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
摘 要: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若要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優(yōu)化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知識學習變?yōu)橐患肥拢皇强嗖钍? 對此,筆者主要由教學語言、教育留白、動態(tài)生成等方面,談談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以便構建更生動、更活潑、更有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優(yōu)化策略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側重知識的準確性、科學性,卻忽視了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給學生死板、枯燥的印象. 或為趕教學進程,側重灌輸教學,甚少留白,剝奪了學生探究發(fā)現的機會. 又或者不能及時捕捉生成資源,特別是源于學生的寶貴資源,這就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有效教學. 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由語言、留白、生成等方面入手,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有效教學目標的達成.
■優(yōu)化語言,由僵化走向趣化
與枯燥、一板一眼的語言相比,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聽得有滋有味. 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由教學語言進入優(yōu)化,講究語言藝術,兼具知識性、科學性與趣味性,給學生良好的聽覺享受,讓他們心情愉悅的學習,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首先,教學語言準確、精練,這自是不必說的. 如果語言不準確、不規(guī)范,學生則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尤其是比較相似概念等,容易混淆、出錯. 如果語言冗長啰嗦,會讓學生反感,甚至情緒煩躁. 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運用簡潔與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更為豐富的信息. 同時,語言力求通俗,可借助貼近學習者生活實際的具體事例為原型,讓數學知識變得更通俗易懂.
其次,教學語言應有趣幽默,這也是語言優(yōu)化的重點. 因為數學給人的最先感受是抽象枯燥,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式說教,難以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具體化,給人晦澀難懂、索然無味之感. 實際上,數學是豐富多彩的,需要我們善于發(fā)現,用心感受,才會懂她的美麗與魅力.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語言素養(yǎng),借助趣味故事、打比方、具體事物等趣味手段,則可以使教學語言更生動形象,讓抽象概念變得更淺顯具象,讓深奧問題變得更簡單. 同時,也能夠給學生美的享受,引發(fā)學生想象聯(lián)想,進入優(yōu)美意境,探究知識奧秘.
或運用雙關、夸張等手法,讓數學語言更幽默詼諧,讓課堂既充滿歡笑,也井然有序,更充滿智慧. 或引入詩詞、漫畫、口訣等,讓數學語言更充滿詩情畫意,更靈動有趣,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同凡響. 如總結數學概念、規(guī)律、方法、公式等知識時,教師可以靈活選用或者自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口訣或者順口溜,化繁為簡,給教學添趣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更便捷地記憶知識. 又或者穿插有趣的數學故事、數學比喻,講講數學笑話等,幫助學生舒緩情緒. 如學習曲線知識時,當學生疲憊時,教師可引入趣味盎然、膾炙人口的數學化比喻,調節(jié)氛圍,也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另一番運用,體會數學語言的美麗,萌動重新接觸、探索數學的想法. 比如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用數學化語言來說明異性友情:異性友情的發(fā)展,就如雙曲線,無限接近但永不觸及. (也就是說異性友情應該是相互欣賞、理解的,不出現曖昧而糾纏的情結. 這樣,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也可以很詩意的,并將思想教育滲透與無形之中)
■注意留白,由被動轉向主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灌輸得越多,事無巨細,會制約學生思維發(fā)展,反之,教師由發(fā)展的視角來對待教學,不講深講透,而是巧妙留白,巧設問題,給學生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可促使其自主探索,進入知識殿堂,領略知識魅力. 特別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一方面,知識較為抽象枯燥,如果教師直接灌輸,學生理解就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高中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反感單純說教. 再者,由新課程課堂教學來看,留白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予以引導與啟發(fā),給學生提供充足時間,促使其以原有知識與經驗,展開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給學生學習預留空白,還他們一片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的天地,給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感悟、自我發(fā)展的平臺,給師生互動交流構建橋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凸顯教師引導作用,讓課堂不斷綻放智慧火花.
第一、課前留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課前留白是不可忽視的,如預習、復習以及引題等方面的留白,可以給學生提供自學時間,促使學生課前多渠道查閱資料,自主預習教材,提前感知新知,給課堂交流分享做好準備,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 如教學《對數函數》時,引導學生課前復習回顧指數函數的有關知識,靈活引出新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如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引導學生根據學案要求,自主預習,試著歸納教材內容,找出疑難問題,寫下自己的疑惑等等. 這樣,可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自主閱讀、獨立思考、質疑提問的能力,給課堂有效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課堂留白,驅使學生自主探究.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授新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預留思考空間,讓學生處于“憤”與“悱”的狀態(tài)之中,而不是直接說明. 特別是分析知識要點、重點與難點時,教師更需要預留空白,如巧設思考問題,誘導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或者有意制造懸念或矛盾,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欲望,使其自主發(fā)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獲取的知識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把握. 如教學《三角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分析用“五點法”畫正弦、余弦函數的圖象等重點知識時需稍微放慢腳步,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探究空間與時間,使其深刻理解知識. 比如引導學生想想初中階段是怎樣畫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圖象的?再促使其助幾何畫板試著畫出余弦函數圖象,說說畫正弦函數圖象的關鍵點,而后觀察圖象,說說正弦函數與余弦函數的區(qū)別,并試著基于正弦函數的圖象上,適當變換圖形,畫出余弦函數圖象. 另外,在課堂小結、評價等環(huán)節(jié),也可以適當留白,提高學生反思能力.
■關注生成,由沉悶轉向活躍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學習是學習者對知識的能動反映,是主觀式構建活動,而不是被動、簡單反映. 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知識灌輸,關注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能動反應與動態(tài)變化,而不是將預定內容強制性“塞”給學生. 另外,由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看,教學過程應該是開放、變化、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要求教師尊重并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求.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動態(tài)生成觀點來看待數學教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給學生討論交流空間,大膽提問,形成生成性資源,并注意及時捕捉與引導,突破預設,促進動態(tài)生成,讓課堂不再沉悶,而是煥發(fā)生命活力.
首先,正確處理師生關系,互動交流. 在生成性課堂中,教學者與學習者都是主體所在.因為生成需要師生一起構建,是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師個人難以實現動態(tài)生成. 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擺正教師位置,了解學生的現有發(fā)展水平,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營造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給課堂動態(tài)生成做好鋪墊. 其次,把握生成點,靈活應對,動態(tài)生成. (1)學生多元解讀中蘊藏的“生成”. 在面對同一問題時,因原有知識與經驗等的不同,高中生會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有不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分享促進. (2)質疑探究中蘊涵的“生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允許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提問,尤其是具有爭議性或探索性的問題,啟發(fā)誘導,或者讓學生辯論深化,動態(tài)生成. (3)師生對話互動中的“生成”,如學生的錯誤認識、錯誤的解題思路等等,教師需要發(fā)掘并巧妙利用其中隱藏的教育成分,啟發(fā)學生思索討論,讓學生認識錯誤,在錯誤中生成新思想,使美麗錯誤將課堂裝點得更加鮮活生動. 如教學解析幾何時,課前出示一些典型易錯題,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觀察,而后投影幾種學生普遍的錯誤解法,引導學生討論、辨析,尋求錯誤原因,探尋正確解法,歸納解題策略,加深認知. 另外,還有課堂意外、實踐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中蘊涵的“生成”等等. 可見,當教師獨具慧眼,能夠靈活篩選生成資源,并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則能推動動態(tài)生成,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在有限課堂達到最優(yōu)化的效益,教師需要優(yōu)化各教學因素,既要講究語言藝術,知識講解不再枯燥呆板,也需要注意適時留白,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自主探究,還需要及時抓住課堂動態(tài)變化的生成性資源,突破預設,演繹精彩. 當然,除本文所述的上述因素外,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習活動等方面,教師也需要優(yōu)化處理,以便構建更靈動的課堂,促進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