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紅
【摘要】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筆者在本文中就生本教育之初中物理教學展開了論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 生本教育 初中 物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2-054-01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最有價值的本錢”。正是基于這種理念,新教材的改編更加凸顯了這一點,結合新教材、新理念,教師工作的著重點要由“要學生學”向讓“學生要學”轉移,由傳授知識向培養(yǎng)能力轉移,教師的角色也要轉移,要變成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指導者、合作者、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服務者。
“生本教育”及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多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式探究學習活動,初中物理新編教材中對需要探究的問題只給出了實驗方法而沒有實驗結論,需要學生去親身經(jīng)歷探究過程,更加重視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章節(jié)都設置了交流和討論。因此,科學組建高效的學習小組是關鍵。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是核心。
一、如何組建高效學習小組
高效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注意三個原則。一是均衡性原則,男女生搭配要均衡;男同學一般膽子大、動手操作能力強;女同學一般細心、耐心。不同基礎的學生搭配要均衡,這樣便于全面開展交流、討論和小組的公平競爭。二是互補性原則,就是讓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情趣特長的學生在一組,以便于他們互幫互學。三是自愿性原則,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千萬不要將學生強行編組,要努力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不如好之,學之不如樂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一開始就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自然科學,盡量選取生活中常用物品作器材,自制教具做一些演示實驗、小雜技、小魔術,展示出一些新奇的、精彩的超出學生想象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去模仿且有條件去模仿,將學生帶入課堂,引入知識的海洋。
2.確立自學目標、指導自學
及時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是“航標燈”。學生有了學習的激情和渴盼,但學什么、怎么學需要教師指導,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及課標要求、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范圍、內容、問題、時間、方法和手段等。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設置問題時要把物理語言通俗化、較難問題細小化,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并且要告知檢測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究時,教師要走下講臺、巡回指導,要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有時甚至要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是學生的合作者。同時,要留心觀察,廣泛答凝,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努力營造和諧、民主、愉快的高效課堂,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考和規(guī)律的探尋,實現(xiàn)真正的“生本”。
3.組織展示、交流與質凝和點撥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了一些實驗結論,他們帶著自己通過觀察、推理而歸納出的結論進行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可以以一名學生的身份參與其中,要允許有不同的見解,教師應做一名鼓勵者和啟發(fā)者,要學會肯定學生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強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組達成共識后,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他們的實驗成果、探究規(guī)律,進行小組間的交流,相互找出對方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優(yōu)點獲有待改進的不足。注意,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要堅決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只能是幫助學生找出那些真正需
要點撥的知識點,對于學生在交流中未解決的問題,展示交流中出現(xiàn)的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加以強調、更正、補充。最后,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引導他們用規(guī)范的物理語言歸納出科學的物理規(guī)律,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反饋與檢測
教師要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來精心選擇練習,對學生進行課堂檢測。特別是在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方面,要盡量列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進行考察,使物理更具生活氣息、現(xiàn)代氣息,使學生具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育的社會價值。例如,在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時,我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教室內外、校園周邊、學生住宅附近等課程資源,讓學生分析噪聲的來源及控制方法,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又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鞏固了知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過去的教學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新課改的理念更注重學生對探究過程的參與,更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要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具備了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相信他們以后無論在哪一級學校學習,無論在行業(yè)工作,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新知識,他們都能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從容面對。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