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武 趙冬娣 袁濤
(儀征市中醫(yī)院,江蘇 儀征 211400)
溫針灸結(jié)合“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53例臨床觀察
李有武 趙冬娣 袁濤
(儀征市中醫(yī)院,江蘇 儀征 211400)
目的:觀察溫針灸結(jié)合“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105例過敏性鼻炎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53例和對照組52例,治療組行溫針灸結(jié)合“三伏貼”治療,對照組行“三伏貼”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鼻炎臨床癥狀計分變化及臨床療效。結(jié)果:在鼻炎臨床癥狀計分改善和臨床療效方面,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jié)論:溫針灸結(jié)合“三伏貼”對于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顯著療效。
過敏性鼻炎 溫針灸 三伏貼
近年來,我院針灸科采用溫針灸結(jié)合“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53例,并設(shè)“三伏貼”組52例作對照,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05例均為針灸科門診患者,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分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3例: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齡(44.35±6.06)歲;平均病程(5.22±1.05)年。對照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齡(45.95±6.67)歲;平均病程(4.43±1.10)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考變應(yīng)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制定[1]。
1.3 納入標準(1)符合過敏性鼻炎診斷標準者;(2)1周內(nèi)未服用中西藥物者。
1.4 排除標準(1)年齡在10歲以下或72歲以上者;(2)哺乳、妊娠或正準備妊娠的婦女;(3)長期應(yīng)用皮質(zhì)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4)合并心腦血管病、肝病、腎病、血友病者,有出血傾向者;(5)患腫瘤或其他嚴重疾病不能接受針灸治療者。
2.1 治療組(1)針刺法。主穴:列缺,合谷,迎香,肺俞,脾俞,腎俞,大椎,風池,印堂,豐隆。陰虛火旺者加三陰交、復溜等。針刺得氣后,用捻轉(zhuǎn)提插法平補平瀉,留針30min。(2)灸法。主穴:上星,神庭。針刺后灸10min,以皮膚微紅,能耐受為度。針灸治療每日1次,10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d,共治療2個療程。(3)“三伏貼”法。取白芥子、甘遂各21g,延胡索、細辛各12g,共研細末(為1人3次用量)。初伏穴取膻中、大椎、肺俞、厥陰俞;中伏穴取天突、風門、膏肓俞、脾俞;末伏穴取膻中、大椎、肺俞、厥陰俞;用生姜汁將敷貼藥末調(diào)成膏狀,成人貼2~4h,小兒貼1~2h。每隔10d敷貼1次,3次為1個療程,連貼3年。
2.2 對照組與治療組“三伏貼”法相同。
3.1 癥狀計分標準見表1。
表1 過敏性鼻炎臨床癥狀計分標準
3.2 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癥狀計分評定療效,計分方法:(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 100%。顯效:計分>65%;有效:計分為25%~65%;無效:計分<25%。
3.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定性指標以頻數(shù)表、百分率描述;定量指標以(±s)描述。2組對比分析,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定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Wilcoxon秩和檢驗。
3.4 治療結(jié)果
3.4.1 2 組患者癥狀計分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計分比較(±s)
表2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計分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53 9.15±1.825.25±1.59*△對照組7.10±1.79*52 8.54±1.88
3.4.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過敏性鼻炎發(fā)病率較高,臨床研究證實歐洲的發(fā)病率在22.7%左右[2],我國每年的發(fā)病人數(shù)為2000多萬[3]。過敏性鼻炎是暴露于過敏原后由IgE介導的鼻部黏膜內(nèi)層超敏反應(yīng),其典型癥狀包括噴嚏、鼻癢、鼻塞和黏液流出,其他癥狀有咳嗽、哮喘、呼吸急促等。目前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隔離過敏原、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等。藥物治療只能短期內(nèi)緩解癥狀,一旦停藥,作用維持時間很短[3],易反彈、副作用大;免疫治療尚在研究之中,且花費很大。中醫(y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可靠,成為研究熱點。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yī)學“鼻鼽”范疇,“鼻為肺竅”,“五臟化液……肺為涕”。中醫(yī)學認為,因肺、脾、腎三臟陽氣虛損,衛(wèi)表不固,六淫之邪侵襲或異氣、異味刺激鼻竅,邪正相持,肺氣不得通調(diào),鼻竅不利而發(fā)為本病。因此,在治療上多從整體出發(fā),強調(diào)“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冬季因氣溫、氣壓偏低,該病特別容易復發(fā),故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采用溫針灸療法。在夏季,由于影響其發(fā)病的氣候因素較少,癥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以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故以治本為主。
針灸治療有顯效快、療效穩(wěn)固、副作用小、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有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可以激活膽堿能抗炎通路達到治療炎性疾病的目的[4-5],這為其治療過敏性鼻炎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jù)。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綜合治療,例如針刺配合灸法[6]、針刺聯(lián)合中藥、針刺配合天灸等,均比單純針刺療效好,可明顯緩解癥狀、縮短療程。本研究針灸結(jié)合自擬“三伏貼”治療,對于鼻炎臨床癥狀計分的改善,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0.57%、67.31%,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溫“三伏貼”對于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顯著療效?!秲?nèi)經(jīng)》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臨床上針刺常和灸法配合使用。灸法能溫經(jīng)散寒,宣肺補腎溫中,抗敏通竅,改善呼吸道阻塞,提高免疫抗病能力,有效緩解過敏性鼻炎癥狀。
“三伏貼”即“穴位敷貼療法”,是在三伏天對穴位進行藥物貼敷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天灸的一種。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在時間治療學上,中醫(yī)認為庚日屬金,以五行而論,與肺相配,為驅(qū)散內(nèi)伏寒邪最好節(jié)氣日期,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在夏天也達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貼敷,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jīng)絡(luò),能通過經(jīng)絡(luò)氣血直達病所,使人體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協(xié)調(diào)和相對平衡。其理論源于《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中“春夏養(yǎng)陽”,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機,此時進行補陽,可以扶助正氣,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達到“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的目的。
本療法對豐富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及思路、提高臨床療效均具有重要意義,其具體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1]Bousquet J,Khaltaev N,Cruz A A,et al.A 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2008 update(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A(2)LEN and A llerGen).A llergy,2008,63 Suppl 86:8
[2]Bauchau V,Durham S R.Prevalence and rate of diagno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Europe.Eur Respir J,2004,24(5):758
[3]溫霞.內(nèi)服中藥加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14):86
[4]Cho Z H,Hwang S C,Wong E K,et al.Neural substrates,experimental evidences and functional hypothesis of acupuncture mechanisms.Acta Neurol Scand,2006,113(6):370
[5]Tracey K J.Physiology and immunology of the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J Clin Invest,2007,117(2):289
[6]焦乃軍.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70例.醫(yī)藥產(chǎn)業(yè)資訊,2006,3(20):98
編輯:華由 王沁凱
R756.210.5
A
1672-397X(2014)07-0063-02
李有武(1974-),男,本科學歷,副主任中醫(yī)師,中醫(yī)學、針灸推拿學專業(yè)。liyouwu@163.com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