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 蘆宗偉
摘要:拳擊運動是一項個人參加的、激烈強度很大的項目。拳擊比賽的成績,有多種影響因素。其中,心理素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從分析拳擊運動員心理特征出發(fā),剖析出影響因素,最后試圖給出調整方法。
關鍵詞:拳擊運動員心理特征影響因素
拳擊運動是身體直接接觸的對抗性競技運動,以個體身份參賽,整個比賽過程沒有依賴性,沖突性和觸發(fā)性較高,具有鮮明的勝負性。在這樣的活動中,高度發(fā)展的專項能力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意識、心理控制能力、穩(wěn)定的情緒等心理素質有助于拳擊運動能力的提高。因此,探討在比賽中如何才能保持最佳的競技心理狀態(tài),對于取得好的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一、心理特征
1、距離估計和空間判斷能力(感知覺)
拳擊技術方法多樣全面,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為運動員創(chuàng)造條件占據(jù)有利位置。對于出擊的速度和動作幅度的判斷,以及反擊的有效性,有賴于精確的距離感,有賴于對空間、時間的感知和對距離估計的能力。有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由于對抗激烈,情緒緊張亢奮,在激情狀態(tài)的驅使下,對于自身空間位置和距離的判斷不準確而被對手抓住戰(zhàn)機,頻頻得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距離感是一種對于比賽中判斷動態(tài)距離極為重要的專門化知覺。拳擊訓練實踐證明,由內部感覺和外部視覺及距離知覺、運動知覺等多種心理成分組成的距離感對于完成技術動作時起著重要的作用。
2、反應和心理不應期
反應是運動員根據(jù)對手的攻擊動作所做出的各種應答行為。在拳擊比賽激烈的對抗交鋒中,反應快意味著能夠避開對手擊打,并同時迅速反應;反應慢則會疲于防守,嚴重時會非常被動以至于失敗。
運動員經過平時訓練,能夠從細小的動作中預測,從而大大縮短反應時間。但是,由于高水平的拳擊比賽十分激烈,在組合攻擊當中,留給運動員反應的時間十分有限,從而經常會發(fā)生心理不應期現(xiàn)象,也就是在應對了上一個動作之后,對下面的一連串動作反應延遲,無法有效應對,更無法有效反擊。
3、思維敏捷能力和應變能力
拳擊比賽的激烈性,迫使運動員必須在攻防矛盾中迅速轉換。比賽中發(fā)生的情況十分多樣且無法被事前預估,要求運動員積極思維,并及時做出判斷,并付諸于戰(zhàn)術行動。盡管有人以為在拳擊比賽中,感覺運動的反應速度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起最主要作用的還是運動員動作思維敏捷的能力。在技法較量之外,獲得拳擊比賽更重要的是需要合理而巧妙地運用各種不同戰(zhàn)術。
4、四肢協(xié)調與反應能力
拳擊比賽中,運動員事先并不完全知道對手的動作。因為拳擊比賽中,只能是臨場憑著本能反應和感覺做出相應的應答行動。因此是否能準確使用或預防對方動作,取決于是否成功的使用已經掌握的技術方法為前提。這種眼明手快的反應和迅速利用自己身體的閃躲和上下的配合,采取正確應對動作在拳擊運動員的選材和訓練中及為重要。
5、情緒
在拳擊比賽的對抗交鋒中,運動員體驗著異常強烈、鮮明的情緒色彩和情緒變化。情緒色彩影響著運動員心理活動的性質和強度,喚醒水平也影響著運動員比賽水平的發(fā)揮。而冷漠、焦慮、恐懼、過分激動和盲目自信等是消極情緒,易使運動員不能發(fā)揮正常水平。
6、意志
在拳擊運動中,困難包括壓力、傷痛,甚至裁判的誤判、觀眾的干擾,以及客觀條件的影響。種種困難,要求優(yōu)秀的運動員要有極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還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自控力和自信心,使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對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必須貫穿于他們的生活、學習、訓練和比賽等一切活動中。
7、氣質
在生理學上,氣質包括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研究表明,不同氣質類型的運動員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除抑郁質外,膽汁質的人易興奮,反應快,爆發(fā)力強,但易沖動,自制力較差;多血質的人反應快,思維敏捷靈活,有較好的距離感和時機感,但有時盲目自信,注意力易分散;粘液質的人沉著冷靜,自制力較好,但反應較慢,思維不夠靈活。因此,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要區(qū)別對待,有針對性。
二、影響因素
1、運動員個性特征的影響
不同的個性特征,會影響對外界的干擾能力,從而影響比賽成績。優(yōu)秀的拳擊運動員無論面臨怎樣的比賽和對手,能夠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不管是在技術和心理上都具有強大的優(yōu)勢。而有些拳手雖然經過了系列的技戰(zhàn)術和心理訓練,但在大型的、有壓力的比賽中就發(fā)揮不出來,所以說有些心理素質是天生的。
通常來講,外向的運動員較內向型的運動員抵抗能力要強,男運動員較女運動員更具有外向的情緒穩(wěn)定性和支配性。
比賽前和比賽中,運動員的興奮性都會有一定的變化,并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經常興奮性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比賽的進行,而只有適度興奮性的運動員,往往才能取得好的成績,這也反映了個性特征的差異性。
2、實力對比和訓練水平的影響
1)運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時,運動員比賽中應該具備適度的情緒緊張,因為適度的緊張更能調動運動員的智慧和才能,加速思維運轉,提高思維效能。
2)訓練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易產生愉快的增力情緒。初次參加的拳擊新手往往不能發(fā)揮正常水平,就在于受到賽場環(huán)境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在訓練過程中,更要強化運動個體的運動表象,從而對抗種種不利客觀因素。
3、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1)在本地區(qū)進行時,觀眾營造的良好氛圍,使運動員的興奮性大大提高。在兩拳手實力相近的時候,觀眾的吶喊聲,將會支持拳手在關鍵時刻超常發(fā)揮,最終戰(zhàn)勝對手。相反,在競爭對手的“主場”比賽,將會面臨諸多不利因素,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2)優(yōu)秀的運動員,對比賽有某種程度的興奮性。支持的人數(shù)越多,越興奮,越能更好地發(fā)揮水平。另外,拳擊是直接對抗的男人項目,比賽時,選手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他要展示自己的力量、速度和技巧的美感,因而異性觀眾的喝彩聲,往往更能提高運動員的興奮性,帶動提高比賽成績。
三、調整方法
1、心理訓練方法
主要包括心理思維訓練,即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采取積極的自我暗示,獲得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念動訓練,即回憶訓練過程與技術動作;模擬訓練,即適應性訓練,一種是用語言模擬未來競賽的情形,另一種則是模擬實戰(zhàn),通過一對一的對抗練習,對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或問題演練,對應對辦法有一定的準備;注意力綜合鍛煉,通過強化訓練、依靠間接興趣、意志強制、超前適應等方式,獲得注意力的持續(xù)和穩(wěn)定。
2、賽后心理調整
加強心理訓練,不僅要在賽前和賽中,比賽結束后的調整同樣重要。正確分析比賽的特點、正確對待比賽勝負,防止運動員盲目自信或盲目低落、壓抑,消除對于比賽的恐懼、緊張等情緒,有非常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蕭文革. 論心理訓練在競技運動中的作用[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
[2]董勝利. 談運動員的賽前心理準備[J]. 中國學校體育, 1998.
[3]張忠秋. 高水平運動員比賽臨場心理狀態(tài)的評價方法探討[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