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走出迷茫 確立自我

      2014-04-29 00:44:03許麗娜
      中國文藝家 2014年10期
      關鍵詞:自我實現

      許麗娜

      【摘 要】本文通以日本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文本為依據,探討了文中主人公溝口在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整個心路歷程。從一開始“被逼得走投無路”到最后通過一個毀滅性舉動完成的自我實現,主人公在一步步邁向自我拯救的道路上努力著,最終這些努力帶來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關鍵詞】金閣;自我;實現

      一、導言

      小說《金閣寺》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并且一直被公認為是三島的代表作。小說出版發(fā)行后引起了熱烈反響,獲得了1956年度的讀賣文學獎,不管是在日本國內還是國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日本的評論家、小說家中村光夫評論這部作品時談到“《金閣寺》即使放在我國現代小說佳作系列里也是可以當之無愧的?!雹?/p>

      《金閣寺》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昭和25年(1950年)7月,大谷大學中國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林養(yǎng)賢放火燒毀位于京都的具有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日本國寶級文物建筑——金閣寺這一震驚世俗的縱火案。但是三島不僅僅是簡單地用小說的形式來還原這一事件,而是用其獨特的視角、流暢細膩的筆觸、澄澈深淵的文學意境,以金閣寺縱火案為背景為我們描繪了出種種奇特的心里構圖。小說以主人公溝口類似于手記一樣的自我講述方式來展開,講述了主人公從最初向往金閣、熱愛金閣到接觸金閣、親近金閣,再到想要擺脫金閣,最后到火燒金閣的一系列過程及人物的心理變化。通過這一系列事件三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美的固定觀念逼得走投無路的男子”②即小說主人公溝口自我實現的一段過程。

      目前,對三島《金閣寺》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研究角度也是各方各面。本文在眾多先行研究的基礎上,回歸到小說原文,立足于文本,以主人公溝口的活動為線索,通過文本分析主人公與金閣的種種關系試圖探索出主人公的整個心路歷程,找出他是如何從“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境地中解脫出來,進行自我拯救、自我實現的。

      二、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我”(溝口)出生在日本一個荒涼孤寂的小島上,小說一開頭主人也說到自己“沒有定性的氣質”可能就是受了當地多變的氣候的浸染。主人公在寺院里長大,自幼身體就不太好,不論是跑步還是練單杠都輸給人家,再加上天生結巴,性格內向,經常受到周圍伙伴們的戲弄和嘲笑。“我”一結巴,“壞孩子們便模仿口吃和尚磕磕巴巴念經的樣子開我的玩笑”③(P4),于是“我”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的。

      對于主人公,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的結巴,這是主人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也可以說是造成他很大的負面影響的根源。由于結巴,他無法用流暢的語言來表達自己,而語言恰恰又是如此重要,它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是溝通內部世界通往外部世界門戶的一把鑰匙。一般人可以通過自由駕馭語言,敞開內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扉,使它通風良好,可是結巴的主人公卻辦不到,主人公覺得“這在我卻是大大的難事。我的鑰匙銹住了?!雹郏≒4)?!拔摇泵看蜗胍磉_自己的意愿都會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同伴們無情的嘲笑。在小說第一章中有如下一例:

      夏天的一個晚上,“我”由于思念暗中愛慕的有為子難以成眠,便凌晨抹黑出門在路上等著見她??墒钱斠姷接袨樽拥臅r候“我”卻說不出話,“覺得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塊石頭,膽量和欲望也都凝滯了”③(P9),自然得到的也只是有為子冰冷無情的斥責“你想干什么!你這個小結巴從哪兒學來的這一套!”③(P10),刺骨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心。有為子離開時,“我”覺得她“像繞開石頭一般”從我面前拐了過去,她騎到遠處的田地那邊時,“我”“還能聽見她不停地按著車鈴嘲笑我”③(P10)。

      如上所述,對于主人公來說,結巴并非只是單純的語言行為的障礙,而且還會因此導致社會交流行為的障礙,妨礙“我”和他人的交往。就像文中說到主人公在文中強調的好朋友鶴川在聽“我”講話時臉上出現的唯一的一種表情——“就像所有聽我磕磕絆絆地說話的人臉上常見到的那樣,充滿了焦躁感”③(P33)。下面的這段引文正是看到這種表情時主人公的內心獨白:

      “這樣的表情,在我已司空見慣。無論是坦白內心隱蔽時,還是傾訴對美的深刻感受時,甚至恨不得把心掏出來時,我碰上的都是這樣的一張面孔。人對人一般說來是不應端出這樣一副面孔的。這種表情簡直就是我那滑稽的焦躁感的寫照,它就像一面鏡子活生生地映出了我的表情,令我感到恐怖。即使再美的臉,在這時候也會變得和我一模一樣的丑。一看到它,我想要表達的寶貴思想頃刻間便土崩瓦解,變成一堆殘磚廢石?!?③(P33)。

      一次次的交流不順使“我”變得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成了“把不為人理解看成是最大的驕傲”、“始終缺少為求得他人理解而竭力自我表現的沖動”③(P38)的人。結巴無疑在主人公和外界之間設置了一大障礙,使其內心一直有著被外界所排斥的感覺。所以主人公對寺廟和社會不滿,漸漸形成了孤僻、奇怪的性格。

      存在障礙,主人公便開始尋找另一種可以擺脫這種處境,使自己內心可以實現平衡的出路。于是,在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產生了“兩種相反的權力意志”③(P5),也可以認為這是主人公的自我精神補償法,主人公尋求自我主體性的意識漸漸凸現出來。

      一方面是主人公對“暴君”這一角色的向往。他“愛看歷史上關于暴君的記敘”,他想“做一個口吃的、緘默不語的暴君”,可以“一個個地處置那些一貫與我作對的先生和同學”。而“沒有必要再找什么明確流暢的語言去使我的殘虐正當化”,因為作為暴君的“我”的“無言足以使我的殘虐正當化”③(P5)。也就是說,主人公幻想的是不需要自己去適應外界,而是依靠摧毀外界來滿足自己。這也從另—個角度反映出主人公想要摧毀自身與外界之間的障礙,想要真正的走出外界的強烈愿望。

      另一面主人公又“陶醉在做自我精神世界的主宰,成為靜觀自得、諦視人生的藝術大師的夢幻中”③(P5),成為封閉的內心世界中的王者。主人公自己認為“我的貧乏只是表象,內心則豐碩無比”③(P5)。結巴的自卑感,反而讓主人公尋求自我的主體性的意識更加強烈,他要明確自我的存在,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存在。他認為自己雖然是“具有某些難以拂拭的缺陷的少年”但是“自己來到世上乃是上蒼的選擢”③(P5),內心還隱隱感到“在這個世界的某處,似乎有我尚不知曉的重任正等待我前往承擔”③(P5)。

      如此看來,在主人公的內心里一直共存在著想要走出外界和想要封閉在內心世界的這兩種極端的愿望,現世的惡與不良、內在的精神美與自足,構成了主人公的成長過程的兩個原型,在此后的活動中此消彼長、爭斗不息,又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而主人公也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生活著。

      主人公渴望自我確立還體現在對自己口吃的想法上?!斑^去我一直抱有一種奇怪的想法,深信我與口吃是不可分的,故而無視我的口吃,就等于抹殺了我的存在”③(P34)。雖然口吃妨礙了自己,可在主人公獨特的精神世界里卻把它作為標榜自我存在的旗幟,不允許自己被別人忽視。

      另外,或許是在獨特的權力意識的影響下,主人公從小就有著破壞美的東西的毀滅心理以及強烈的報復心。這也可以認為是為后文的火燒金閣的結局埋下伏筆。從文本中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

      海軍機關學校先輩佩戴的一把短劍,主人公也覺得是“榮耀的東西”“美好的裝飾”③(P7),但是對于這樣的美,主人公采取的卻是破壞的態(tài)度:“我迅速從口袋里掏出一把上銹的鉛筆刀,悄悄地走近短劍,在它美麗的黑鞘里側,刻上兩三道深深的傷痕”③(P7)。強烈的報復心則可以從主人公喜歡詛咒別人這一點看出來?!拔胰绽镆估锒荚谂瓮形蛔铀赖?。我盼望知道我丑事的見證人死掉。只要沒了證人,羞恥便會就地根絕了”③(P10),“旅店的那位小姑娘是我可恥行為的見證人,我分明詛咒過她快快死掉”③(P116)。

      三、主人公與金閣

      下文開始通過主人公和金閣的種種關系來探索主人公微妙的心理變化,探索主人公如何與金閣進行心靈碰撞,以致最后產生出燒毀金閣的火花的。

      “從童年時起,我便常聽父親說到金閣”③(P3),這就是主人公認識金閣的起點。剛了解金閣時的主人公的想法是這樣的:

      “現實中的金閣從照片或教科書是可以經??吹健?词强?,心里總覺得還是父親說時引起的那種幻覺最好。父親也自然決不是把現實的金閣說得如何金碧輝煌。聽他說來,金閣是大地上最美的了,加之金閣的字形以及它的音韻,使得父親在我心里描繪的金閣實在難以用語言表達”。

      主人公溝口被父親的言語所引導,以“聽”的方式初識了金閣。并且通過父親言語的描述在自己腦海中勾勒出了完美的金閣的輪廓,業(yè)就是說在還沒見到真實的金閣之前,主人公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就已建造出了絕美的金閣形象。他甚至認為父親話語中所描述的金閣寺要比現實中的金閣更好。但是,這并不是真正的金閣,而只是主人公心中幻想出來的金閣,是他觀念上的金閣。也可以說,主人公所崇拜的金閣的美,并不是這世界上真正存在的美,而是只存在于幻想的世界中的美,是他用自己的固定觀念制造出來的美。主人公的父親只是一個言語樸素而貧乏的僧人,對金閣的描述在給主人公所留下的也只不過是一個完全抽象的美的形象,但是這個形象在主人公的心中卻無限地被放大,無限地延伸,以至于美到“實在難以用語言表達”③(P4)的程度,成了主人公一切審美的標準:“夏日里看到一朵小花被朝露打濕,放出朦朧的光時,我便想到它美得好像金閣”③(P17),甚至“看到美人的秀麗面龐,心里也會不由得想:真像金閣一般”③(P17)。

      父親為了將主人公引薦給金閣寺主持,而帶領他訪問金閣的第一次金閣之行使得一直只存在于心中的金閣的終于有機會以實體的形式出現在主人公面前。訪問金閣寺雖然也是主人公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未曾一睹金閣的主人公,在金閣寺即將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內心反倒躊躇起來”③(P15)。

      那是因為“我”害怕現實中的金閣寺會無情地摧毀心中對金閣寺的美好幻想。在主人公的心里,不管怎么說金閣都應該是美的。但是無論現實中的金閣寺有多美,始終都會比主人公心中所幻想的金閣寺遜色吧。因為在他的幻想世界里,已經有了美的存在,他已經把金閣做為一切事物的審美標準。

      “若說金閣不美,這在我是不可思議的。我只是擔心自己的想象在現實的金閣美面前會顯得黯然失色”③(P15)

      當金閣真正出現在主人公眼前時,他的反應又又是怎樣呢?

      “我變換著各種不同的角度,左端右詳地打量著金閣,內心卻絲毫不為其所動。這只不過是一座舊得黑咕隆咚的小小三層樓閣。立在樓頂的金鳳凰,看上去就象一只烏鴉。豈止不美!我甚至為其失于諧調而感到大煞風景。這種不美的東西何以會被冠之以美呢!”③(P20)

      “上到二層潮音洞,看了天棚上相傳為狩野正信所繪的天人奏樂圖,又上到三層究竟頂,看了四處金箔剝落的慘相,我都沒感到有什么美可言?!雹郏≒20)

      上述兩段引文就是主人公親眼看到心中向往已久的金閣寺后的感想。他覺得金閣寺并沒有幻想中的金閣寺那么美,于是心中想象的金閣的美開始破滅,他感到沮喪、失望??梢娨恢币詠淼慕痖w的幻想已在主人公的腦海里根深蒂固,金閣的美閉鎖在他的觀念世界里。

      在前文的敘述中已經提到,主人公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被外界所拋棄的人,所以他要遠離丑陋的現實世界,而在自己心中勾勒出了—個美好的幻想世界。在主人公的那個幻想世界里,他所追求的事物必定是以他所期望的狀態(tài)存在著。

      二戰(zhàn)快要結束時,京都的空襲不可避免,但是就是這個時候是主人公認為和金閣關系最為親密的時候。因為主人公與金閣同時面臨著戰(zhàn)火的威脅,“金閣也同我們一道被卷入時代的漩渦中了” ③(P35),“面對面,心貼心,空襲的期待使我們與金閣彼此靠得更近了”,“過去這座建筑曾以其超越時光的不朽令我喟然,拒我于千里之外;而今它又在即將毀于戰(zhàn)火之際,向我們靠攏。是命運把我們連在一起”③(P35)?!霸谶@個世界上,我和金閣有著共同的危難,這使我得到鼓舞”,“能焚毀我的火也能焚毀金閣,這個想法真使我心醉。共同逢兇罹禍源于我們共同的厄運,金閣和我側身的世界屬于同一個層次”③(P36),于是主人公這時候在金閣面前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它所具有的無比的美。認為“如此一來,現實金閣的美也絲毫不劣于我心象中的金閣了”③(P35)。雖然主人公自己認為“這一時期,我還沒有受到金閣的壞影響,或者說沒受到它什么毒害”,但是筆者認為,這時的主人公已經受到金閣的影響了,影響到他的精神、他的思想,金閣已經慢慢地滲透到主人公的心里。

      如此影響下,主人公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觀念,就像后文中出現的 “金閣與人的存在呈現出明確的對比。一方面,人雖然容易消滅,但卻造成一種永生的幻覺,而金閣雖然不滅,但卻從美中隱約露出消滅之可能性。人這種易滅之物是根絕不了的。金閣那樣不滅的東西反倒終歸要被消滅”③(P148)。在主人公的觀念世界中,永恒的存在不能稱為美,美只有在即將毀滅時,才有審美價值。因為美是人心中的美,而人的存在是短暫的所以 美就沒有理由永遠存在;倘若永存,就構成了對完美人生的挑戰(zhàn)?,F實的金閣對于主人公來說,不僅是毫無意義的,反而破壞了他幻想世界中金閣的美。

      與主人公的期待相反,戰(zhàn)爭結束了,但金閣卻毫發(fā)無損,這時主人公認為自己和金閣的這種親密關系也隨之不復存在了:“自打這天看到金閣的第一眼起,我感到我們之間的關系已經發(fā)生了變化”③(P49)。金閣依舊金光閃閃,依舊格調高雅,它又恢復了以前那種超然于塵世之外的永恒姿態(tài),對主人公來說這時的金閣已經超脫了他的心象,冷漠而絕對,美得令人害怕,主人公認為“我和金閣的關系結束了,由此,我欲與金閣同居一個世界的夢想便化為泡影了……美在彼而我卻在此。只要這個世界繼續(xù)存在,這一情形便永無改觀的希望了”③(P50)。

      后來雖然經過幾番波折,主人公還是被老師(金閣寺主持)送入大谷大學預科學習,在那里,他認識了生來內翻足的柏木。在柏木的誘導下,主人公心中的“惡之花”漸漸綻放,他渴望介入世俗生活。他兩次試圖同女人發(fā)生關系,卻都因為在愿望即將實現的瞬間,由于金閣幻影的突然浮現而以失敗告終。一次是和柏木介紹的房東女兒。當“我”鼓起勇氣“終于把手滑到女人的衣裾里”時,“這時金閣出現了”,“經常以澄明的透力在我腦浮現的那個金閣出現了”,“它橫隔著我和我所希冀的人生”③(P99)。主人公一直把金閣作為永恒的美的象征,而他現在已開始意識到“美的永恒存在阻礙并且毒害我的生命也真是這個時侯”③(P99)。另一次是和插花女師傅。在主人公眼里,她的乳房只是“一塊肥肉,一種物質罷了”“就在這里,金閣又出現了,更確切地說,是乳房已變相為金閣了”③(P118)。這一次,主人公再度感到自己被推出了人生大門之外,感到“金閣總是橫現在女人和我以及人生和我之間”③(P121),當主人公正要獲得幸福時,由于金閣的出現幸??傋兂闪艘欢鸦覡a,展望總化作了一片沙漠。于是主人公生來第一次“以近乎詛咒的語氣”向金閣發(fā)出了挑戰(zhàn),“總有一天,我要統治你。為了使你不再來干擾我,總有一天,我一定把你變?yōu)槲业乃小雹郏≒119)。這可以說是主人公實現自我的心聲的流露。金閣和主人公的矛盾也由此急劇上升,進一步升級。在與柏木的談話中,主人公覺得金閣是“一切沒勁的根源!”③(P136),當然也是阻礙自己、令自己無力的根源,所以主人公想通過毀滅金閣來消除這個令人無力的根源。為了擺脫束縛自己的觀念上的美,又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從此過正常人的生活,決定燒毀金閣。

      這之后,主人公在心情極度壓抑的情況下私自出走,去了中學修學旅行去過的一個地方。在那里看著波濤洶涌的日本內海,主人公意識到了自己“一切不幸和灰色的思想的源泉,一切丑惡與力量的源泉”③(P145),突然萌發(fā)出一個強烈的念頭:“必須燒毀金閣!”③(P146)。

      在做出要燒毀金閣的決定之后,主人公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澳且淮斡忠淮蔚拇煺郏墙痖w把女人和我隔離開來。這挫折我再也不怕了。因為我已沒有任何夢想,也不再要借重女人參與人生。我給生命的定向似乎定在遙遠的彼方,到達彼岸的行為只不過是履行陰慘的手續(xù)”③(P168)。于是,主人公拿著老師給他的學費,走進了妓女街,這一次金閣果然不再出現,因須燒毀金閣!”③(P146)。到此為止,主人公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了一個高潮,這是主人公為了拯救自我而做出的重大決定。此時主人公對金閣的崇拜心理消除了,他戰(zhàn)勝了金閣,金閣不再是偶像了,主人公自由地投入了女人的懷抱。

      最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主人公終于點燃了焚毀金閣的那把火,也是消除心中障礙、實現自我的一把火。在縱火后,主人公又有了一個新的決定:“我想,我還要活下去”③(P199)。小說也就在這樣一個有力的決定中結束。主人公通過一個毀滅性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給他的自我認識畫上了濃重的一筆。到此為止,可以看到主人公在一步步邁向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所帶來的一個嶄新的開始。

      四、結語

      主人公從小開始就有著和普通人不同的生活經歷,尤其是口吃這樣的生理缺陷使他感受現實世界的能力比正常人更為敏銳,而且有著豐富的內心生活體驗。主人公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一直在試圖尋找屬于自己的空間,努力實現一個真正的自我。在坎坷、曲折的過程中,在父母、老師、朋友等身邊的一些人的影響下,主人公的自我認識在一步步提高,最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金閣作為小說線索貫穿全文,在作品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主人公來說,金閣是美的象征,美的標準,也是束縛主人公的美。金閣自始至終都與主人公的生活,尤其是與他的精神生活密切相關,它伴隨在主人公的全部成長過程中。在小說里,金閣始終被主人公當作美的化身而苦苦地追求著。幼時的金閣得自父親之口和自己的想象,它存在于幻想而非現實之中。它存在于主人公的心中,成了主人公用以衡量世間萬物的標準,這其實是純粹的觀念上的金閣。初入金閣寺時,金閣使主人公大失所望,絲毫不能打動主人公的心靈,它存在于主人公的幻想世界之外,在現實世界中平庸而又瑣屑。戰(zhàn)后的金閣呈現為一種超然塵世外的永恒姿態(tài),多次阻斷主人公介入俗世生活。金閣就是做為這樣一種象征,一個“美的固定觀念”在文中反復出現。

      中村光夫說過,“我們各自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金閣,憧憬和被疏遠的感情,經過破壞的所有,恐怕就是生的根本形式。”我們每個人也是在和自己的“金閣”的磨合中生活、成長起來的。從人類的精神生活領域的象征這一高度來看《金閣寺》,或許我們也可以理解主人公溝口的這樣一個舉動,畢竟自我存在的確立正是生的意義所在。(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注釋:

      ①中村光夫.三島由紀夫[M].東京:小學館,1990:133

      ②唐月梅.三島由紀夫傳[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104

      ③焦同仁,李征譯.金閣寺[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參考文獻:

      [1]焦同仁,李征譯.金閣寺[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2]中村光夫.三島由紀夫[M].東京:小學館,1990

      [3]唐月梅.三島由紀夫傳[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4]張文舉.《金閣寺》本事、結構及意義闡釋[J].外國文學評論.2003(3)

      猜你喜歡
      自我實現
      信息系統安全評價系統設計及實現
      認同的崩潰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4:42:56
      高校聲像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實現路徑
      辦公室人員尚需制定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場
      蘇州信息學院教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真實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20:56
      探討私小說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與自我
      如何實現人企合一
      祁门县| 西城区| 乐清市| 农安县| 保山市| 蓬安县| 孙吴县| 布尔津县| 镇沅| 托克托县| 西充县| 仪征市| 余干县| 荥经县| 文水县| 衡东县| 淅川县| 全州县| 德惠市| 华阴市| 富蕴县| 突泉县| 姚安县| 长沙市| 庆云县| 瑞金市| 富平县| 洛宁县| 大英县| 德惠市| 穆棱市| 化州市| 瓮安县| 两当县| 周宁县| 门头沟区| 鄂托克前旗| 温泉县| 镇平县| 视频|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