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法 胡中冰
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不僅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官威十足”“官腔震耳”“官架嚇人”,而且還善于從“土的掉渣”的群眾語言中汲取精華,他在各種批示、演講、訪談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群眾語言,大家普遍感到,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最鮮明的一個特色就是口語化、接地氣。他經常用一些很直白、很簡單的大白話、大實話,特別是一些普通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話來表達思想,包括經常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歇后語、網絡用語以及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向大家闡述“中國夢”時這樣深情地說。這樣的話顯然與流行歌曲“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很近的淵源關系,因此我們每個人聽來都感到很樸實、很親切。習近平總書記用這種明白曉暢的語言意在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fā)展緊密相連。只有民族復興、國家富強才能帶來人民的幸福。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經濟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來表述他的經濟改革觀點:“塊頭大不等于強,體重大不等于壯,有時是虛胖”。這里的“塊頭”“虛胖”等詞都是活躍于人民群眾中的口頭語言,他把這些群眾語言信手拈來,形象表達略顯枯燥的經濟學理論,比喻說明只有經濟總量而沒有先進科學技術支撐是不夠的。這樣的說法、這樣的比喻會讓聽眾自主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再想象,從而不禁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習近平總書記的觀點。這樣的講話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如和風細雨,真正能入耳入腦入心入神。
在中央綜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勉勵廣大干部:“我們手里捏著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為好局的自信”。他還講,“做群眾工作,我們共產黨本來就是拿手的”。“打牌”是群眾日常的娛樂形式,“好牌”“好局”“拿手”更是出于群眾之口且極具生命力的詞語,習近平總書記用這樣極具口頭化的用詞和表達,遠比那些經“打磨”后工工整整的大話更生動活潑,更具生活氣息。這些很接地氣的群眾語言,輕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語化味道濃厚,它一掃人們反感的大話、套話、空話和官話,令人耳目一新。
到某重型機床集團視察時,當看到這家老牌企業(yè)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保持著勃勃生機與活力時,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這里如“自己的飯碗”“自己生產的糧食”般質樸的大白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重要性,這句群眾式的語言,勝過萬千道理,贏得了工人們的一致好評,網友們也是贊聲一片??梢?,群眾的語言具有無窮的魅力,群眾的語言是人民群眾生活和實踐的文化土壤,會孕育出最鮮活的思想。像“孩子哭了抱給娘”“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等約定俗成的俚言、諺語,從火熱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生動形象、通俗明快地概括出深奧的道理,極富表現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從群眾中來、又講給群眾聽的“大白話”還有很多,如他用“益智補腦”來比喻學習;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門”“彈簧門”來形容阻礙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用“墻頭草”“推拉門”來描述干部隊伍中的好人主義;等等。他講改革要辯證施治,“既要養(yǎng)血潤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xù)骨”;講樹典型不能用“開小灶”“吃偏飯”的方式來催生;講一個國家發(fā)展道路的選擇,“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知道”。
群眾語言是最有生命力的語言,切不可小覷之。毛澤東同志就是一個駕馭“群眾語言”的行家,他總是用人民群眾最能接受的形式來表述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革命導師和領袖的這些群眾語言和講話風格實在值得我們品味、學習、借鑒。
責任編輯:劉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