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作喜
摘 要: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經常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大大活躍了語文課堂,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有利就有弊,多媒體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每名教師應該反思和總結的地方,并以此推動語文教學的高效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 優(yōu)勢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2-0-01
多媒體課件以其巨大的容量、豐富的表現形式、直觀的感受而迅速得到人們的青睞。它的觸角延伸到了各個領域,教育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大大活躍了語文課堂,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有利就有弊,多媒體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每名教師應該反思和總結的地方,并以此推動語文教學的高效發(fā)展。
1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
1.1 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較好途徑,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優(yōu)美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如在畫中,這樣就使學生的內心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與文章作者共同體驗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生動鮮活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和經驗,使學生去同化或順應當前學到的新知識,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情境對學生的重大意義,認為學生的學習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只有在體驗中才會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學習者只有在真實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與學習對象進行交互,才能積極有效地建構知識。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為一體的優(yōu)勢無疑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最有效工具。例如,在講授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不看課文,集中聽配樂朗讀,優(yōu)美的語言、動聽的音樂、充沛的感情,把學生帶入了一個陽光明媚、雞犬相聞、人們怡然自樂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沉浸在對美好世界的向往中,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
1.2 化抽象為具體,突破難點
語文課程包括廣泛的自然與社會知識,有一些文章的內容很難被理解,即使語文教師有再善辯的口才也無法描述抽象的事物,再有就是學生接觸的社會生活較少,閱歷很淺,有些知識無法理解和把握,如說明文的表達方式以說明為主,重在說明事物的外在特征、內在聯系、相關性質、事物成因、作用功效等,在語言上注重科學性、準確性,缺少生動性,學習說明文往往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不能到實地考察、觀察實物或觀察過程,顯得抽象難懂。那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文字說明、聲音進行巧妙融合,將圖像的輔助理解、視頻的繪聲繪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化抽象為具體,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彌補說明語言的語言抽象性,以致突破難點,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將趙州橋的圖片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說明趙州橋的特征,再體會課文中的“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橋面幾乎與河面平行”二句中“兩肩”、“各”、“幾乎”等詞的準確性,很顯然比起讓學生憑空想象要容易得多,而且,通過圖示,學生的理解更深入,記憶更持久。如在教學《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一文時,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課件把教學中的重點語句,如“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等一一列出來,逐一解決,則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在重點難點上的突破。
1.3 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領域
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網絡技術,使信息更豐富,加快了資源的共享。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信息和知識舞臺。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使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并適時地拓寬了教學領域。有許多課文的時代離學生實際生活相隔久遠,有的課文涉及大量的具有地域性質和人文性質的事物或要素,學生不可能去實地考察,僅僅依靠教師的說明講解,不能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不能形成形象的直觀感知,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教學效率事倍功半。這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相關的圖景、事物形狀等,還可以跨越時空,再現與文章時代背景有關的文學知識,再現當時時代的生活場景,展現實地情況,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
2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弊端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然而,任何事物總有它不完美的一面,語文教師既要認識到還要理解到,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畢竟其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語文課堂的“主宰”。因此,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2.1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應脫離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如果課堂上教師過度迎合學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圖片和音樂,大玩花樣,就會流于形式,華而不實,從而導致學生脫離對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的品味,給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2.2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應限制學生的形象思維
多媒體能夠運用聲像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把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特別是學生所欠缺的那些經驗情境,多媒體更能收到“百聞不如一見”的良好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凡事皆有個“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2.3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抑制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總是力求將課件設計得非常全面,從導入、提問、分析、答案、板書到作業(yè)甚至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語都全部放進了課件中。這種固定的教學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能動性難以很好地發(fā)揮。學生也沒有機會通過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閱讀感受,一些學生很有創(chuàng)意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也沒有機會得到肯定。長此下去就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不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造成思維的單一性。
2.4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應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
不少教師將大量的資料揉合在一個課件中,這從正面上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畢竟有限,過多的資料使他們目不暇接,有些東西學生還來不及反應、來不及理解就過幕了。
總之,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考慮課件的使用價值,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一定會開拓出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甘肅酒泉第四中學,甘肅 酒泉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