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彤碧
【摘 要】 目的 總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提高臨床護理水平。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護理措施方面總結心得。結果 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過科學的治療及精心護理后,均好轉出院。結論 慢性心衰患者通過積極治療及細心護理,能減少并發(fā)癥,有助于病情好轉。
【關鍵詞】 慢性心衰;臨床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嚴重階段,具有臨床表現(xiàn)復雜、預后差、死亡率高等特點,常常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西方國家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模式為監(jiān)測與預防并發(fā)癥,因此,為了提高我院護理人員對慢性心衰患者的護理水平,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護理措施方面進行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來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最大83歲,最小58歲,評價年齡68.5歲;入院時心衰診斷均符合Farmingham心衰診斷標準[1];
1.2 治療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用藥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2 結果
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積極治療和細心護理后,2例因頑固性心力衰竭死亡,余86例好轉出院。
3 護理與體會
3.1 基礎護理 安置患者于重癥監(jiān)護室,患者取半坐臥位,雙下肢盡量下垂,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調整病床至合適角度,加固護欄,謹防患者摔傷;癥狀輕患者予以鼻導管吸氧,癥狀重者應予以面罩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病房內安靜,減少探視人員;同時調整室溫及光線,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將有助于疾病康復;囑患者少量多餐,多食用易消化、低熱量食物,同時應嚴格控制水鈉攝入,食鹽量小于5g/天,液體量盡量控制1.5L-2L/天[2]。
3.2 心理護理 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曾多次住院,擔心疾病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同時焦慮等不良情緒可使患者血壓上升,從而導致許多不良并發(fā)癥。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心態(tài),耐心與患者溝通、解釋,把疾病的預后及轉歸告訴患者,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發(fā)展,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配合醫(yī)務人員治療,促進病情盡快恢復[3]。
3.3 皮膚護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為老年人,皮膚彈性差,因長期臥床,皮膚水腫,尤其雙下肢及受壓部位皮膚血液循環(huán)差,營養(yǎng)不足,容易形成壓瘡[4]。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現(xiàn)壓瘡,通過護理人員應定期給患者按摩、拍背及翻身后患者壓瘡好轉;因老年患者,皮膚薄、彈性差,囑護理人員動作應輕柔,防止皮膚擦傷;
3.4 出院后健康指導 出院后運動指導:囑患者出院應注意休息,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根據(jù)患者自身心功能水平制定一套合理的運動方案,預防可能由長期臥床所致的下肢靜脈血栓[5];出院后藥物指導,首先向患者強調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并告知患者藥物的正確服藥方式及毒副作用,一旦出現(xiàn)癥狀,應立即就診;出院后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慢性心衰的飲食原則:清淡、低鹽、易消化、少食多餐,飽食可能誘發(fā)和加重心衰[6];出院后家屬或陪護人員指導:告知家屬及陪護人員護理常識及并發(fā)癥常見表現(xiàn),增強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監(jiān)控意識;
綜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應積極控制心衰,通過綜合治療及精心護理對患者病情康復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179-181.
[2] 王夫芳.41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4): 118-119.
[3] 項穎卿,羅萍,章國良,等.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2):307-308.
[4] 徐桂芳,毛海燕.探討護理干預對慢性心衰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8):235-236.
[5] 于江.對慢性心衰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2):25-27.
[6] 胡文麗.慢性心衰的治療和護理新進展[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3):11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