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華敏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實施新課改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的“閱讀”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今天,我們應該采取何種對策呢?淺見如下:
一、明確目標高效閱讀
以讀為本,不是一遍又遍地傻讀,也不是“念經(jīng)”式的唱讀,而是要一遍又一遍有目的、有效果地讀,悟出文中之情感,讀出文章之“味道”。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己要清楚某一句話、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在朗讀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明確的朗讀目標既是高效朗讀的依據(jù),也是朗讀歸宿,因此,朗讀目標的制定是否準確、恰當,又必須依賴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研讀。
高效閱讀就是在一定時間內(nèi),為了實現(xiàn)閱讀目標而進行的有效閱讀。所謂的有效就是在閱讀時,引導學生認真領會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容,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積極進行情感的自我體驗。
二、感知內(nèi)容激發(fā)情感
學生的思想感情不是教師逼出來的,而是自我情感體驗的結果。就語文教學而言,只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注意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在讀中張開思維想象的翅膀,這樣才能引起共鳴并產(chǎn)生真切的感受,達到自我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世界。
三、啟迪想象,領會意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能誘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特定意境中,那么,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必定親切自然,朗讀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也隨之真切。引導學生順利地入境,關鍵在于抓住課文中可以想象的空間啟迪學生想象,在想像中豐富語文學習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他們真切體會到禹不顧個人利益,一心為人民之水的美好品質(zhì)??梢哉f,如果不啟迪學生想象,引導他們領會意境,那么,語言文字就只能是抽象的符號,更還談得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感受體驗 品味感情
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雖然表達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息息相通的。教師應抓住這個連接點,啟發(fā)學生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扎扎實實地體味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感情,這樣就很容易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文本了。
五、揣摩詞句讀中悟情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名篇佳作,言詞精粹,蘊含雋永。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體會感受,從領會感受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所以,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主動去揣摩語言文字的蘊含上下功夫,抓住關鍵性的詞句進行朗讀訓練,定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應。例如:我在教學古詩《黃鶴樓送別》時,鼓勵學生在朗讀中重點對“孤帆” 思考與理解,并出示問題:在古代的水上黃金水道上,為什么作者會把“孤帆”送進詩中?經(jīng)過充分地閱讀交流,有學生的說:友人走后,作者深感倍加孤獨;有的說:由于凝視友人遠去的船,李白無暇顧及身邊往返的船只;有的說:友情的淚水模糊了李白的視線;還有的說:縱有千帆身邊過,目中只有孟浩然……不難看出,這樣的引導朗讀,既幫助學生領悟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又加深了學生對全文的理解,充分感受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表現(xiàn)能力,收到一石三鳥之功效。
六、形式多樣 激發(fā)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把朗讀作為一種樂趣的時候,才能把朗讀內(nèi)化為自己潛在的動力。所以,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才能實現(xiàn)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1.創(chuàng)設情境讀。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掛圖、錄音和老師的體態(tài)語言等采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學生容易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2.分角色演讀。在小學課本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狼和小羊》還是高年級的《負荊請罪》,諸多文章都具備一定的情感表演價值,教師在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演讀上,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積極要素,又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及認知規(guī)律,安排他們“合適的角色”,體現(xiàn)“螺旋式”上升要求,切忌低年級高年化,高年級成人化。在學生到臺前演讀的同時,教師作為觀眾在臺下為學生們加油鼓掌,定能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演讀興致,在不經(jīng)意的演讀中內(nèi)化文本知識,提高了能力。
書山有路“讀”為徑。只要我們廣大教師站在“大語文觀”的角度來引導學生“讀書破萬卷” ,小學語文教學一定會因?qū)W生們的“會讀”而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貴州省羅甸縣羅悃鎮(zhèn)納鬧民族小學55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