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 目的 評價護理干預對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選擇近3年我院進行護理干預的子宮次切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12名。結果 對子宮次切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患者采取護理干預,以緩解患者的病情,并采用術后按摩,抬高下肢,6h后,床上對患者進行翻身活動,術后24h靜脈滴注丹參,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手術后48h指導患者下床活動。結論 對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效果明顯,且對子宮切除術病人進行預防性護理,可有效的預防及發(fā)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
【關鍵詞】 子宮次全切除術;下肢靜脈血栓;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婦科子宮肌瘤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1]。近年來,婦科腹部手術后DVT的發(fā)生率增高,而下肢DVT一旦形成,可導致身體的相關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因栓子脫落而至肺栓塞,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3]。目前,手術或藥物治療效果均都不是很理想,若明確患者的病因與其易患因素,對高?;颊哌M行藥物及護理干預,可降低DVT的發(fā)生率,對下肢DVT的預防比血栓形成后治療更具有臨床意義。本研究對我院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DVT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進行護理干預的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DVT患者12例,年齡在39-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3歲,12例患者均為經(jīng)腹部子宮次全切除術。
1.1.1 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 早期,患者感覺側小腿輕微疼痛或有酸緊感,站立時尤為明顯,因痛感較輕,不易引起患者注意,或認為與手術有關。彩色超聲波檢查后,發(fā)現(xiàn)顯像為無損傷性檢查可見、徑增寬、血管壁內(nèi)膜增厚、內(nèi)可見回聲不均血栓(早期或晚期)形成、加壓后不易壓縮、血流不顯示。下肢DVT分為3種:中央型、周圍型、混合型,臨床最常見類型為混合型。
1.2 治療方法 對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DVT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采取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術后6h內(nèi)按摩患者的雙下肢,抬高雙下肢。6h后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活動。手術后24h后靜脈滴注丹參液250ml,每日1次,連用7次 ;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50mg,每日3次,療程為7天。手術后48h指導患者下床活動。可進行微波治療,以促進小動脈與毛細血管隨即擴張,加快靜脈循環(huán)速度,加快局部的新陳代謝。對于周圍型者,微波照射患者的患側小腿腓腸肌。對于中央型患者,照射患者的患側腹股溝區(qū)。對于混合型患者,照射以上兩個部位。
1.3 對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護理
1.3.1 護理干預者 主動耐心的讓產(chǎn)婦了解剖宮產(chǎn)及其并發(fā)癥的基本知識。詳細講解下肢DVT的形成的原因、常見癥狀、預防措施及相應治療原則,提高產(chǎn)婦對下肢DVT的認知程度。
1.3.2 術中護理干預 產(chǎn)婦在行剖宮產(chǎn)分娩時,要禁止采取頭高足低的體位,并盡量選擇上肢,以避免反復穿刺同一靜脈[4]。靜脈滴注藥物時,最好選用低濃度,以降低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5]。
1.3.3 飲食干預 下肢DVT和飲食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大了發(fā)生下肢DVT的風險。故控制產(chǎn)婦少食雞蛋黃及動物內(nèi)臟等高膽固醇的食物,多食膳食纖維素及粗纖維等少油膩、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良好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
1.3.4 術后肢體訓練 對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DVT的患者,采取干預護理,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進行下肢內(nèi)收外展動作、伸屈運動、膝關節(jié)的伸屈、足背屈、抬腿等運動。護理干預進行人工按摩,規(guī)律性的擠捏大腿肌群、腓腸肌及踝關節(jié),進行規(guī)律性的屈伸運動,按摩腓腸肌,以減少靜脈血液的瘀積,促進下肢血液的循環(huán)回流,降低發(fā)生下肢DVT的風險。
1.3.5 心理干預 進行護理干預的干預者應熟悉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講解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DVT的疾病知識。護理干預者須對患者進行情況治療,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協(xié)助患者消除恐怖、焦慮等負面情緒。術后被護理的患者主動進行簡單的床上變換體位,主要以輕微到劇烈的運動規(guī)律,護理干預者須鼓勵患者離床進行活動,從而促進患者的肢體血液循環(huán)。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及咳嗽動作,以減少胸腔壓力、增加橫膈運動,幫助患者的血液流動,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準確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積極鼓勵患者,使患者擁有一個健康心理。
2 結果
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DVT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明顯改善,從剛入院時的猶豫寡歡,逐漸變得開朗,多疾病的知識也有所了解,并能在護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shù)倪\動。護理的同時需采用術后按摩,抬高雙下肢,進行絕對的臥床休息。手術后24h后,靜脈滴注丹參液,同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輔助治療。護理干預同時,同時進行滴注、按摩、服藥等治療方法,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取得較好的效果。
3 討論
下肢DVT大部分發(fā)生于制動狀態(tài),特別是在子宮次全切除術后,其發(fā)病率最高[1,6] 。手術后,創(chuàng)傷可改變血流反應性、使血小板釀成高凝狀態(tài)。加上下肢的靜脈回血緩慢、內(nèi)膜損傷、白細胞大量積聚,并發(fā)形成血栓[7-9] 。對于子宮次切除術后下肢DVT患者,須特別重視如貧血、肥胖、血脂偏高等高危人群,對此類患者,手術前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預防,手術后鼓勵患者適當運動。護理干預同時,同時進行滴注、按摩、服藥等治療方法,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取得較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在治療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下肢DVT患者臨床意義重大,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Pinjala R, Lankala R R, Pulipati V N. Deep vein thrombosis following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in a nulliparous woman[J]. J Obstet Gynaecol India,2011,61(4):445-446.
[2] 宋國英.干預性護理防止腹腔鏡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7-9.
[3] 汪艷紅,金琍文,張慶華.圍產(chǎn)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chǎ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107-1108.
[4] 鐘夏蓮. 圍產(chǎn)期護理干預在剖宮產(chǎn)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影響的作用[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4):1776-1777.
[5] 黃惠娟,李寶恒.圍產(chǎn)期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治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8):3442.
[6] Kurtoglu M,Koksoy C,Hasan E,et al.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ce-daily enoxaparin plus warfarin for the outpatient ambulatory treatment of lower-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TROMBOTEK trial[J].J Vasc Surg,2010,52(5):1262-1270.
[7] 王衛(wèi)靜.護理干預對剖宮產(chǎn)孕婦負性心理及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討[J].安徽醫(yī)藥,2013,17(9):1620-1621.
[8] 沈艷萍,陳麗君.早期護理干預預防部宮產(chǎn)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5):78-79.
[9] 紀范英.護理干預對孕產(chǎn)婦高危人群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8):143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