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滿奎 趙斌 韓龍 岳璽
【摘要】 目的 對量壓法和酶法檢測血清二氧化碳的方法學進行比較, 分析兩種方法測定血清二氧化碳有無顯著性差異。方法 依據(jù)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制定的有關文件, 用量壓法與酶法分別測定血清二氧化碳100例, 運用兩種方法檢測血清二氧化碳的濃度, 計算相關系數(shù)r和線性回歸方程, 并驗證兩種方法的可比性、精密度和線性關系。結果 量壓法和酶法相關性比較的回歸方程為Y=0.8149X+4.7625, 相關系數(shù)r=0.9133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量壓法測定血清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22.68±2.03) mmol/L, 酶法為(23.24±1.81) mmol/L, 說明量壓法與酶法測定血清CO2濃度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兩種方法的批內和批間精密度均<5%。結論 量壓法與酶法測定血清中CO2的相關性、線性和精密度均較好, 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為臨床所接受。
【關鍵詞】 二氧化碳;量壓法;酶法
二氧化碳是判斷人體酸堿平衡的重要項目, 也是常用的急診項目。陜西省西安市高陵縣中醫(yī)醫(yī)院測定二氧化碳有兩種儀器, 分別是江蘇南京勞拉的FAITH-4060型分立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廣東梅州康立的AFT-601D型電解質分析儀。生化分析儀主要采用酶法, 用于大批量的標本測定, 而AFT-601D型電解質分析儀則采用量壓法, 主要用于急診檢驗。由此產(chǎn)生一個問題, 即同一患者標本在兩臺機器上測定的結果有無顯著差異, 對臨床的診斷有無影響, 為給臨床提供客觀準確的檢驗結果, 作者依據(jù)有關文件對兩種方法進行比對。
1 材料與方法
1. 1 標本 本院隨機選擇門診及住院患者共計100例, 標本采集均采用真空負壓針頭和真空負壓促凝管, 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嚴格按照靜脈采血有關標準進行采集,并經(jīng)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而成。
1. 2 儀器:江蘇南京勞拉FAITH-4060型分立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廣東梅州康立AFT-601D型電解質分析儀。
1. 3 試劑
1. 3. 1 分立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所用試劑由浙江東甌公司提供, 酶法, 試劑批號:2013070031, 校準品為上海長征的臨床化學校準血清, 校準品批號:822UN。
1. 3. 2 電解質分析儀采用原廠配套的二氧化碳試劑包和標準液, 試劑批號:1303002, 標準品批號:1302001。
1. 3. 3 朗道質控品批號:620UE(水平III)。
1. 4 測定方法 每天隨機選取10份門診或住院患者新鮮血清, 該標本必須符合:無溶血, 無黃疸, 非乳糜血。測試順序第一遍為1~10, 第二遍為10~1, 連續(xù)測定10 d, 共計100例。酶法每天用上海長征的臨床化學校準血清定標后進行測試, 量壓法則用廣東梅州康立的二氧化碳標準液和配套試劑包進行定標和測定。兩種方法均使用上海長征的臨床化學質控血清進行質量控制。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直線回歸和相關分析。
2 數(shù)據(jù)處理
2. 1 離群點檢查 見表1。
以量壓法結果為X , 酶法結果為Y , 計算每份樣本兩種方法測定結果的均值(Xi和Yi)樣本重復測定值差值的絕對值(DXi和 DYi)及均數(shù), 兩種方法測定均值間差值的絕對值(Yi-Xi)及均數(shù), 超出上述均數(shù)4倍的值作為離群點予以刪除。
經(jīng)檢查, 無超出控制限的測定點, 無離群點產(chǎn)生, 可繼續(xù)進行相關分析。
2. 2 線性相關分析 以量壓法測定的CO2濃度為X軸, 酶法CO2濃度測定值為Y軸繪制散點圖(見圖1) , 得線性回歸方程為Y=0.8149X+4.7625, 相關系數(shù)r=0.9133, 經(jīng)t檢驗得:tr=22.20, tr>t0.001(98)。所以 P<0.00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說明量壓法與酶法測定值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
2. 3 線性回歸的方差分析 對線性回歸方程為Y=0.8149X+ 4.7625進行方差分析, 得F=55.98, F>F0.001(1,98),所以P<0.001, 故量壓法與酶法兩種測定方法之間存在明顯線性回歸關系。見表2。
2. 4 量壓法與酶法測定血清CO2濃度的比較 見表3。
結過配對t檢驗, 得統(tǒng)計量t=-6.8188, t
2. 5 預期偏差分析 見表4。
根據(jù)量壓法與酶法的線性回歸方程Y=0.8149X+4.7625, 在醫(yī)學決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處分別計算其預期偏差和相對偏差, 經(jīng)統(tǒng)計兩種實驗方法之間的相對偏差均小于允許誤差, 說明兩種方法所得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其結果的差異可為臨床所接受。
2. 6 兩種檢測方法測定二氧化碳的精密度比較 見表5
用酶法和量壓法分別測定同一質控血清20次(朗道III), 進行批內精密度試驗;使用科室日常檢驗工作中收集的高、低兩種濃度混合血清, 分別用兩種方法每天測定一次, 連續(xù)測定20 d, 進行批間精密度試驗, 經(jīng)測定變異系數(shù)均<5%, 精密度良好。
3 討論
3. 1 隨著醫(yī)院業(yè)務的發(fā)展, 好多項目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儀器來進行測定, 作者目前對二氧化碳采用的方法是大批量的標本用酶法, 急診標本用量壓法。此時, 比對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各檢測系統(tǒng)應有可比性, 才能為臨床提供客觀真實的檢驗結果, 保證醫(yī)療安全。
3. 2 本試驗數(shù)據(jù)屬于配對資料, 因此對兩種方法測定結果做了配對t檢驗, 量壓法測定血清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22.68±2.03) mmol/L, 酶法為(23.24±1.81) mmol/L, 兩種方法測定血清CO2濃度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3. 3 測定血清二氧化碳影響因素很多, 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容易導致誤差的產(chǎn)生, 下面就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3. 3. 1 兩種方法測定原理不同, 不同方法之間本身就會存在差異。量壓法原理是利用壓敏傳感器來完成二氧化碳的測量, 樣品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與其相應電壓成正比; 酶法的原理是堿化標本后二氧化碳通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蘋果酸脫氫酶 -NADH的偶聯(lián)反應體系測定, 在波長340 nm 處,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與樣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1]。
3. 3. 2 血液標本開蓋后應在 60 min 內測定出結果。因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離體后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如果開蓋后長時間不做, 容易使二氧化碳逸出從而使測定值降低[2]。檢驗人員接到標本并打開試管后, 應立即檢測, 時間上一定要有緊迫感。如不能立即測定, 最好保持試管的密封狀態(tài)。
3. 3. 3 采用真空負壓管, 樣本在密閉環(huán)境中保存, 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從血清中逸出。在一定時間內, 測定結果相當穩(wěn)定[3]。
3. 3. 4 酶法的優(yōu)點是適合大批量標本。缺點是檢測過程中試劑易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 導致試劑中的還原成分易被氧化, 空白吸光度值下降, 檢測結果偏低[4], 所以不像其他生化項目, 每一批試劑定一次標, CO2測定每天都必須定標, 費時費力, 而且在上機時必須考慮交叉污染的問題。 生化項目的排序大致如下:AIT, AST, ALP, GGT, CHE, TP, ALB, TBIL, DBIL, UREA, UA, CRE, CKMB, HBDH, LDH, GLU, TG, CHO, HDJ, LDL, APOA1, APOB, AMY, CO2, P, CA[5], 二氧化碳的測試順序排在淀粉酶后面, 可以基本解決交叉污染;量壓法的優(yōu)點是快速準確, 測試在特定的通道中進行, 不考慮交叉污染的問題。雖然量壓法也需要測定前定標, 但是每次定標僅需要幾分鐘, 比生化儀快速便捷。但如果標本量大, 先做二氧化碳再做其他生化項目就顯得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二氧化碳壓敏傳感器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結果。因此, 對電解質分析儀的日常維護相當重要。目前的維護是每天測試完成后做3次管道沖洗, 并清潔采樣針以防止管道堵塞;每周做1次去蛋白;從半年的運行來看, 效果良好。
3. 4 本次試驗依據(jù)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制定的有關文件[6], 對測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兩種方法酶法與量壓法進行了比較, 兩者相關性較好, 線性回歸方程為Y=0.8149X+4.7625, 相關系數(shù)r=0.9133(P<0.001), 說明量壓法與酶法測定值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在醫(yī)學決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處預期相對偏差分別為5.30%、2.63%;最后對酶法與量壓法測定血清中二氧化碳的精密度進行了評價, 兩種方法的批內和批間精密度均<5%, 表明兩種方法的穩(wěn)定性較好, 變異較小。
綜上所述, 量壓法與酶法測定血清中CO2的相關性、線性和精密度均較好, 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為臨床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379-380.
[2] 楊悅林,胡大春,張水麗.樣本放置時間對血清二氧化碳結果的影響.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2,19(4):573-574.
[3] 鄒龍嬌.標本的不同放置方式對酶法測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影響.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3,20(4):416.
[4] 李廣權.酶法檢測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雜志, 2003,18(1):33-34.
[5] 于雷.生化自動分析儀項目間試劑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 臨床檢驗雜志, 2003,21(3):168.
6] 李小鵬,王治國.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標準與指南.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1,24(4):252.
3. 3 測定血清二氧化碳影響因素很多, 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容易導致誤差的產(chǎn)生, 下面就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3. 3. 1 兩種方法測定原理不同, 不同方法之間本身就會存在差異。量壓法原理是利用壓敏傳感器來完成二氧化碳的測量, 樣品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與其相應電壓成正比; 酶法的原理是堿化標本后二氧化碳通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蘋果酸脫氫酶 -NADH的偶聯(lián)反應體系測定, 在波長340 nm 處,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與樣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1]。
3. 3. 2 血液標本開蓋后應在 60 min 內測定出結果。因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離體后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如果開蓋后長時間不做, 容易使二氧化碳逸出從而使測定值降低[2]。檢驗人員接到標本并打開試管后, 應立即檢測, 時間上一定要有緊迫感。如不能立即測定, 最好保持試管的密封狀態(tài)。
3. 3. 3 采用真空負壓管, 樣本在密閉環(huán)境中保存, 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從血清中逸出。在一定時間內, 測定結果相當穩(wěn)定[3]。
3. 3. 4 酶法的優(yōu)點是適合大批量標本。缺點是檢測過程中試劑易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 導致試劑中的還原成分易被氧化, 空白吸光度值下降, 檢測結果偏低[4], 所以不像其他生化項目, 每一批試劑定一次標, CO2測定每天都必須定標, 費時費力, 而且在上機時必須考慮交叉污染的問題。 生化項目的排序大致如下:AIT, AST, ALP, GGT, CHE, TP, ALB, TBIL, DBIL, UREA, UA, CRE, CKMB, HBDH, LDH, GLU, TG, CHO, HDJ, LDL, APOA1, APOB, AMY, CO2, P, CA[5], 二氧化碳的測試順序排在淀粉酶后面, 可以基本解決交叉污染;量壓法的優(yōu)點是快速準確, 測試在特定的通道中進行, 不考慮交叉污染的問題。雖然量壓法也需要測定前定標, 但是每次定標僅需要幾分鐘, 比生化儀快速便捷。但如果標本量大, 先做二氧化碳再做其他生化項目就顯得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二氧化碳壓敏傳感器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結果。因此, 對電解質分析儀的日常維護相當重要。目前的維護是每天測試完成后做3次管道沖洗, 并清潔采樣針以防止管道堵塞;每周做1次去蛋白;從半年的運行來看, 效果良好。
3. 4 本次試驗依據(jù)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制定的有關文件[6], 對測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兩種方法酶法與量壓法進行了比較, 兩者相關性較好, 線性回歸方程為Y=0.8149X+4.7625, 相關系數(shù)r=0.9133(P<0.001), 說明量壓法與酶法測定值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在醫(yī)學決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處預期相對偏差分別為5.30%、2.63%;最后對酶法與量壓法測定血清中二氧化碳的精密度進行了評價, 兩種方法的批內和批間精密度均<5%, 表明兩種方法的穩(wěn)定性較好, 變異較小。
綜上所述, 量壓法與酶法測定血清中CO2的相關性、線性和精密度均較好, 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為臨床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379-380.
[2] 楊悅林,胡大春,張水麗.樣本放置時間對血清二氧化碳結果的影響.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2,19(4):573-574.
[3] 鄒龍嬌.標本的不同放置方式對酶法測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影響.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3,20(4):416.
[4] 李廣權.酶法檢測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雜志, 2003,18(1):33-34.
[5] 于雷.生化自動分析儀項目間試劑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 臨床檢驗雜志, 2003,21(3):168.
6] 李小鵬,王治國.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標準與指南.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1,24(4):252.
3. 3 測定血清二氧化碳影響因素很多, 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容易導致誤差的產(chǎn)生, 下面就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3. 3. 1 兩種方法測定原理不同, 不同方法之間本身就會存在差異。量壓法原理是利用壓敏傳感器來完成二氧化碳的測量, 樣品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與其相應電壓成正比; 酶法的原理是堿化標本后二氧化碳通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蘋果酸脫氫酶 -NADH的偶聯(lián)反應體系測定, 在波長340 nm 處,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與樣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1]。
3. 3. 2 血液標本開蓋后應在 60 min 內測定出結果。因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離體后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如果開蓋后長時間不做, 容易使二氧化碳逸出從而使測定值降低[2]。檢驗人員接到標本并打開試管后, 應立即檢測, 時間上一定要有緊迫感。如不能立即測定, 最好保持試管的密封狀態(tài)。
3. 3. 3 采用真空負壓管, 樣本在密閉環(huán)境中保存, 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從血清中逸出。在一定時間內, 測定結果相當穩(wěn)定[3]。
3. 3. 4 酶法的優(yōu)點是適合大批量標本。缺點是檢測過程中試劑易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 導致試劑中的還原成分易被氧化, 空白吸光度值下降, 檢測結果偏低[4], 所以不像其他生化項目, 每一批試劑定一次標, CO2測定每天都必須定標, 費時費力, 而且在上機時必須考慮交叉污染的問題。 生化項目的排序大致如下:AIT, AST, ALP, GGT, CHE, TP, ALB, TBIL, DBIL, UREA, UA, CRE, CKMB, HBDH, LDH, GLU, TG, CHO, HDJ, LDL, APOA1, APOB, AMY, CO2, P, CA[5], 二氧化碳的測試順序排在淀粉酶后面, 可以基本解決交叉污染;量壓法的優(yōu)點是快速準確, 測試在特定的通道中進行, 不考慮交叉污染的問題。雖然量壓法也需要測定前定標, 但是每次定標僅需要幾分鐘, 比生化儀快速便捷。但如果標本量大, 先做二氧化碳再做其他生化項目就顯得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二氧化碳壓敏傳感器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結果。因此, 對電解質分析儀的日常維護相當重要。目前的維護是每天測試完成后做3次管道沖洗, 并清潔采樣針以防止管道堵塞;每周做1次去蛋白;從半年的運行來看, 效果良好。
3. 4 本次試驗依據(jù)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制定的有關文件[6], 對測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兩種方法酶法與量壓法進行了比較, 兩者相關性較好, 線性回歸方程為Y=0.8149X+4.7625, 相關系數(shù)r=0.9133(P<0.001), 說明量壓法與酶法測定值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在醫(yī)學決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處預期相對偏差分別為5.30%、2.63%;最后對酶法與量壓法測定血清中二氧化碳的精密度進行了評價, 兩種方法的批內和批間精密度均<5%, 表明兩種方法的穩(wěn)定性較好, 變異較小。
綜上所述, 量壓法與酶法測定血清中CO2的相關性、線性和精密度均較好, 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為臨床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379-380.
[2] 楊悅林,胡大春,張水麗.樣本放置時間對血清二氧化碳結果的影響.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2,19(4):573-574.
[3] 鄒龍嬌.標本的不同放置方式對酶法測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影響.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3,20(4):416.
[4] 李廣權.酶法檢測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雜志, 2003,18(1):33-34.
[5] 于雷.生化自動分析儀項目間試劑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 臨床檢驗雜志, 2003,21(3):168.
6] 李小鵬,王治國.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標準與指南.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1,24(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