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佳
[摘 要]本文通過運用經濟學原理對北京市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進行了簡單剖析,意在論證階梯水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水價;階梯水價;經濟學原理
[中圖分類號]F29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8-0089-02
1 前 言
從今年下半年起,北京居民用水價格進行調整,全面推進階梯水價改革。[1]具體來說[2],不超過180立方米,水價為每立方米5元;在181~260立方米,水價為每立方米7元;260立方米以上,水價為每立方米9元。在北京實行階梯水價的想法和初步實踐,歷時很長,直到最近這次聽證會,改革才全面鋪開。本文運用經濟學原理和概念來分析階梯水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必要性
經濟性質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從供給方來看,自來水屬于自然壟斷[3]:水管只需要建一條就夠了,競爭反倒會造成浪費,引起效率的損失,在自來水市場上沒有實行競爭的可能;而且因為是自然壟斷才談得上“定價”,如果是完全競爭市場,任何一個市場主體都是價格接受者,自然沒有談論“定價”的必要。從需求方來看,自來水是生活必需品[4],對價格的彈性很小,價格的升降對自來水的需求量影響較??;對于價格彈性小于1的商品,提價會使廠商的收益增加,但行政力量阻止了自來水供應商通過提價的辦法來減少自來水的供應量,實際上實行的是行政定價。
現實生活中自來水的浪費現象是到處都可以看見的,沒有任何人使用的時候水龍頭仍然在嘩嘩地流水,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淡水資源雖然是可再生的資源,但畢竟是有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科學發(fā)展觀要求我們要珍惜水資源,提倡節(jié)約反對浪費,中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不能以損害環(huán)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說,自來水的消費具有負的外部性[5],水資源的浪費加劇了華北地下水“漏斗”區(qū)的沉降。[6]
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通過宣傳、教育來提倡節(jié)約形成社會風尚以及從技術上“開源”多渠道增加水資源的供給和跨區(qū)域性、季節(jié)性水資源調配之外,有沒有通過經濟手段(價格杠桿)來實現“節(jié)流”的可能性呢?
按照庇古的想法,水資源的消費既然具有負的外部性,就應該通過征收庇古稅來解決,要減少和杜絕自來水的浪費,就需要提高水價,減少對自來水的需求量,使自來水市場上的均衡點沿需求曲線上移。然而整體提高水價是不現實的,提高水價的具體方案需要精細設計。
首先,自來水的價格彈性很小,即使提價了,需求量也不會減少太多,水價提高到底能夠減少多少浪費有待商榷;同時水價又不可能提得太高,否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自來水是生活必需品,水價的上漲會給城市居民帶來普遍的經濟壓力,從而使自來水供應商面臨社會輿論的指責;而且,水價的提高,負擔最重的是那些購買水的意愿較低(往往是收入較低)的群體,他們甚至會不得不放棄使用自來水,從而使社會安定受到影響。衡量提價帶來的收益——限制浪費和成本——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寄希望于通過整體提高水價來減少浪費是不現實的,應當使用差別定價。
我們知道,完全的差別定價是可以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的[7],然而實現完全差別定價的交易成本太高以致無法實現,退而求其次,應當使用階梯定價。
基本思路是,根據家庭人口等劃定標準,使用自來水數量在數量1以下的,以最低的價格計算;使用自來水數量在數量1以上數量2以下的,超出部分以次低的低格計算;……(數量1<數量2<……),并且保證平均起來的價格與現在的價格相當,這有點像是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率的形式。經濟學十大原理告訴我們,理性人考慮邊際量。邊際效用遞減,而邊際價格上升,理性人會選擇較少的自來水的使用量,尤其是價格累進以后提高的價格本身就是一個信號,用以來提醒居民要節(jié)約用水。只要數量1、數量2,……等定得合理(具體數字應當根據技術人員的考察決定),可以相信,在用較低的價格保證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用水需要的基礎上,較高的價格可以有效地限制浪費水的現象。
3 可能性
以上討論了階梯定價的必要性。下面來討論階梯定價的可能性。
一是階梯定價的技術可能性。我們有沒有技術力量來衡量每個家庭到底用了多少水。據我所知,有些自來水表事實上是公用的,每個家庭的邊際價格事實上并不是市場價格而低于市場價格,有鼓勵每個家庭多用水的激勵,而在技術上要實現階梯定價就必須給每個家庭安裝水表。當然還有要實現水管不要漏水,自來水廠有足夠的人手來給每個家庭看用水量,每個家庭要能夠知悉自己家庭到底用了多少水等。
二是階梯定價的經濟可能性。實行階梯定價有三個條件:
①具有定價權(壟斷廠商,滿足條件);②面對不同的消費需求(出于生活基本需要的用水量和因為貪圖方便和粗心大意浪費水的量,其消費需求處于需求曲線的不同區(qū)段,其價格彈性是不一樣的);③消費不可轉讓。這一點是需要考慮的。尤其對于相處得比較好的鄰居,如果生活基本需要的用水量在數量1以下,完全可以在生活基本需要和數量1之間形成市場進而形成契約,實現交易。比如甲家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的用水量小于數量1而乙家希望以較低的來獲得較寬裕的用水量,乙家就會愿意以一定的交易價格來購買甲家的用水量。然而,對于浪費這一行為來說,沒有人會為了浪費而付費,即使是以低于市場的價格,由于有交易成本的存在(從甲家接的水要運到乙家去),這個市場也仍然是不許可有浪費存在的。這樣就實現了減少和杜絕浪費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北京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方案(附件二)[EB/OL].http://www.bjpc.gov.cn/tztg/201404/t7527801.htm.
[2]北京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北京市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的通知[EB/OL].http://www.bjpc.gov.cn/tztg/201404/t7648490.htm.
[3][美] N.Gregory Mankiw.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梁小民,等,譯.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14.
[4][美] N.Gregory Mankiw.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梁小民,等,譯.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99.
[5][美] N.Gregory Mankiw.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梁小民,等,譯.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13.
[6]丁筱凈,熊帥.直擊華北“大漏斗”.民生周刊,2013(9):4-6.
[7][美] N.Gregory Mankiw,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梁小民,等,譯.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31.
[8]王靜.關于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經濟學分析研究[J].中國市場,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