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洋
(宿州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安徽宿州 234000)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改革探究
——基于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分析
項 洋
(宿州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安徽宿州 234000)
應用型人才應遵循“基礎牢、知識寬、強應用、重創(chuàng)新”原則,從理論知識和實踐訓練兩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主要有課堂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兩種,各自的優(yōu)點、缺點都很明顯,片面強調某種教學方式都不能達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所以,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就成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理論教學
中國高等教育從1999年開始一直大規(guī)模擴張,我國高等教育現已進入大眾化發(fā)展階段。近年來,許多高等院校都把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在為本地區(qū)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上。
(一)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修訂的《國際教育分類法》涉及高等教育第五級教育中,將其分為5A(5A1和5A2)或5B兩個類型。它們在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上有各自的側重點:5A1是按學科分設專業(yè),以學習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基本理論為主,為進一步研究做準備,培養(yǎng)的是學術型人才;5A2是按大的技術領域(或行業(yè)、產業(yè))分設專業(yè),以學習各行各業(yè)的專門知識為主,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工作,將高新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5B主要以學習各行各業(yè)職業(yè)技能為主,培養(yǎng)的是依賴操作技能進行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二)應用型人才的特點
應用型人才既區(qū)別于學術型人才又區(qū)別于實用型人才,具有自身的特點:
1.從人才對理論知識把握的程度看,應用型人才遵循“基礎牢、知識寬”原則。
(1)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寬”原則體現了它與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不同。學術型人才以學習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基本理論為主,研究高深學問;應用型人才是行業(yè)性的高級專門人才,仍需注重基礎課程的學習,達到高等教育規(guī)定基本要求和本科層次的學業(yè)標準,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相對于學術型人才對知識把握的精、深程度而言,應用型人才對理論知識把握的深度、難度較淺,但對知識面要求較寬,不局限于原有教學大綱的內容。
(2)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牢”原則體現了它與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不同。實用型人才主要以學習各行各業(yè)職業(yè)技能為主的各種技藝型、操作型技術工人,他們只要按照“必需、夠用、管用”原則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可;應用型人才是很注重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的,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因此,相對于實用型人才而言,應用型人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與較寬的適應性,并且為大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和學習新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大學生智能打下較為寬廣的理論基礎[1]。
2.從人才的應用技能水平看,應用型人才遵循“強應用、重創(chuàng)新”原則。
(1)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強應用”原則體現了它與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不同。學術型人才的培養(yǎng)重心在于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高深的理論知識,從事學術研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應堅持理論科學教育與實踐訓練并重的原則,通過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論教育和系統(tǒng)的職業(yè)訓練,使其成為在某一領域能夠獨立從事職業(yè)活動的人才,它的突出特點在于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2]。
(2)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創(chuàng)新”原則體現了它與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不同。實用型人才是指從事某一職業(yè)的“專才”,培養(yǎng)的是一個又一個“狹窄于技術”的工匠;應用型人才是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在就業(yè)市場上具有明顯競爭優(yōu)勢,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上應遵循“基礎牢、知識寬、強應用、重創(chuàng)新”的原則,注重培養(yǎng)的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理論知識和實踐訓練兩個方面提出特殊要求[3]。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在第四次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研討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談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問題時說:“作為一個學校,產品是學生,學生一要有德、二要有能力、三要身體好。學生有德,應該愛祖國、愛社會、愛他人、愛自己?!边@充分說明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明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校發(fā)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擔著為國家培育應用型人才的歷史重任,其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首要的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要求,即人才的社會主義性質。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中要樹立“育才先育人、育人先立德”的人才觀,用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塑造出來的人才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服務的,防備具有較強專業(yè)技術素質的人才把才智用于破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和人類文明,它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提高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必修課
1.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應用型人才專業(yè)工作的完成提供了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在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中居首位,對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起著統(tǒng)領和制約作用[4]。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幫助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確立科學的政治觀,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達到個人的成長、成才及發(fā)展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保持一致,保證個人的專業(yè)技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的政治方向,從而高效的促成應用型人才順利完成專業(yè)工作。
2.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應用型人才的成長提供了精神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除了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外,還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律觀等思想道德教育,這種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對大學生樹立堅定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教會應用型人才如何做人,在遇到困難時應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等,這為應用型人才專業(yè)知識的運用、專業(yè)技能的發(fā)揮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攻克現實生活中應用問題的一道道難關等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使學生具有很強的發(fā)展后勁,在未來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這兩種教學方式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各有利弊,單純的哪種教學方式都不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取得最佳效果,只有兩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才能高效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并且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兩種教學方式之間可以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這說明了兩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能性。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利與弊
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既能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基礎理論、拓寬其知識面;又能彌補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比嚴重失調的不足;還能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擅長理論教學的優(yōu)勢;另外,它還具有花費時間少、經費投入低、活動風險小、活動易組織等優(yōu)點。傳統(tǒng)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廣泛采用理論教學方式,這是基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優(yōu)點分析后做出的選擇,可以用來彌補當前正在進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不足。
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也很多。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的重復性。從縱向上看,它與中學的政治教材重復,如中學的《經濟常識》與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政治經濟學部分的內容體系相差無幾,且授課時數多于高校;從橫向上看,四門必修課出于各自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在內容上有很多重復之處,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緒論的第三節(jié)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十章的第二節(jié)重復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內容;從新聞媒體宣傳看,教師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所講的內容與新聞媒體報道相近或相同。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但削減課堂講授用時的情況很普遍。有的高校打著改革的旗號,搞所謂的“2+1”教學改革(“2”為理論課周學時,體現在課表上;“1”為實踐課周學時,由教師在課下自行安排),原本在課表上的周學時“3”就悄然演化為“2”。這種改革看似重視實踐教學,由于缺乏對實踐教學的科學管理和對實踐教學課時的折算,實踐教學在現實教學中開展的隨意性很大,有些教師拿著學生從網上直接下載的所謂政治小論文當成實踐教學成果交差了事。從結果看,課時從課表上被減下來了,但實踐課的開展得不到切實保障。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呆板。近幾年來,各高校都盡量減少“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滿堂灌輸”的單一的教學形式,竭力打破單純的理論、課堂、書本、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但真正能把教師、學生、課件、網絡融合起來的并不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效果并沒有因此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理論教學中的師生地位差異明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被動聽課,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正是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的種種弊端的認識,才極力推動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利與弊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它以其實踐性、應用性、生動性、靈活性等優(yōu)點博得廣大師生的歡迎。
隨著實踐教學不斷加強,理論教學一夜間仿佛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日益被“邊緣化”,顯然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由此引發(fā)了另一個不良后果,即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不高、法律觀念淡薄、理想信念缺失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將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對人才提出的德育要求,其人才雖然技能水平很高,但思想道德素質低下,因而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所需的合格人才。
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開展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見:第一,實踐教學經費投入高且無處著落。在課上和校內組織的各項實踐教學活動所需經費相對較少,但活動的準備、開展以及獎品證書的發(fā)放畢竟還是需要一定經費投入的,否則,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在校外開展的各項實踐活動所需經費如交通費、購買慰問品、參觀門票等數目較大,直至現在這筆經費還無處著落。它直接導致教學安排困難,阻礙了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第二,實踐教學實施不規(guī)范。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學時沒保障,在課表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詳細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內容和理論教學內容不匹配;實踐活動開展因監(jiān)管不力表現出較強的隨意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沒有很好的與高校其他德育部門聯手合作,收效甚微。另外,實踐教學花費時間長、活動風險大、組織難度高等。
也正是基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種種弊端的認識,至少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不能完全替代其理論教學。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各自的優(yōu)點和不足都很明顯。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含有價值取向的教育,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使其把抽象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和道德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處理具體問題的應用能力;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強化自己的情感、堅定自己的意志,外顯為道德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如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把兩者割裂開來,單方面強調某一教學方式,都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yǎng)的應用型人才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應用能力不相吻合,也是培養(yǎng)不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的。
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看,應用型人才既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層面上就應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用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用理論教學打牢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1]王美娜.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厘定與課程體系的構建[J].科教文匯,2010(06)(上旬刊):20-21.
[2]王根順.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探索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9):2.
[3]林江嬌.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專題論述:377
[4]劉新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46.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 Based o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 talents
Xiang Ya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Department,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The applied talent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solid foundation, wide knowledge, strong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o cultur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ode has mainly classroom theory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two kind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obvious, one-sided emphasis on some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Therefor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become the necessity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G642
A
1000-9795(2014)05-0052-03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11
項 洋(1978-),男,安徽潛山人,講師。
2012年度校級“質量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改革有效途徑研究”(yjyxm201251);
2011年校級“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程”項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研究”(2011SZKJS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