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珍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0)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職業(yè)素質教育研究
梁艷珍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0)
多元智能理論對高職院校的職業(yè)素質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構建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職業(yè)素質教育體系,建立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教學體系、管理機制,并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
多元智能;職業(yè)素質;教育
高等職業(yè)院校是職業(yè)教育的主陣地,培養(yǎng)了一大批一線工作崗位的應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每年將有近千萬高職畢業(yè)生走進社會,和上千萬層次更高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展開激烈競爭。怎樣使高職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質方面轉變觀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體系,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诖?,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職業(yè)素質教育模式。
多元化智能理論是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于1983年提出的。加德納認為過去對智力的看法過于片面,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他認為,人的智力應該是一個反映他的解決問題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標。根據這個定義,他在《智能的結構》(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這本書里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種(或九種):語言;音樂;邏輯-數(shù)學;空間;身體-動覺;人際;自我認知;自然觀察;(存在)。加德納認為,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這八種以上智能,但每種智能的表現(xiàn)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智能表現(xiàn)得強,有些智能表現(xiàn)得弱。他認為,每個人的智能組合結構的表現(xiàn)形式都是不一樣的,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智能組合結構,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還認為,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于人的智能的開發(fā)和培育有重要作用,只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培養(yǎng)和指導,每個人都可以使八種(九種)智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他通過研究得到一個啟發(fā):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fā)學生的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yè)和業(yè)余愛好,使學生得到體面的工作,享受幸福的人生。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構建職業(yè)素質教育體系,開發(fā)和培育學生各方面的智能,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
1.建立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教學體系
(1)采用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練結合,面向實踐,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個教學法構建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訓練和增強了學生的多方面的智能,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動手能力、職業(yè)活動能力和綜合素質。
(2)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材。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劃分,各知識點依據多元化智能理論進行知識分解,多樣化呈現(xiàn),以適應項目教學。教材還要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要圖文結合,通過案列,練習,拓展閱讀來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3)采用多樣化課堂教學方式。結合知識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注重學思結合和學練結合,調動和刺激學生的多種智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專業(yè)任課教師應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提高職業(yè)素質。
(4)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首先,評價內容應多元化。應該根據教學過程設計多元評價,從認知、操作、推理、語言、綜合素質、自我評價等多方面考查學生,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其次,評價主體應多元化。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教育評價主體應該包括學校教師、企業(yè)師傅、同伴,學生本人等。最后,評價方式應多樣化。包括試題測試,情景化測試、操作考核、素質考核等多種方式。
2.建立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管理機制
(1)建立激勵機制。激勵機制作為一種手段能較好地實現(xiàn)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效能,使教育更有時效性、導向性。建立激勵機制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智能和劣勢智能,主動強化優(yōu)勢智能,發(fā)展劣勢智能。建立以激勵為主的管理機制應當獎罰分明,目的在于使學生形成激勵的動力,應當激勵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把失敗看作一次體驗,勇于克服困難。
(2)樹立平等的師生觀。 師生關系的平等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育過程中地位的平等。它是建立在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基礎之上。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精神。老師要轉變觀念,變居高臨下的指揮為引導,發(fā)現(xiàn)和培育學生的各方面的智能,幫助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3)強調學生自主管理。學生在老師和其他管理者的幫助、引導下,實現(xiàn)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學生自主管理是平等、科學、民主的教育模式的體現(xiàn),它強調學生的自我認識、自覺行為和自我奮發(fā)。學生通過學生會、協(xié)會、社團等學生組織,主動地參與學生管理的工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實現(xiàn)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
(4)樹立服務育人的新理念
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及時、周到、高效、熱情的服務.才是管理的本意。因此應該變管理為服務,樹立服務育人的新理念。如果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宿舍管理和后勤管理等變?yōu)榉?,都強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都把它看作育人的途徑,通過環(huán)境熏陶人,通過服務打動人,通過管理來培育人。
3.組織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系列課外活動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可見,實踐和課外的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質上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必須將教育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引向實踐,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去探索、去領悟、去反思、去發(fā)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世上萬物的多樣性、人與人關系的細微奇妙,從而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對知識的酷愛與渴求、對友誼的理解與尊重,對自我的認識與自信,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自主發(fā)展空間,促進學生各種潛能的快速發(fā)展。
組織專業(yè)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可通過“學術科技節(jié)”、“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各種技能大賽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鍛煉專業(yè)技能;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增強奮發(fā)圖強、報效社會的動力;組織青年志愿者活動,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服務能力;組織文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組織社團活動,滿足所有學生的思想、文化、科技和體育等方面的需求,提高綜合素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去參加不同的活動,這有利于學生智能的開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每次參與,都成為他主動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教師的指導和勉勵,同學們的贊許,都會激勵參加的同學,也會影響和促進其他的同學。學生在各種的環(huán)境和活動的刺激下,可以激發(fā)和發(fā)展自己各方面的智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1]劉洋,楊該學.淺析多元智能理論對素質教育的促進[J].教育探索,2008(1):19-20.
[2]賀錦智,熊云芳.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意見[J].教育與職業(yè),2008(11):70-71.
[3]胡育安.多元智能視野下教育理念的認識與實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157-158.
[4](美)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沈致隆,譯.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19,20,434.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Liang Yan-zhen
(Guangdong Light Industr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China)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we build a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diverse intelligence system, set up pluralistic intelligence theory teaching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carry out the rich varie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multiple intelligence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G40
:A
:1000-9795(2014)011-000033-02
[責任編輯:周 天]
梁艷珍(1978-),女,副教授,哲學碩士,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黨總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研究項目《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職業(yè)素質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2011TJK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