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偉
摘 要:在網絡迅速發(fā)展的推動下,高校信息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校共青團工作也隨之發(fā)生深刻的變革。毋庸置疑,網絡的發(fā)展給高校共青團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是極為難得的機遇,同時,這也意味著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通過對高校共青團網絡化轉型趨勢的分析,結合南京財經大學共青團工作網絡化具體措施,進而提出一些轉型的策略如下:進一步明確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根本任務;明確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目標;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建立完善網絡管理系統(tǒng)等等。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網絡化;轉型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5-0161-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迅速,人們的價值觀、生活需求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社會群體中最為活躍的高校大學生更是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特征。高校共青團是先進的群眾組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陣地。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如何實現(xiàn)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轉型,是各大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面臨的問題
當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專業(yè)的管理隊伍,我國共青團工作網絡化發(fā)展起步晚,發(fā)展時間短,專業(yè)人才匱乏。第二,組織性和規(guī)范化程度低,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目標不夠明確、缺乏自己的特色、操作不規(guī)范等是當前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的主要特點。第三,共青團工作宣傳方式單一陳舊,亟待改進。圖文結合的宣傳方式極為單一,已經很難激起高校學生的興趣。第四,宣傳人員的知識結構有待改善。比如,一些相關工作人員連基本的電腦操作都不會,還有一些工作人員網絡意識較為淡薄。
二、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面臨的挑戰(zhàn)
高校共青團工作實現(xiàn)網絡化轉型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網絡如何才能發(fā)揮其積極作用,給予高校學生正面的引導。這是因為青年學生正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階段,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同樣也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容易產生動搖。第二,在網絡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如何才能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對于這個問題,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方法、活動內容等都應該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而改進。第三,如何防止高校學生出現(xiàn)“網絡綜合癥”,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網絡是一個新鮮和廣大的虛擬世界,對青年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學生沉溺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出現(xiàn)無心上課、逃避現(xiàn)實、精神萎靡、喪失斗志等現(xiàn)象,這極其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的意義
社會的發(fā)展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拓寬工作思路,高校共青團工作才能實現(xiàn)組織、引領、服務青年的目標。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有利于提高共青團工作的靈活性,通過網絡對共青團組織進行管理,加強團員之間的交流,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團員流動性大的問題。第二,有利于提高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效率。網絡信息查詢快、信息量大、信息種類豐富、涵蓋面廣等優(yōu)點,有利于高校共青團組織之間的交流。第三,有利于擴大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力,新媒體的發(fā)展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進而激發(fā)他們追求進步的內在動機。第四,為青年學生搭建了更廣闊的求知平臺。第五,增強了青年學生之間的凝聚力。第六,更好地發(fā)揮了共青團的服務功能。
四、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的思考與做法
實現(xiàn)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要做到以下四點:首先要認清高校共青團網絡化轉型這一趨勢,依托新媒體不斷推出青年學生喜愛的“產品”。其次要積極迎接網絡化轉型帶來的挑戰(zhàn),不斷加深和專業(yè)化機構的合作。第三要進一步明確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根本任務是思想引領和成長成才服務,利用新媒體不斷凝聚青年。第四要明確網絡化轉型的目標是加強共青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強共青團組織的人文關懷。
(一)進一步明確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根本任務
高校團組織的根本目標、根本任務是“育人”。高校共青團工作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成長成才服務,并以此為切入點,利用新媒體不斷凝聚青年。
思想引領指的是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進行引導,指導青年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堅定高校青年學生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將其培養(yǎng)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成長成才服務指的是當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共青團組織要給他們指導與幫助,促使他們全面、健康發(fā)展,而這也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關鍵。
(二)明確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目標
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的目標主要是加強共青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強對共青團員的思想建設,加大社會主義先進思想在校園網絡中的占有率,擴大網絡宣傳的積極影響。為此,南京財經大學共青團提出了未來的網絡化轉型工作中要實現(xiàn)“三有”目標:“有意識”,讓全體團委工作人員有意識地把新媒體作為團結、引領、教育、服務廣大團員青年的重要載體,讓廣大團員青年有意識地參與其中。“有意思”,通過網絡內容提供向網絡產品提供,順應潮流、創(chuàng)新思維、整合資源,提供有意義、有趣味、有影響的網絡產品。比如將傳統(tǒng)的網上團校通過游戲開發(fā)的形式,借鑒開心農場的模式,推出“開心團?!钡葓F系統(tǒng)特色的網絡產品?!坝幸饬x”,通過校團委的努力,讓全校共青團工作更有成效,更有分量。
(三)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建立完善網絡管理系統(tǒng)
網絡信息是全球化和多元化的,這也意味著信息中有精華也有糟粕。為此,共青團組織一定要加強對此類信息的防范。比如,可以成立專門的管理小組,對校園網絡進行管理,實行個人責任制。在網絡技術方面也要進一步改進。比如,應用“防火墻”等軟件對不良信息進行阻截,這樣可以改善網絡環(huán)境,減少消極信息對學生的影響。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網絡學校,通過這個平臺宣傳黨的相關知識,進而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水平。在相關網站上,為學生提供免費服務,進而提高點擊率,加強高校共青團組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四)共青團網絡化轉型的具體做法
高校共青團工作實現(xiàn)網絡化是必然趨勢。高校共青團工作應依托新媒體不斷推出青年學生喜愛的“產品”,并且不斷加深和專業(yè)化機構的合作,把新媒體建設推向縱深。
南京財經大學團委在新媒體運用及信息化建設方面主要圍繞“搭建新平臺、構建新機制、謀求新作為、開創(chuàng)新方面”的工作思路,力求把信息化手段與共青團組織教育、引導和服務的功能以及共青團自身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在適應時代、適應青年發(fā)展需求的背景下,南京財經大學校團委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和實現(xiàn)途徑,逐步建立起傳統(tǒng)媒體與現(xiàn)代媒體相融合,多層次、廣覆蓋的宣傳動員體系,以求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團員青年的發(fā)展、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實現(xiàn)“三網”工程。第一步是“編網”。編織南財百舸體系,以百舸網站為主體,打造百舸手機報、百舸人人網、百舸微博、百舸微信五位一體的交叉互動式宣傳、交流、服務平臺。與此同時,建立電子團務工作平臺、網上網校、通知資訊。第二步是“聯(lián)網”,主要體現(xiàn)雙聯(lián)。首先將團屬網絡體系融入到學校開放式信息化建設中,實現(xiàn)團務工作的辦公自動化,包括網上團員注冊,網上資料管理、網上信息傳遞、網上心理咨詢、網上場地預約、網上文件傳遞與辦公交流等工作。其次將團屬網絡體系與團中央、團省委以及其他高校團學工作的互動連接。第三步是“進網”,體現(xiàn)雙進。以打造網上學生的生活定向為目標,吸引更多的團員青年關注,建立一支輿情引導員隊伍進網,形成宣傳主導方向。通過有效服務吸引廣大團員青年進網,讓團學建設工作在網絡中開花結果,讓團學精神在網絡上有效傳播。
其次,加強建設“五微五陣地”微博體系?!拔逦⑽尻嚨亍敝傅氖球v訊微博體系涵蓋班級、學院、社團、學校以及特色“小微”活動專題微博,校團委官方微博目前已發(fā)布微博七千余條,粉絲二萬多人,班級團支部的微博有525個,學院微博18個,社團微博76個,構建了縱橫貫通的信息快捷傳遞交流。同時,廣大團員青年在微博互動中通過校團委青年互助服務中心推出的“南財每日資訊”獲得大量關于生活、求職、娛樂等各方面的信息資源,實現(xiàn)個人、班級、學院、學生組織、學校之間的微交流、微展示和微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班級團支部的微博群逐步成為學生過網上團組織生活一個很好的平臺。其中特色小微話題是根據(jù)南京財經大學共青團工作實際,建設并開展的小微話題,如“幸福微公益”、“挑戰(zhàn)微夢想”、“青春微實踐”、“精彩微創(chuàng)業(yè)”等系列專題微博。
五、結語
當下,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階段,經濟和文化發(fā)展都日趨現(xiàn)代化,高校學生的思想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出復雜趨勢,自我個體意識不斷加強。傳統(tǒng)的共青團工作方式已經必須滿足這樣的時代發(fā)展需求,而網絡的發(fā)展是全球文明的一次大進步,它具有開放、綜合、迅速等特點。事實上,網絡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思路、經濟發(fā)展模式、政治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是高校共青團組織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課題,資金匱乏、技術含量低、網絡機制不完善是當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毫無疑問,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新媒體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我們要實現(xiàn)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使得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這就要求高校共青團工作必須進行網絡化轉型,充分利用網絡為青年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束為,洪波.網絡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機遇與對策[J].清華大學學報:社會哲學版,2011,(10).
[2]方留,張顯東.努力探索網絡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途徑[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
[3]張延東,李新瑾.高校共青團工作進網絡的探討[J].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9,(9).
[4]鄧睿,彭鎏佳.論構建高校網絡宣傳工作長效機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9).
[5]李鳳.淺談加強高校網絡宣傳陣地建設[J].高校媒體,2009,(10).
[6]何紹彬.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問題的探討[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責任編輯: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