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蘭,吳小玲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4500)
動脈高血壓的特征為持續(xù)全身血壓升高,屬于慢性疾病,常常會引起心、腦、腎及其他疾病的發(fā)生[1]??刂聘哐獕旱哪康氖墙档托?、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有助于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SBP)低于140mmHg和舒張壓(DBP)低于90mmHg[2]。由于高血壓是一種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疾病,因此,用藥的依從性將對血壓的控制產生巨大影響。有研究報道,因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較差,有16% ~50%的患者在1年后就會停藥,從而增加了并發(fā)癥出現的可能性。筆者對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進行護理干預,并取得了良好療效,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顯著上升,血壓也得到顯著控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在3個月內未服用任何降壓藥物的前提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4例和對照組73例,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不做干預,僅執(zhí)行醫(yī)囑、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中,男 42例,女 32例;年齡 43~73歲,平均(56.3±5.8)歲;病程 0.3~4年。對照組中,男 38例,女 35例;年齡 46~74歲,平均(57.2±5.4)歲;病程 0.6~4.4年。兩組均未出現并發(fā)癥。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及并發(fā)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在執(zhí)行醫(yī)囑的前提下只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執(zhí)行醫(yī)囑和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另給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疾病相關知識講解:給患者講解高血壓疾病的病因、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并發(fā)癥的危害及平時自我監(jiān)測方法和控制措施,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加強對疾病治療及預防的認識,從而加強對疾病的重視程度。
介紹用藥及飲食知識:給患者講解醫(yī)生所開藥物的藥效及藥性,養(yǎng)成定時、規(guī)范服藥的習慣,同時指導飲食中對高血壓有利和不宜的食物,合理地調整膳食。
行為干預:對患者的作息時間、運動時間及項目、吸煙飲酒的控制等進行指導,并擬訂計劃,落實計劃。
家屬教育:將所有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和注意事項都對家屬進行詳細說明,動員家屬積極參與,共同監(jiān)督患者規(guī)范用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以達到保持正常血壓的目的。
指導自我監(jiān)測血壓:指導患者或家屬正確測量血壓,定期監(jiān)測血壓。
遠程護理干預:與所有患者保持良好的聯(lián)系和溝通,定期給患者打電話,對患者前期的用藥情況及身體健康狀況進行詢問、登記,同時告知繼續(xù)用藥和生活習慣中的注意事項,定期通知到醫(yī)院進行全面體檢,評估是否調整用藥方案。
依從性調查:所有患者從開始接受治療后的6,12,18個月均進行用藥的依從性測量。用藥依從性的測量:是否有忘記吃藥的經歷;是否每日在同一時間服藥;當發(fā)現血壓下降后,是否停藥或減藥;是否有如飲酒后用藥的不良習慣。所有問題均答“否”或僅有第2個問題答“是”為佳,其他回答結果均為用藥依從性差。
監(jiān)測指標:在第6,12個月時對兩組患者進行用藥依從性測定。對所有患者的SBP和DBP控制情況進行測量;同時進行心臟超聲心動圖測量,并計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使用連續(xù)的多普勒記錄跨房室瓣的血流頻譜,測定出舒張晚期和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即A、E峰峰值,計算出E/A比值。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記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1至表3。
表1 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比較[例(%)]
高血壓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多項研究表明,有效地治療高血壓可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而對高血壓控制不理想的現象較普遍,其中以缺乏持之以恒的用藥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原因[3-4]。調查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估計大約只有50%~70%,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用藥依從性會越來越低[5]。因此,越來越多的醫(yī)務工作者認識到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于高血壓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表2 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比較( ± s,mmHg)
表2 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比較( ± s,mmHg)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6個月 12個月 18個月SBP 148.2±9.8150.4±10.1 DBP 96.3±7.296.4±8.4 SBP 138.5±7.7*143.2±6.4 DBP 89.4±7.5*93.5±9.7 SBP 133.5±10.4*139.5±8.6 DBP 87.1±9.2*91.3±7.7
表3 兩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 ±s)
組別 6個月 12個月 18個月觀察組對照組LVEF(% )57.72±8.5757.33±8.39 E/A 0.84±0.160.85±0.21 LVEF(% )64.82±8.31*60.72±9.16 E/A 1.07±0.25*0.92±0.39 LVEF(% )64.27±7.23*59.39±9.35 E/A 1.26±0.21*0.99±0.24
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原因: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情況,包括患者對疾病重視,對醫(yī)囑的理解,對藥品不良反應的了解等;患者自行減停藥的情況,當患者發(fā)現血壓下降就馬上自行減停藥,同時也有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時,不是就醫(yī)調整而是擅自減停用藥;患者的記憶力,高血壓患者多是老年人,部分老年人的記憶力有所下降,因此出現忘記用藥的情況;經濟因素,由于高血壓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給患者帶來的較沉重的經濟壓力,因此部分患者放棄用藥;家庭關懷,在家庭的關懷及支持下,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血壓的控制[6-7]。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6個月時,觀察組的用藥依從性和LVEF略高于對照組,SBP和DBP及E/A略低于對照組,但都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12個月時,觀察組的用藥依從性、LVEF及E/A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SBP和DBP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18個月時,觀察組的用藥依從性、LVEF及E/A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SBP和DBP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用藥依從性、SBP和DBP及E/A隨時間的延長兩組的差異越來越大,而LVEF在第12個月后則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改變其用藥依從性,有利于對血壓的控制,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秋紅,劉 萍.護理干預在社區(qū)Ⅰ級高血壓患者遵醫(yī)囑性影響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88 -2290.
[2]穆榮紅,李 榮,張會敏.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48 -650.
[3]蔣 樺,夏春香,張均萍,等.氯沙坦氫氯噻嗪合劑用于高血壓單藥治療不能達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中國藥業(yè),2013,22(17):5 -7.
[4]洪聲娥.藥師干預對出院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6):805 -806.
[5]周艷菊.硝普鈉聯(lián)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竭52例[J]. 中國藥業(yè),2013,22(13):70.
[6]陶 敏,周 舸.行為轉變模式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3,28(9):83 -84.
[7]何文靜,賀 艷,李淑珍.延續(xù)性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9(1):2045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