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革
【摘 要】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患兒采用西咪替丁進行臨床治療的效果,并探討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方法:隨機抽取我站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兒,根據患兒治療意愿,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采用西咪替丁,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對比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等指標。結果:觀察組尿淀粉酶恢復時間、腫脹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退熱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患兒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患兒(P<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對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沒有明顯差別(P>0.05)。結論:流行性腮腺炎患兒采用西咪替丁進行臨床治療,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西咪替?。恍毫餍行匀傺?;治療;安全性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80-01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因為腮腺炎病毒造成的全面性傳染疾病,發(fā)病人群以學齡期、學齡前期兒童居多,臨床上以腮腺疼痛以及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等表現(xiàn)為主,該疾病主要是春天出現(xiàn),患兒一旦患病后,獲得的免疫力則以持久性呈現(xiàn)[1]。西咪替丁屬于組胺H2受體拮抗劑藥物,有著抗病毒的效果。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站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25例,女23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7.2±2.1)歲。本組患兒均以雙側或者腮腺腫痛等臨床表現(xiàn)為主,少數患兒臨床上有頜下淋巴結腫大等表現(xiàn)。大部分患兒發(fā)熱情況以輕度到中度呈現(xiàn)。另外,2例并發(fā)睪丸炎,1例并發(fā)輕度胰腺炎。患兒淋巴細胞比例以部分增高呈現(xiàn)。根據患兒的治療意愿,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等方面沒有明顯區(qū)別(P>0.05),具有比較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方式進行治療,使患兒有著良好的休息,維持清潔的口腔,盡可能給予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給予進食,采用維生素C、維生素B1給予常規(guī)口服治療,如患兒出現(xiàn)嘔吐、頭痛或者高熱等癥狀時,則通過利尿劑給予脫水治療。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藥物給予靜脈注射,每天給予10~15mg/kg,每天1次。觀察組采用西咪替丁進行臨床治療,每天給予10~20mg/kg,每天1次。4~7d為1個療程,兩組患兒均治療1個療程。
1.3臨床效果判定標準
(1)治愈效果:患兒采用藥物進行治療3d后,腮腺腫痛以及其他臨床癥狀全部消失。(2)有效效果:患兒采用藥物進行治療3d后,腮腺腫痛等表現(xiàn)有所減退,臨床癥狀基本消失。(3)無效效果:患者采用藥物進行治療3d后,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明顯改變,腮腺腫痛等情況沒有獲得明顯的消退,甚至以加重呈現(xiàn)。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數據通過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工作,通過( ±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通過x2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
觀察組患兒尿淀粉酶恢復時間、腫脹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退熱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數據對比具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8%,對照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患兒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患兒在治療時有1例腹脹,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對照組患兒1例口干,2例腹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沒有明顯差別(P>0.05),不需要通過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處理,停藥后自行緩解。
3 討論
流行性腮腺炎屬于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因為腮腺炎病毒造成的。腮腺炎病毒屬于副粘液病毒的一種,通過呼吸道進行傳統(tǒng),患者屬于主要的傳染源,通常在與患者接觸2~3周后則會出現(xiàn)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2]。流行性腮腺炎臨床上以淋巴細胞浸潤、漿液纖維素性滲出以及廣泛性間質水腫等表現(xiàn)為主。西咪替丁藥物可以使組胺對T細胞活性的抑制得到有效阻止,確保機體自身免疫能力有所增強,并且在肥大細胞中能夠直接作用,對分泌炎癥介質啟到抑制的作用,加快炎癥消退的速度。另外,西咪替丁藥物對于釋放細胞因子還可以起到直接抑制的作用,使全身炎癥反應得到減輕。該藥物是H2受體阻滯劑藥物,并且能夠起到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使患者體內轉化淋巴細胞的效率得到明顯提高。本組觀察組患兒采用西咪替丁進行臨床治療,臨床癥狀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用藥過程中僅有2例患兒出現(xiàn)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患兒采用西咪替丁進行臨床治療,獲得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群英.西咪替丁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當代醫(yī)學,2012,10(22):866-867.
[2] 鐘細濤.西咪替丁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7(2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