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已經(jīng)證實,當在商務活動中不得不傳達壞消息時,管理者更愿意選擇寫電子郵件(email)而不是打電話。但一項最新的檢驗人們對壞消息的反應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電郵可以使人們對信息的理解更加充分,但人們更愿意公司通過語音郵件(voicemail)來傳達令人失望的消息。
電郵和語音郵件最基本的不同是,電郵依賴于文字,是“寫”出來的,而語音郵件是“說”出來的。這會影響對信息的理解:讀者可以反復地閱讀文本或者跳躍式地選擇他們喜歡的內(nèi)容閱讀,所以他們會更好地理解信息;但是一些聲音線索(vocal cues)卻只可能在語音郵件中出現(xiàn),并給聽者提供一些暗示,例如說話者的年齡、性別、情緒狀態(tài),甚至是誠意或同理心。
超過1100名人士參與了研究,年齡分布在15歲至77歲之間。研究者以語音郵件或電郵的方式向他們發(fā)送了“壞消息”。這些消息包括公司告訴客戶或員工假日旅行被迫取消、需要重新體檢,以及沒有獲得想要的升遷、或提交的外派工作申請被拒絕了等等。
參與者填寫了詳細的問卷以表達他們對這些信息的看法,結果很清晰。參與者認為電郵比語音郵件更好理解(大概是因為他們可以分析面前的整個文本),但對語音郵件的說服力和人際吸引力的評價卻遠遠高于電郵。具體來說,使用語音郵件可以讓受眾對消息背后的理由產(chǎn)生更多的認同,讓發(fā)布壞消息的公司展現(xiàn)出更好的形象,以及給公司與客戶的未來關系帶來積極評價。
研究者指出,如果聽眾能感受到消息發(fā)布者的“情緒泄露”,比如語氣上的輕微起伏,以及表達出可靠性和同理心的嘗試,他們就會對公司更加同情。一般來說,人們在口語交流中會對錯誤和磕絆更加寬容,因為每個人都知道留下一個得體的語音郵件有多不容易,尤其是那種包含了微妙信息的語音郵件。
研究者還研究了兩種不同的信息結構,直接結構和間接結構,以探究不同的信息結構是否會對受眾產(chǎn)生不同影響。間接結構是指,先給出一連串的理由和解釋,最后才宣布壞消息;直接結構則一上來就宣布壞消息,然后把理由羅列于后??傮w來說,人們明顯更加喜好間接結構——這樣帶來的失望沖擊不會那樣劇烈。
啟示似乎是很清楚的:如果你要發(fā)送一封包含壞消息的電郵,請確保你謹慎委婉地宣布最終結論——把理由一一列舉在結論之前;以及如果你有選擇,請選擇語音郵件。
“在消息發(fā)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關系十分脆弱的情形下,比如說傳遞壞消息時,消息發(fā)送者應認真考慮使用語音郵件作為媒介,”研究者總結到,“雖然發(fā)送者往往選擇電郵來傳達壞消息以避免直接沖突,但是這項研究表明,使用口語來傳達相同的信息,更有利于壞消息的接受和維護發(fā)送者與接收者的關系。” (來源:http://www.strategy-business.com 編譯:李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