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源
【摘要】為了讓初中數(shù)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新課改的理念和思想,并且把四步教學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四步教學法主要指的就是個體先學、小組互學、全班教學、教師幫學這四步。通過這四步的教學,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中,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的美妙和神奇,促進了學生潛能的開發(fā)。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高效課堂 個體先學 小組互學 全班教學 教師幫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117-01
所有的教師都在積極地探索著課堂高效的方法,也在追求著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學習和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了課堂需要學生的參與,只有實現(xiàn)生本課堂,數(shù)學課堂才能夠散發(fā)出春天的氣息。四步教學法就充分地讓學生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談一下本人的四步教學法的具體操作。
一、個體先學,主動探究知識
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課堂所學的知識上,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的個體先學,會讓學生對知識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也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思考。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時候要給學生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去探究,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更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科視野。
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sh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展示一根彈簧,彈簧長度為5厘米,并向學生演示只要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所懸掛的物體質量x每增加1千克,彈簧的長度y就會增加0.5厘米。教師所創(chuàng)的教學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關注了課堂。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去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研究x和y之間的關系。學生帶著學習的欲望,對教科書或者是導學案進行學習,掌握一次函數(shù)的知識并不是難事,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二、小組互學,形成思維碰撞
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里面進行交流,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會在交流中得到解決,通過交流學生也會享受到交流與分享的快樂。小組中的交流和溝通會讓學生的思維形成碰撞,學生的經驗得到重組,學生的活力得到釋放,學生的情感得到交流,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成長和學習的空間。
例如在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與合并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把圖書氛圍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剩20本;如果每人分4本,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人?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究。學生通過思考會寫出:3x+20=4x-25這個方程。可是怎么去解這個方程呢?怎樣才能夠使這個方程向x=?的形式轉化呢?學生們通過積極地討論和溝通,在等式的兩邊進行合并同類項。有的是先在兩邊減去3x,再加上25;有的是在兩邊都減去20,再減去4x。學生們進行著激烈地辯論和積極地學習,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通過看書,學生也明白了什么是移項,什么是合并同類型,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
三、全班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的共同學習,學生還是會有一些疑問和困惑,這時候通過小組長的匯總或教師的調查,教師會掌握這種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教師的教學重點就集中在這些難點上。通過對于這些難點的講授,教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和網絡,促進學生對于難點知識的突破。教師對于這些問題的教學主要就題目的解題方法和需要提醒注意的地方進行師生交流,讓學生達成共識,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弧長和扇形面積》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去探究扇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可是不論是學生的自主思考,還是學生的共同探究,學生都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這樣比較難解決的問題,教師就可以進行全班教學,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教師幫助學生回憶圓柱的側面積的求法,讓學生沿圓錐的一條母線將圓錐側面剪開并展平,容易得到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很顯然,扇形的半徑就是圓錐的母線,扇形的弧長就是圓錐底面圓的周長。這樣學生就知道該如何去求扇形的面積了。對于學生不理解的知識,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全班教學,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學生通過探究沒有解決的問題,一種好勝心驅動學生認真聽講,解決問題,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
四、教師幫學,營造良好氛圍
新課改雖然倡導學生的主動學習,但是在課堂上教師永遠都是學生的領路人。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有了教師的指導,課堂會呈現(xiàn)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應是課堂的中心,而應該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和參與者,帶領著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啟發(fā)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數(shù)學知識,幫助學生進行反思和歸納,鼓勵學生勇于提問,敢于質疑,從而促進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歸納:你知道的有關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有哪些?你認為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幾個條件?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對應相等,那么它們相似嗎?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有了明確的方向,學生會積極地調動以往所知道的知識去進行學習、歸納和探究,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總結,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教師的指導會加速學生的思考和反思,并且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總之,通過四步教學法,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通過學生的共同探究和努力,課堂呈現(xiàn)出了高效、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遨游在數(shù)學知識的海洋中,充分感受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美妙和樂趣,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王志明 淺談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有效教學方法[J] 基礎教育研究 2013.08
[2]李國強 中學數(shù)學教學如何實現(xiàn)高效課堂[J] 教育周刊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