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韶艷
(潞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山西長治 046204)
淺析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
——論分組教學法在實踐中的運用
秦韶艷
(潞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山西長治 046204)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平臺,而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所以要提高英語學習的吸收效率,必須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入手。本文從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教學方法探討以及增加學生自主性學習三方面來探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
分組教學法;教學現(xiàn)狀;因材施教;自主性學習
一些教育家認為班級教學不能適應個體差異,于19世紀末20初提出分組教學。分組教學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按成績或?qū)W習能力分組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讓每組學生按自己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既學到基本知識又有所拓展,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
隨著高考英語的幾次改革,國人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也逐漸發(fā)生變化。以前大多數(shù)學生都為英語拿高分而努力苦學,現(xiàn)在沒有這方面考慮的人可以不用那么費心了。但是從長遠看,學好英語卻很必要。但是這幾次改革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到高中畢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比以前更加參差不平。
1.學生整體水平及個體差異。造成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三個:一方面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地。一般來講,來自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而來自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英語水平就較差,尤其表現(xiàn)在發(fā)音及口語。另一方面,是因為高職高專學生的生源有高中生、中職、中專和技校的畢業(yè)生,而中職、高中、中專和技校的教學內(nèi)容及目標要求都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了他們的英語水平各不相同??偟膩碚f,高中生的英語水平要高于中職、中專和技校的畢業(yè)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當然就是學生個體的差異,并且高考英語的不斷改革也加大了這種差異。
2.師資隊伍存在不足。師資隊伍的不足不是說我們教師隊伍的學歷不夠,而是受傳統(tǒng)觀念以及習慣的影響,我們大部分教師在一般的課堂授課時都習慣用傳統(tǒng)的“Teacher-centered”(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一種貫穿著講解生詞——翻譯課文——校對課后習題這樣一個傳統(tǒng)模式。這種模式當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在針對高職學生的特殊狀況,這種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弊端。比如它剝奪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實踐機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忽略了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交際與溝通,造成了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做題能力卻沒有簡單的會話能力。因此,隨著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和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師資隊伍無法完成現(xiàn)有的英語教學任務,而且許多英語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存在錯位和偏差,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認識不足,難以適應高職英語教學。
3.教材陳舊,不實用。我們學校已經(jīng)換過幾次教材,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太簡單就是太難,并且內(nèi)容陳舊老套,不容易吸引學生。因此學生會失去信心和耐心,更增加了厭學情緒。同時,這些教材因重英語基礎知識而缺乏實用性而不適應高職高專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結(jié)合以上關(guān)于我國目前高職英語的現(xiàn)狀問題,結(jié)合實際,來探討一下高職英語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的問題。
1.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高職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以應用為主,有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因此,在注重基礎知識積累的基礎上,也要強調(diào)學生的交流能力。而英語本身它就是一門語言,是實用的交流工具,不應該讓它在學過之后就束之高閣。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不能一味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們真實地參與到課堂上來,自主地學習。要做到這點,老師就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聽說讀寫中教會學生學習英語。例如我們現(xiàn)在所用教材——張華志主編的《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的第三冊中第三單元TextA是有關(guān)恐龍的,學生本來就對恐龍感興趣,讓他們事先分組,自己來講解這篇文章,最后盡量用本課學到的詞匯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既深化了學習,又體會到作者的用意。
2.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樹立信心。因為高職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學生想好好學習英語但因為基礎太差而不知從何下手??筛鶕?jù)學生的水平不同實行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即指按學生智力水平或?qū)W習成績分成不同的組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可在入學時進行一次英語能力測試,然后根據(jù)他們的成績高低分成A,B,C三組。A組學生成績最好,B組次之,C組最差。C組學生的最低目標不能低于教學大綱的最低要求,既基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重在形成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基本能力。就我們現(xiàn)在所學教材而言,C組學生要求掌握所學基本詞匯,了解每單元TextA主要內(nèi)容。而B組學生應側(cè)重一定的綜合性和提高性,能夠較靈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B組學生在C組的基礎上,要求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獨立完成課后練習。而A組學生側(cè)重于能力的遷移及創(chuàng)造性學習,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拓寬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A組就要求有基本英語交流能力,能參加一些英語技能競賽,通過大學四、六級考試等。老師可進行額外輔導。
3.提高師資素質(zhì),保持師生協(xié)作學習。實行分組教學,教師就要求認真?zhèn)湔n,仔細研究教材,制定每組學生的目標。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與學生保持有效互動,了解每組學生的任務完成進度、他們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教師還需要設定相應的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必要的線索。既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積極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同的意見得以歸納解決,最后達成共識。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英語學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強調(diào)學習者主觀能動性。只要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想達到所希望的效果時,學習才可能成功。為此,我們教師應給學生設立一定的任務。例如我們所學教材的《大學英語》第一單元Text A,“The Spring Festival”中,可讓學生先回顧一下自己過春節(jié)的經(jīng)歷,想一些我們傳統(tǒng)的慶祝活動,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樣,不僅使學生自覺地去閱讀課文、搜集有關(guān)材料,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用英語綜合表達的能力。這類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jīng)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和認識通過問題形式表達出來。
2.養(yǎng)成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現(xiàn)代語言學習的理論告訴我們,大量的語言輸入可為語言的輸出創(chuàng)造可能性,這是告訴我們,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讓他們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他們經(jīng)常翻閱或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yōu)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yǎng)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3.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英語實踐教學貴在多體驗、多實踐、多參與、多創(chuàng)造。丹麥語言學家葉斯帕森說:“教好外語的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泡在水里并感到自由自在,這樣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p>
綜上所述,我們現(xiàn)實的英語教學確實存在很多弊端,許多教師也在摸索中不斷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是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中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有其可行性。同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科學評估每個學生,統(tǒng)籌規(guī)劃整個教學過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增進師生感情,這對教師素質(zhì)有很大的提高。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還需各位教師的不斷探索研究。
[1]林曉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初探.中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網(wǎng),2011.
[2]張正會,張云輝.淺談高職英語教學.233網(wǎng)校論文中心,2009.
[3]嚴麗霞.淺析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模式,2009.
[4]邵萍.初中數(shù)學分組教學法.豆丁網(wǎng),2013.
[5]張華志.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科學出版社,2009.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ethods——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group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e
Qin Shao-yan
(L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zhi Shanxi, 046204, China)
the classroom is the main platfor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way to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So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bsorp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must start from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meth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autonomy learning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ethods.
grouping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status quo;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utonomy learning
G642
:A
:1000-9795(2014)011-000025-02
[責任編輯:周 天]
本文系課題《分組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研究》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mzjy2013jykt21
秦韶艷(1983-),女,山西長治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