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擁
一、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形象和變化的特點,能最大限度地營造課堂氣氛。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像《找春天》這樣描寫景色的課文,而小學生閱歷比較淺,,如果只憑借語言文字,學生很難感受課文的美,這時,我們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課件,將一個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這樣,通過有動感的畫面,激活他們的感官,使文章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推動其思維的升華。學生閱讀著課文,想象著美景,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就會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既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又豐富了課堂內容。小學生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yǎng)起來。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例文》時,教師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關春天的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圍繞“春天的發(fā)現”這一主題,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能對大自然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首先由學生欣賞教師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圖片,讓學生從中了解相關信息,這樣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深入學習課文時,中間插播電影片段,使學生感受到雷鋒叔叔高尚的品質;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從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處理、歸納,這樣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資料,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將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而且使語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時代性,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教學重點突出
課堂教學中只有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基本問題,就算完成了本課的認知目標。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它獨特的優(yōu)勢。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內因,突出教學的重點。如,《雷雨》一課,作者用精妙的語言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低,這時我們可通過極短的時間,把這一自然現象過程進行情景的再現。邊看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把語言無法完成的內容,通過畫面直觀化,真正做到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
(四)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教學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yōu)勢,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fā)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如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之后,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教師課后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搜集有關雷鋒的故事,開展讀書交流。同學們馬上會通過各種途徑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做到資源共享??梢娦畔⒓夹g帶給學生的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既是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同時也是學生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五)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信息技術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yè)。例如:要學生制作電腦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2)信息技術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并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激活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對信息的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前提。比如《葡萄溝》一課,可通過師生群議確定信息任務:思考為什么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接著,我們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圖片、圖書查找,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有關葡萄溝的知識。
(3)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思維能力。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而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借助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復述課文,編故事、想象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fā)學生動腦,想象,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4)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不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象力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條件。首先,通過協作式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將影視中時空跳躍、時間倒置等手法運用于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fā)想象,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
(5)在綜合活動中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如指導學生設計制作賀卡的時候,教師通過電腦網絡展示背景畫所寫的寄語,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從中悟出寫寄語的要點。學生在電腦上獨立選擇畫面,撰寫寄語,將作品在電腦中進行展示,實現語文課和電腦課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