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腐大潮將繼續(xù)洶涌已成共識的當下,哪些官員最容易落馬?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十八大以來落馬的38名省部級高官中,至少已有19人進入司法程序,除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童名謙因玩忽職守外,其他18人均“涉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或“本人或通過其親屬收受巨額財物”等。
以權謀私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囿于相關案情尚未完全公布,無法得悉準確情況。不過,根據(jù)中央巡視組目前公布的巡視反饋以及之后紀委部門的案件查辦情況來看,工程項目腐敗尤其值得警惕。
今年7月上旬,中紀委對各地巡視情況集中公布,9個省市區(qū)均被發(fā)現(xiàn)工程腐敗問題。而在2013年中央第一輪巡視和第二輪巡視中,江西、內(nèi)蒙古、貴州、廣東、吉林、安徽、云南和長江三峽集團,也均被指出領導干部插手工程。去年9月,中央第八巡視組在向江西反饋情況時指出,有的領導干部及其親屬存在插手工程建設項目等問題。之后,江西掀起反腐大潮,前省委書記蘇榮、三位副省級干部陳安眾、姚木根和趙智勇相繼被處理。
工程腐敗之所以頻發(fā),與地方政府核心權力部門或一把手的權力缺乏制約有很大關系。這從去年12月底被雙開的原吉林省舒蘭市常務副市長韓迎新身上就可看出。國家審計署披露,在舒蘭市林業(yè)棚戶區(qū)改造和廉租房項目招標過程中,某公司與另外兩家參與投標企業(yè)涉嫌圍標串標。該公司于項目運作當年成立,無任何自有資金投入,只是經(jīng)韓迎新親自審核和批示,舒蘭市相關部門撥款近2億元才使該項目得以運作,該公司個別款項輾轉打入了韓迎新親屬的賬戶。摘自《經(jīng)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