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世永,張頂輝
(榆林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陜西 榆林719000)
陜西省榆林市地處陜西省最北端,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南接本省延安市,西與寧夏和甘肅相連,北鄰內(nèi)蒙古。地處107°28′—111°15′E,36°57′—39°35′N。全市東西長309 km,南北寬295 km,古長城從東北向西南橫貫其中。全市共12個縣區(qū)262個鄉(xiāng)鎮(zhèn),總?cè)丝?56萬??偼恋孛娣e42 962 km2。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高度在1 000~1 500 m。最高點1 907 m,最低點560 m。大致以古老城為界,分為北部風沙地貌和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地貌。北部風沙區(qū),毛烏素沙漠南緣,面積14 120 km2,地勢平緩,風沙嚴重。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qū),面積28 842 km2,地形破碎,溝壑縱橫,溝壑密度3~6 km km-2,水土流失嚴重。土壤類型主要有風沙土和黃綿土,二者占全市土壤面積的85.4% ,其中風沙土占30.4% ,黃綿土占55.0% 。
枸杞為茄科的多分枝灌木植物,我國栽種歷史十分悠久。《詩經(jīng) 小雅》中有“陡坡北山,言采其杞”的詩句,枸杞名稱由此而來[1]。品種有中華枸杞和寧夏枸杞,中華枸杞多在南方地區(qū)栽植,寧夏枸杞多見于西北地區(qū)。現(xiàn)在西北地區(qū)栽植的枸杞大多為寧夏枸杞的變種[2,3]。枸杞是名貴的藥材和滋補品,耐干旱,可生長在沙地,作為水土保持的灌木,而且由于其耐鹽堿,成為鹽堿地的先鋒樹種。為全面、準確掌握榆林市枸杞栽植現(xiàn)狀,查找存在的問題,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制定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提供依據(jù),筆者進行了調(diào)查。
主要通過走訪詢問栽植戶來調(diào)查了解現(xiàn)狀。地理坐標采用GPS測量,樹高采用鋼卷尺測量,地徑采用游標卡尺測量,產(chǎn)量、銷售價格等通過走訪調(diào)查。
榆林市12縣區(qū)均有野生枸杞呈零星分布。
全市只有府谷、神木、定邊、橫山四縣各有一處優(yōu)良品種栽植點,4個栽植點概況如下:
府谷縣磧楞鄉(xiāng)紅堡村,地理坐標:38°56′16.3″N、110°57′1.4″E,海拔為1 088 m,土質(zhì)為黃綿土。該栽植點為2012年退耕還林實施,株行距1 m×5 m。無人工灌溉設施。苗木來源內(nèi)蒙古烏拉塔前旗實生苗?,F(xiàn)平均樹高1.6 m、地徑3.6 cm。果實長8~10 mm,經(jīng)濟效益低,多年來無人管護、采摘,當初栽植約75 hm2,現(xiàn)在僅保存9 hm2。
神木縣沙峁鎮(zhèn)鳳凰塔村,地理坐標:31°35′39.5″N、110°40′34.1″E,海拔1 060 m,土質(zhì)、地貌為土石山區(qū),土層厚0.7~1 m。栽植品種為寧杞9號和寧杞1號,面積80 hm2。株行距為2 m×3 m和1.5 m×3 m。2013年春季栽植,現(xiàn)平均樹高為1 m,地徑0.7~0.93 cm。采用滴灌進行灌溉。
定邊縣賀圈鎮(zhèn)澎灘村,地理坐標:37°31′19.6″N、107°39′23.6″E,海拔1 430 m,土質(zhì)為輕度鹽堿黃土。栽植品種為寧杞2號,樹齡7年,面積33.34 hm2,株行距1.5 m×2 m。現(xiàn)平均樹高1.8 m、地徑3.62 cm。抽深井水大田漫灌。除鮮果采摘主要由雇工完成,其他修剪、施肥、噴藥等工作主要由種植戶自己完成。
橫山縣白界鄉(xiāng)黨莊村,地理坐標:38°04′22″N、109°42′59.0″E,海拔1 046 m,土質(zhì)為沙壤土。栽植品種為寧杞2號,栽植時間為2012年,面積11.34 hm2,株行距1 m×2 m,采用滴灌進行灌溉?,F(xiàn)平均樹高1.4 m、地徑2.1 cm。采摘、修剪、施肥、噴藥等工作均主要由雇工完成。
枸杞在榆林市黃綿土、沙壤土、土石土區(qū)、鹽堿地均能良好生長,均能正常開花結果,適應性強。
枸杞在榆林市各種土壤栽植均能安全越冬,無凍害發(fā)生,沒有枝條抽干現(xiàn)象。
寧杞系列優(yōu)良品種干果長15~20 mm,野生枸杞長5 mm左右。
枸杞果實屬漿果,大田每年灌水8~10次,需水量很大。枸杞修剪量很大。鳥雀對枸杞果實危害很大,栽植地塊必須搭建防鳥網(wǎng)。
枸杞抗病性差。主要病蟲害有蚜蟲、螨蟲、木虱、炭疽病、黑果病、爛果病等。2013年雨水較多,定邊縣和橫山縣兩個栽植點秋果因病害嚴重而導致絕收。
枸杞果實為間歇式成熟,分夏果和秋果。夏果成熟期6月中旬—7月中旬,夏果占總產(chǎn)量的55% 左右;秋果成熟期8月下旬—9月下旬,秋果占總產(chǎn)量的45% 左右。果實全年共成熟8茬。
枸杞當年栽植當年開花結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栽植第2年,鮮果采摘成本3元kg-1左右,第3年以后降至2~2.2元kg-1。
鮮果與干果制換比例為5∶1左右。近2年干果在榆林當?shù)厥蹆r30~50元kg-1。
進入盛果期后,在有效防控各種病蟲害的前提下,水肥管理良好的地塊1 hm2產(chǎn)鮮果15 000 kg,可制干果3 000 kg。1 hm2產(chǎn)值120 000元左右,純收入為45 000~75 000元hm-2。
枸杞1 hm2純收入45 000~75 000元,經(jīng)濟效益較好。但鑒于枸杞抗病性差、需水量很大、用工量很大之缺陷,我們建議在水源、人力資源良好的區(qū)域可適當栽植。
參考文獻:
[1]安巍,王亞軍,石志剛,等.5個枸杞新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的生長特性[J].北方果樹,2009(1):5-7
[2]胡忠慶.枸杞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效綜合栽培技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3]趙世華.無公害枸杞生產(chǎn)實用技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