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碧瓊
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多媒體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課堂,教學不再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tǒng)師生對話。多媒體課件集文本、圖片、視頻、動畫、音頻于一體,給學生帶來大量的信息的同時,還提供了圖文兼顧、聲情并茂的直觀形象,使教學入情入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理解教學內容,全方位提升了學生素養(yǎng)。但多媒體課件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揚長避短,才能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一、合理運用 激發(fā)學習興趣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形象記憶為主的特點,多媒體通過圖文、動畫、音像等直觀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實現(xiàn)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形象記憶,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一)聽覺刺激,營造氛圍
在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由于這首詩是毛主席在經受了無數(shù)次考驗后,率領紅軍攻占臘子口,長征勝利在望,詩人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中國革命的壯麗詩篇。詩中生動、形象、概括地表現(xiàn)出紅軍戰(zhàn)士攻堅克難,勇往直前,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于是我在課件中播放了《長征》電視劇片頭曲,營造一種不畏艱難的磅礴氣勢,把同學們帶到了紅軍英勇頑強的戰(zhàn)勝困難的長征時代,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輯圖片,讓學生隨著音樂而融入到毛澤東的感情世界。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視頻再現(xiàn),還原場景
學習老舍的《草原》這篇課文時,我在課件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草原一碧千里的美景以及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視頻材料和圖片,從直觀形象上給學生以感染。在學習《桂林山水》、《觀潮》、《鄉(xiāng)下人家》、《圓明園的毀滅》時,我都選用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剪輯,讓同學們從直接的視覺感受上去體會祖國山川的秀麗和壯美、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歷史的沉重……
可見,適當?shù)厥褂枚嗝襟w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象或聯(lián)想,激發(fā)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及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合理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 巧解文本
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的畫面,聲情并茂的朗讀,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能很快地把學生引領到一個豐富的學習場景之中。合理運用多媒體,除了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快樂中體驗、感知、探究、理解知識之外,還能通過圖文、動畫、音像等綜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以比擬的教學效果。
(一)化文為圖,突破重點
每堂課都有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不外乎通過反復朗讀、掛圖展示、講練結合等途徑,但因為課堂時間有限,重難點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讓學生通過視聽等直觀功能,快捷、形象地把握教學內容,突破重點。例如在講《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我首先用大量的圖片資料展現(xiàn)它輝煌的過去,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圓明園的輝煌景觀,隨即播放《圓明園的毀滅》影片剪輯,學生看著英法聯(lián)軍那肆虐搶掠、任意破壞的情景,看著那圓明園被燒毀的場景,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的真正含義。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對侵略的仇恨,培養(yǎng)“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這種化無聲為有聲的多媒體教學對學生突破重點產生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二)化繁為簡,巧解難點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然而有些課文涉及的知識是比較專業(yè)、復雜,以小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即使反復朗讀,教師反復講解,學生還是感悟較淺,而這些難點往往又是關鍵性的知識,給學生領會課文造成很大障礙。如果我們合理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的教學情景,結合課文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來幫助他們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巧解難點,突破思維障礙。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文時,對于文中的“超聲波”、“障礙物”、“反射”、“無線電波”等較為抽象的詞匯,學生因缺少直觀的感性認識,較難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幫助他們克服這一難點時,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靈活生動的flash動畫清晰地展示“蝙蝠從嘴里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边@一復雜過程,邊演示邊加以適當?shù)慕庹f,在視覺形象作用下,學生清晰感受作者準確的科學語言,思路豁然開朗。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把虛的變實了,把難的變易了,把遠的拉近了,從而突破了語言訓練的難點,快速理解課文。
三、合理運用培養(yǎng)想象力 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想象力是發(fā)明、發(fā)現(xiàn)及其他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泉?!弊鳛檎Z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能夠抓住各種有利契機,采取各種有效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力,“引導”和“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可看可聽的優(yōu)勢,合理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具體的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不但激發(fā)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內在的學習動力,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擴充了課堂的語文信息容量,開闊了學生視野,還為他們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在直觀形象的圖像烘托下學生就會在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中,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對事物的感知越深入,創(chuàng)造能力就會越高。在教學《鄉(xiāng)下人家》時,我利用多媒體準備一些能夠啟發(fā)學生想象的畫面——“瓜藤滿架”、“花開四季”、“雞鴨覓食”、“農家晚飯”……在此基礎上,再配以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進一步對文章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再創(chuàng)造,不但提高閱讀欣賞能力,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創(chuàng)作出一篇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