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琴 段 婷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7)
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
——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例
王淑琴 段 婷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7)
本文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調(diào)查了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探索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提供有益的啟示。
獨立學院;自主學習;現(xiàn)狀
2004年試行并于2007年正式頒布實施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性化、自主化學習方法的形成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
獨立學院屬于高考錄取第三批次院校(三本),比起一本二本的學生來說,大多數(shù)獨立院校的學生所共有的特點是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自覺性差等。因此,培養(yǎng)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呢?對于獨立學院的教師來說,探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本文對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探索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提供有益的啟示。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學習者對自身學習的管理。自1981年Holec將自主學習引入外語教學以來,國內(nèi)外學者開始了對語言自主學習的研究,進入21世紀之后,自主學習“成為第二語言教育文獻中的核心話題。”[1]
在對自主學習的實證研究中,國內(nèi)外學者們提出了多種自主學習模式,但是針對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見,鑒于此,筆者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例,調(diào)查分析了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找出學生自主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建立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提供依據(jù)。
為了了解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xiàn)狀,筆者采用調(diào)查問卷和訪談的方法對該校421名學生以及25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調(diào)查。
(一)調(diào)查對象
本調(diào)查于2013年10月在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2011,2012及2013級學生中進行,從該校六個系中隨機挑出421名學生。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04人;理工類專業(yè)學生257人,文史類專業(yè)學生164人。
(二)調(diào)查方法
為了全面真實的反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本次調(diào)查采用了調(diào)查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
1.調(diào)查問卷
根據(jù)美國Zimmerman教授提出的較為系統(tǒng)的自主學習的研究框架[2]以及學院向學生提供的自主學習資源的情況,學生問卷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1)學習英語的動機;(2)學習英語的策略;(3)元認知策略的使用;(4)網(wǎng)絡自主學習現(xiàn)狀。所有問卷題目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進行計分。共發(fā)出450份問卷,回收421份。為了檢驗問卷的信度,我們使用了Cronbach Alpha系數(shù)對問卷進行了信度檢驗,問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數(shù)值為0.923,說明從總體上看,該調(diào)查的內(nèi)在信度是比較理想的。本次調(diào)查使用IBM SPSS 22軟件作為主要的計算和統(tǒng)計分析工具。
2.訪談
根據(jù)調(diào)查問卷反映的情況,筆者選取了來自不同年級、系別的30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訪談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主要涉及:(1)形成(不)良好學習英語動機的原因;(2)(不)善于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的原因;(3)(不)善于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原因;(4)(不)積極利用學院提供的自主學習資源的原因。
(一)學習英語的動機
根據(jù)Gardner和Lambert(1959)的理論,存在兩種語言學習動機,即"融合性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它們在學習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工具型動機”側重“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的實際價值和好處”。 “融合性動機”則會使學生表現(xiàn)出一種“對于該種語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誠的個人興趣。”[3]
在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調(diào)查問題中,A1—A4是關于工具性動機的調(diào)查,A5—A10是關于融合性動機的調(diào)查。從調(diào)查結果看,A1—A4平均值都是在3以下,說明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是工具性動機。A7和A10的平均值也在3以下,說明學生還是具又一定的融合性動機,但融合性動機不夠明顯。在訪談中了解到,雖然獨立學院學生跟其他高校學生一樣,中學甚至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大多數(shù)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不明顯,所以他們有極大的挫敗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他們學習英語大多是為了通過各種考試,這就導致了不良學習動機的形成。
(二)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
這部分主要調(diào)查學生使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學習策略的情況。B1—B3是關于聽力策略的使用情況,B4—B6是關于口語策略的使用情況,B7—B10是關于閱策略的使用情況,B11—B14是關于寫作策略的使用情況。調(diào)查結果顯示,B1—B6的平均值大于3,說明多數(shù)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策略使用不當;在B7—B14關于閱讀和寫作策略使用的調(diào)查中,除了B7,B10和B11的平均值在3以上,其它問題的平均值都在3以下,說明學生能夠使用適當?shù)膶W習策略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但是不會主動尋找課外資料進行閱讀和寫作。從訪談中了解到,由于自2008年高考英語取消了聽力考試,所以學生們從中學開始就疏于對聽說能力的訓練。此外,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數(shù)在中學時代的英語學習都是被動學習,幾乎不會自己尋找課本以外的資料進行學習,這就導致了不科學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三)元認知策略的使用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計劃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都屬于元認知策略。[4]
在針對學生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情況的調(diào)查中,C1—C4是關于計劃策略的使用,C4、C5是關于控制策略的使用,C6、C7是關于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的使用,C8—C10是關于評價策略的使用。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盡管多數(shù)學生對英語學習確定了明確的目標,但是他們的英語學習卻不能按計劃進行;C5的平均值接近4,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有效控制他們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善于使用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但是就對學習效果的評價而言,多數(shù)學生更喜歡教師評價他們的學習效果,不喜歡自己或者同伴來評價。從訪談中了解到,學生不善于使用元認知策略跟他們從小受的教育方式有關。許多學生坦言,在他們以往的學習中,都是老師幫他們做計劃,控制和調(diào)節(jié)他們的學習過程以及對他們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所以上了大學以后,他們不知道怎樣使用元認知策略。
(四)網(wǎng)絡自主學習現(xiàn)狀
本部分是調(diào)查學生使用學院提供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資源的現(xiàn)狀,這部分問卷共30個問題,內(nèi)容包括他們使用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中心的時間,內(nèi)容以及學習效果。調(diào)查結果顯示,D1、D2和D3的平均值都小于3,說明多數(shù)學生認為學院提供的自主學習資源豐富,且他們在寢室就可以上校園網(wǎng)訪問自主學習資源,但自主學習并沒有出現(xiàn)在課程安排里。D5是關于學生每天花在英語自主學習上的時間,平均值是3.22,說明多數(shù)學生每天花在英語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于一小時。D12和D13的平均值都小于2.5,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上網(wǎng)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聽英語歌曲和看英語電影。D22, D23,D24的結果表明,學生通過網(wǎng)絡自主學習,口語和聽力獲得了進步。該部分的調(diào)查表明,學院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中心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基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以及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本文對成都理工大工程技術學院學生的自主學習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和分析。調(diào)查結果顯示:1.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為工具型動機,只有少數(shù)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融合性動機;2.多數(shù)學生不會使用聽力和口語策略來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3受試學生不善于使用元認知策略;4.學院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針對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者有如下建議:
1.動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內(nèi)在動力,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融合性動機。
2.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除了“授之以魚”外,更應該“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一些練習聽力和口語的策略。
3.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該注意提高學生的自我計劃,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并指導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反思和總結。
4.教學計劃的制定者有必要給予教師的更多教學自主性,并將自主學習安排到教學計劃中,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形成一套新的完整的教學體系,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徐錦芬,朱茜.國外語言自主學習研究30年[J].外語電化教學,2013(1):15-19.
[2]季春元,周順強,田維珍,袁先雄.自主學習的內(nèi)涵及必備要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0(11):32-34.
[3]Gardner,R.C. And W.E.Lambert.Motivatioal Variables in Secong Langau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9(13:266-72).
[4]http://baike.baidu.com/view/3397910.htm
[5]張慶云.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觀念調(diào)查與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12(1):51-58.
[6]Dickonson L.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 [J].System,1995,23/2.
[7]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 College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ang Shu-qin, Duan Ting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eshan Sichuan, 614007, China)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college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ers’ autonomy are put forward with the hope of help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ir students.
independent colleges; autonomous learning; current situation
G640
A
1000-9795(2014)010-000078-02
[責任編輯: 周 天]
王淑琴(1979-),女,重慶大足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外語系,大學英語教研室主任,管理學碩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段 婷(1982-),女,貴州畢節(jié)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外語系,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論文的課題來源(批準文號):四川省大學外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編號:SCWYGJ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