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娜
分析電解質必須是本身能直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的化合物,否則不是電解質。SO2的水溶液能導電,是SO2和水反應生成H2SO3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使溶液導電,故H2SO3是電解質,而SO2是非電解質。同理,NH3、SO3、CO2等均是非電解質。
誤區(qū)2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分析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與其電離出的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等因素有關。盡管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但溶液很稀時,其離子的濃度可能較小,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強。而弱電解質雖不能完全電離,但當其離子濃度較大時,溶液的導電能力也可能較強。因此,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誤區(qū)3稀釋弱電解質溶液時,弱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都減小。
誤區(qū)10在中和滴定實驗中,酸堿指示劑的用量不用控制。
誤區(qū)11“酸堿恰好中和”和“酸堿反應使溶液顯中性”相同。
分析酸堿恰好中和是指酸堿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恰好反應,而酸堿反應使溶液顯中性是指溶液的pH=7。對于強酸和強堿反應,恰好中和時溶液顯中性。而對于強酸與弱堿、強堿與弱酸反應來說,中和時溶液不顯中性。
分析若是強酸和強堿,完全電離,H+和OH-恰好反應,溶液顯中性。若酸是弱酸,堿是強堿,酸電離出的H+與OH-恰好反應,所以酸大大過量,溶液顯酸性;反之,酸是強酸,堿是弱堿,堿大大過量,溶液顯堿性。(收稿日期:2013-07-15)
分析電解質必須是本身能直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的化合物,否則不是電解質。SO2的水溶液能導電,是SO2和水反應生成H2SO3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使溶液導電,故H2SO3是電解質,而SO2是非電解質。同理,NH3、SO3、CO2等均是非電解質。
誤區(qū)2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分析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與其電離出的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等因素有關。盡管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但溶液很稀時,其離子的濃度可能較小,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強。而弱電解質雖不能完全電離,但當其離子濃度較大時,溶液的導電能力也可能較強。因此,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誤區(qū)3稀釋弱電解質溶液時,弱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都減小。
誤區(qū)10在中和滴定實驗中,酸堿指示劑的用量不用控制。
誤區(qū)11“酸堿恰好中和”和“酸堿反應使溶液顯中性”相同。
分析酸堿恰好中和是指酸堿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恰好反應,而酸堿反應使溶液顯中性是指溶液的pH=7。對于強酸和強堿反應,恰好中和時溶液顯中性。而對于強酸與弱堿、強堿與弱酸反應來說,中和時溶液不顯中性。
分析若是強酸和強堿,完全電離,H+和OH-恰好反應,溶液顯中性。若酸是弱酸,堿是強堿,酸電離出的H+與OH-恰好反應,所以酸大大過量,溶液顯酸性;反之,酸是強酸,堿是弱堿,堿大大過量,溶液顯堿性。(收稿日期:2013-07-15)
分析電解質必須是本身能直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的化合物,否則不是電解質。SO2的水溶液能導電,是SO2和水反應生成H2SO3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使溶液導電,故H2SO3是電解質,而SO2是非電解質。同理,NH3、SO3、CO2等均是非電解質。
誤區(qū)2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分析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與其電離出的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等因素有關。盡管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但溶液很稀時,其離子的濃度可能較小,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強。而弱電解質雖不能完全電離,但當其離子濃度較大時,溶液的導電能力也可能較強。因此,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誤區(qū)3稀釋弱電解質溶液時,弱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都減小。
誤區(qū)10在中和滴定實驗中,酸堿指示劑的用量不用控制。
誤區(qū)11“酸堿恰好中和”和“酸堿反應使溶液顯中性”相同。
分析酸堿恰好中和是指酸堿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恰好反應,而酸堿反應使溶液顯中性是指溶液的pH=7。對于強酸和強堿反應,恰好中和時溶液顯中性。而對于強酸與弱堿、強堿與弱酸反應來說,中和時溶液不顯中性。
分析若是強酸和強堿,完全電離,H+和OH-恰好反應,溶液顯中性。若酸是弱酸,堿是強堿,酸電離出的H+與OH-恰好反應,所以酸大大過量,溶液顯酸性;反之,酸是強酸,堿是弱堿,堿大大過量,溶液顯堿性。(收稿日期: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