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壽根
摘 要:高中物理涉及的核反應均遵循電荷數-質量數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質量-能量守恒定律,這幾個定律是我們解決有關核反應問題的三大“法寶”。
關鍵詞:高中物理; 核反應問題
中圖分類圖: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12-017-001
一、電荷數-質量數守恒定律
電荷數守恒、質量數守恒是自然界物質不滅的客觀規(guī)律在核反應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們準確完成核反應方程的主要依據。
二、動量守恒定律
動量守恒定律是核反應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很重要的定律。英國物理學家查得威克正是運用這一武器,通過對一系列實驗現象的準確分析發(fā)現了中子,對原子核物理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結合核反應方程式(1),我們有:
三、質量—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一切運動普遍遵循的規(guī)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又揭示了物體的質量跟它的能量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因此,在核反應過程中,其能量守恒根據方程(1)可表達成:
(m1C2+EK1)+(m2C2+EK3)=(m3C2+EK2)+(m4C2+EK4)+γ
式中C為真空中的光速,γ為釋放光子(即γ射線)的能量。對此,我們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1、無結合能放出。實質上無結合能放出也就表明未進行核反應,這種過程,我們可視為完全彈性碰撞過程,因此有:
動量守恒:P1+P2=P3+P4
動能守恒:EK1+EK2=EK3+EK4
譬如α粒子散射實驗;查德威克用中子轟擊氫、氦和氮的實驗,以及在原子反應堆中,快中子與石墨減速劑中的碳核發(fā)生彈性碰撞等都屬這種過程。
2、有結合能放出。如果兩個原子核(或一個粒子與一個原子核)碰撞后,發(fā)生核反應,這時,動量守恒,動能不守恒(相當于非彈性碰撞),但能量是守恒的。
3、有結合能放出。如果是核衰變或重核裂變(對裂變過程中,中子的動量、能量我們均可略而不計)過程(相似于完全非彈性碰撞的逆過程),其動量守恒,P0=P3+P4;能量守恒,△E=EK3+EK4+Eγ-EK。
限于中學物理的教學要求,對于第(2)種情況,如果過程的前后動量不在一條直線上(如盧瑟福發(fā)現質子的實驗),則不作計算要求。對于第(3)情況亦如此。但對于核衰變而言,過程前后的動量在一條直線上,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能量守恒,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求解。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范圍內,只要我們抓住這幾個定律,有關核反應過程的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