教學。課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到圖書室去閱讀一些外國名著的英文簡寫版,利用晚自習讓學生上講臺復述大意。這種做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口語和閱讀能力。
在以前基層學校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英語教學是“白加黑”(教材、粉筆加黑板)式,能用上錄音機就算是現代化了。打開新教材,我們可以發(fā)現教材的涵蓋量非常之大。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法已無法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利用閱覽室、圖書館、互聯網尋找各種信息材料。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直觀性,更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SB 1A Unit 5 The silver screen 的Integrating skills 部分Not One Less的教學前,筆者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精彩片斷作導入材料,學生興趣極高,這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很大。在高二剛完成的第十七單元Disabilities的教學時,筆者用雅典殘奧會閉幕式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名為《從奧林匹亞到紫禁城》的六分鐘表演和電影《漂亮媽媽》中其他孩子嘲笑鄭大是聾子的片斷作為導入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殘疾人一樣可以成功及殘疾人不應被歧視的道理。
觀看原版英文名著電影也是增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應選擇英語版的光盤,增加學生對地道英語和英美文化的攝入量。從高一到現在,筆者已帶學生看過《Gone With the Wind》《Tomorrow》《For Whom the Bell Tolls》《Jane Eyre》等十幾部外國著名影片,學生逐漸適應了觀看英文版的電影。
過去“教師為考評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狀況導致英語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單調性和狹隘性,逐漸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學什么”的短期效應。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不到訓練,教學失去色彩和活力。
新高中英語課程倡導的是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評價應符合新的教學理念,能客觀、及時、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如今的課堂上,筆者非常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增強他們的進取心。同時,筆者淡化單元檢測、月考等成績,讓學生感到平時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新教材對學生的考查形式多樣,給學生提供了多次機會。在SB 1B Unit 17 Great women整個單元的教學后,筆者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份三分鐘的口頭報告: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woman in the world?Why?然后對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進行評價。結果發(fā)現學生準備積極充分,筆者予以概括和表揚,同時指出需改進的地方。在單詞的學習中,筆者檢查時主要是看學生是否能用以前所學過的詞匯來解釋新單詞或詞組。在作文教學時,筆者一般先和學生一起分析思路,鼓勵學生用各種不同句式和高級詞匯表達自己的思想,盡量避開使用生單詞,然后再完成在作業(yè)
本上。對于批改,筆者只抽一組上交,其余當堂進行同桌互改。筆者認為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自己練出來的,而不是僅僅靠教師改出來的。有時,一種新語法教學后,筆者會要求學生自查、自評,實現自主學習。
總之,新高中英語教材給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們要勇于面對課程改革,內練苦功,鉆研新教材,敢于創(chuàng)新和突破,不斷進行教學診斷和反思,積極探索新方法,做到勇于變、善于變,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陳旭遠.新課程,新理念[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王奇.二語具身認知動力:身體、文化與隱喻[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