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興
一
南朝時的江淹,是文學(xué)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與他有關(guān)的婦孺皆知的成語就有兩個:“夢筆生花”與“江郎才盡”。江淹年輕時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邊漫游,遇一蠶婦,當(dāng)時有一頗負盛名的文人即興出聯(lián)曰:“蠶為天下蟲”,將“蠶”拆為“天”和“蟲”,別出心裁,一時難倒眾多才子。正巧一群鴻雁飛落江邊,江淹頓時靈感觸發(fā),對曰:“鴻是江邊鳥”,將“鴻”拆為“江”和“鳥”,與將“蠶”拆為“天”和“蟲”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反應(yīng)奇快,而且貼切工巧,眾人自然為之嘆服。
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名傾天下的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最早稱“巴陵城樓”為“岳陽樓”的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陽樓,最后一次到岳陽樓,有個過路人在岳陽樓的墻壁上留下了三個字:一、蟲、二。眾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來時,人們就向他請教。李白沉思良久道:“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對聯(lián)?!恢杆煲簧?;‘蟲、二便是風(fēng)月無邊?!比藗儑@服,并請李白留下墨寶。李白欣然命筆,寫下“水天一色,風(fēng)月無邊”八個大字。如今,這副對聯(lián)刻成雕屏,依然懸掛在岳陽樓三樓主門。
三
宋朝仁宗時期的宰相呂蒙正,幼時家境貧寒,缺衣少食,但他學(xué)習(xí)刻苦,天賦頗深。一日,私塾先生帶領(lǐng)幾個學(xué)童上山游覽,呂蒙正因未吃早飯,腹中饑餓,看到有一山泉,忙跑過去伏下身子飲水充饑。先生見此,即景出聯(lián)曰:“欠食飲泉,白水豈能度日?”呂蒙正知道這是一副拆字聯(lián),“欠”、“食”是一個“飲”字,“白”、“水”是一個“泉”字。此聯(lián)觸到他的痛處,他當(dāng)即對出下聯(lián):“才門閉卡,上下無處逃生?!彼麑ⅰ安拧迸c“門”組成“閉”字,“卡”拆為“上”、“下”二字,既說出了自己的家境,又與上聯(lián)相對甚妙。先生見他可憐,又深愛其才,當(dāng)下把他領(lǐng)到自己家中,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并免除了一切費用。后來,呂蒙正終于在大考中被欽點為狀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四
在北宋與南宋之交,出現(xiàn)了一位拆字高手,名叫謝石。據(jù)說,謝石是當(dāng)時的職業(yè)相字專家,而且相當(dāng)靈驗。有一天,宋高宗趙構(gòu)微服出訪,找到了謝石。宋高宗在地上寫了一個“一”字。謝石看到之后,說在“土”上加“一”就是“王”,他知道面前的人不是一般人,但還在疑惑。此時,宋高宗又寫了一個“問”字,而且將這個字寫得筆體飄飛。謝石看過之后十分驚訝,說:“這個字左看右看都是君,您一定就是皇上了!”于是,他馬上跪拜。宋高宗又寫了一個“春”字。謝石看后說:‘秦字頭太重了,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啊!”宋高宗沉默了很久,因為他知道“秦”暗指秦檜。
五
明人蔣燾,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著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lián)曰:“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薄皟觥弊植痖_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對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時,只見蔣燾從屋中抱出一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請各位指教,我的下聯(lián)對出來了?!彼娍腿思{悶,補充說,剛才對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贊不絕口?!扒小弊植痖_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
六
明末的一天,崇禎皇帝微服走在街上,看到有人拆字算命,于是想預(yù)卜一下國運。崇禎隨意寫了一個“友”字,拆字先生看后,皺著眉頭說:“這‘友字不好,它就是‘反字出了頭。如今李自成進了洛陽,殺了皇叔,不就是造反出了頭嗎?”崇禎自然不高興,強壓住怒火解釋道:“我搞錯了,其實我想拆的是‘有無的‘有。”誰知拆字先生眉頭皺得更緊了:“這個更不好,‘有就是‘十和‘月,這表明‘大明只剩下一半了!”崇禎不肯罷休,想討個吉利的說法,他說:“我想測的其實是‘酉雞的‘酉!”這次,算命先生神色緊張地說:“不得了?。 暇褪前选鹱秩ナ兹ノ?,而‘尊不就是‘至尊(皇帝)嗎?”后來,也就是在這一年,崇禎在景山歪脖樹上吊死了。
七
乾隆皇帝擅長對對聯(lián),且常借此戲人。一次,他喬裝改扮,與張玉書在酒樓上飲酒。席間,他乘著酒興指著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聯(lián):“妙人兒倪氏少女”,要張玉書接對。這上聯(lián)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聯(lián),張玉書一時苦思莫對。歌姬在一旁隨口答道:“大言者諸葛一人”,將“大”、“諸”二字拆開。乾隆大為贊賞,命張玉書賜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傾壺只滴出幾點。歌姬見此,笑著對乾隆說:“水涼酒一點兩點三點,下聯(lián)請先生賜教?!鄙下?lián)既暗含前三個字的偏旁,又冠以數(shù)字,窘得乾隆面紅耳赤。幸好此時樓下走過一個賣花人,張玉書靈機一動,代言道:“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才算為乾隆解了圍。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