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
7月26日晚,濟南,近400家吉利經銷商、300余家媒體以及300名車主用戶,觀看了一場名為“品智新生,礪劍前行”的吉利新帝豪上市發(fā)布會。
盡管高管致辭、車主感言、新車廣告這些必備項目一個都沒少,但大都干脆利落,把時間讓給來自國內外的、以擊劍為主題的歌舞表演。
一位老汽車媒體人評價說,來自上海通用團隊的營銷班底,讓這場吉利實施新品牌戰(zhàn)略后的第一場新車發(fā)布會頗有幾分外資品牌調調。
不過汽車市場的整體數(shù)據(jù)卻并不樂觀: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7月9日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6.67萬輛,環(huán)比下降2.4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36.23%,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2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30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月度市場份額已連續(xù)10個月呈同比下降狀態(tài)。
因此,在激情四射的發(fā)布會后,媒體很快對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孫曉東拋出了一個問題:在自主品牌乘用車今年整體下滑的前提下,吉利到底采取哪些舉措逆勢上揚,新老帝豪的組合能否重返月銷2萬輛俱樂部?
年輕化,“i科技”
吉利新帝豪無疑是2014年下半年吉利最重頭的產品。在其發(fā)布前,吉利通過微信朋友圈推出了一個擊劍游戲,這款游戲的規(guī)則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擊打(擊劍)對手身上的閃光點,根據(jù)比賽過程,會被系統(tǒng)劃分到不同的陣營:智慧劍客和速度劍客。
應該說,這款擊劍游戲即便在手游產品里,也只能算個還需要打磨的小品級玩物,況且還是企業(yè)定制、深度植入的產品,只能說還有點粗糙。不過這是吉利在新媒體,并且通過游戲進行品牌傳播訴求、拉近和年輕消費者的第一次嘗試,而且從發(fā)布會前的開胃菜角度來看,這還算是一次比較有想法的嘗試,正如玩家們被分為的兩個陣營——速度和智慧分別代表吉利吉利新帝豪的兩個核心價值——T動力和i科技。
前者的含義是,吉利新帝豪搭載了吉利自主研發(fā)的首款1.3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兼顧性能和省油,在發(fā)布會上,孫曉東半開玩笑地告訴來自上海的記者:“要不跟著我們的車回上海,保證中間不加油。”至于i科技,該款車搭配了兩套智能系統(tǒng),一個是G-link手機互動系統(tǒng),智能手機上的內容可以通過該系統(tǒng)和車載娛樂系統(tǒng)同步,甚至實現(xiàn)娛樂系統(tǒng)的語音化;此外,G-Netlink系統(tǒng)是相比G-link更先進的智能系統(tǒng),能夠涵蓋安全、生活資訊、語音識別、車載通訊、導航、車內WIFI等科技。
吉利毫不掩飾自己的訴求,不論推出嘗試性的手游產品,還是所謂的T動力和i科技:就是要迎合時下的年輕人。
孫曉東表示,吉利新帝豪的目標客戶群體就是85后的年輕人,當然,這個概念過于寬泛了——吉利并沒有打算把富二代群體納入到新車的客戶群體中,而是將自己的目標客戶概括為有學歷、有潛力的85后,有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追求,喜歡動感有情調的生活,而且對產品有比較高的要求?!叭绻_不到他們的要求,”孫曉東幽默地說,“他們不會親你。而這個親字,是我想了很久用來表達意思的?!?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5/29/qkimagessjplsjpl201416sjpl20141622-1-l.jpg"/>
基于這些軟性訴求,吉利把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進一步分成三個類別:理性、求新的白領;從眾務工的基層員工;渴望被看成“城里人”,注重面子的老板或者小企業(yè)主,在他們的消費觀里,務實、精明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核心因素。
因此,除了T動力和i科技,吉利還為新帝豪打造了兩個有別于競爭品牌的特質:第一是歐洲標準,吉利新帝豪在設計之初就是完全按照ECE整車標準打造的,其基礎車型在2011年10月份就通過了U-NVAP四星級的認證,也是全中國自主品牌第一款能夠得到歐洲權威安全機構的產品,此外,設計、內飾、室內空氣環(huán)保標準等“常規(guī)”項目也不在話下;第二自然就是價格,三廂/兩廂1.3T-6MT時尚型77800元,精英型84800元,1.3TAT94800元,1.3T尊貴型90800元,1.3T尊貴型100800元,同時,1.5L-5MT時尚型69800元,比在售車型還要便宜8%。
帝豪新車的賣點和其針對的目標客戶群體一脈相承。事實上,如果從表面看,這似乎和國產品牌過去喜歡打價格配置戰(zhàn)的套路差不多,所謂的年輕、T動力、車聯(lián)網單獨拿出一個,可能都是時下汽車圈談得比較多的話題,但把這些組合在一起,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不同,吉利打造的新帝豪,如果從發(fā)布會和之前的宣傳來看,大概可以提煉如下關鍵詞:在保留國產車一貫性價比的路線上,年輕化、科技化、高端化,概括地說,其實就是提升品牌附加值。
這背后,是吉利對破除自主品牌汽車魔咒的期待。盡管時至今日,國內汽車廠商的技術、渠道、營銷、品牌設計能力經歷了多年積累,但20萬元(甚至15萬元)價格區(qū)間仍然是自主品牌基本型乘用車的一個坎兒,向上走很難,很多消費者甚至圈里人一提起自主品牌車的印象都是,大毛病沒有,小問題不斷,不夠檔次;而合資品牌甚至豪車下沉(包括價格區(qū)間和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的動作勢頭越拉越大,也在逐步擠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關鍵是,如何破局?
劍之道,聚焦之道
為了吉利新帝豪的發(fā)布會,吉利專門推出了一款擊劍游戲預熱,在之后的發(fā)布會中,擊劍一直是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題:開篇舞蹈名就是《馭劍前行》,接著由烏克蘭擊劍冠軍(2012年)亞娜舍米根娜表演擊劍,以帶出吉利新帝豪登場。
吉利找到了許多有趣的概念把劍和車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2000年前中歐冶子在寧波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劍,而2000年后吉利在寧波造出了自主細分市場排名第一的A級汽車,肩負吉利品牌升級和走向世界的吉利帝豪又是吉利八年礪劍、馭劍五年的核心產品;再如,擊劍這項運動源自歐洲,擊劍是融合了力量、智慧、精確、速度的運動,這和吉利新帝豪所要表達的T動力和i科技又不謀而合。劍與車的聯(lián)系又呼應吉利對國產品牌、歐洲標準的融合,因此,這個代表冷兵器時代的劍,還真讓吉利挖掘到了和車的緊密聯(lián)系之處。
但“劍”含義之于吉利的戰(zhàn)略聯(lián)系還不止如此。和刀不同,劍傷人的方式是“刺”,換句話說,劍的價值在于集中持有者的智慧與力量,在敵人的身上進行單點突破,而隨著吉利新帝豪的推出,吉利在今后的戰(zhàn)略,也會頗有點想劍挑國產品牌高端魔咒的意味。
事實上,這次濟南發(fā)布會,不只是推出吉利新帝豪,也是吉利大規(guī)模推出品牌新戰(zhàn)略的一次“路演”,而其關鍵詞就是聚焦。
最為關鍵的一步,是品牌三合一:早在今年初,吉利就宣布將旗下全球鷹、英倫和帝豪三個品牌統(tǒng)一整合成一個吉利。
在接受《二十一世紀商業(yè)評論》記者訪問時,孫曉東的解釋是,一個企業(yè)的品牌策略和產品策略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用戶為中心,但他不認為過去三個品牌并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表現(xiàn),因為三個品牌基本上面對的是差不多的消費群體,沒有必要同時存在。至于三個品牌的取舍,由于帝豪在市場上已經有一定的美譽度,特別是在海外如俄羅斯市場銷售不錯,因此,吉利并沒有簡單地取消三個品牌,而是在一個吉利的品牌戰(zhàn)略指導下,把帝豪定位在A級車市場,而取消了“EC7”這樣的產品代號后,帝豪下面會有三廂、兩廂、cross、SUV等。
孫曉東強調:“我們希望不要把整個體系的名字搞得很混亂,便于消費者記住最重要。吉利從過去這種比較分散的品牌戰(zhàn)略形成了一個能夠握緊拳頭打出去的品牌戰(zhàn)略,更能集中優(yōu)勢資源打造這樣一個品牌。其實品牌不在多少,而在于你強不強。”
從吉利新帝豪的發(fā)布,已經可以看到吉利把資源聚焦在一個品牌、甚至一個拳頭產品上所帶來的優(yōu)勢,如前所述,吉利已經把自己最先進的技術、資金、營銷資源甚至對新技術比如車聯(lián)網的嘗試投入到吉列新帝豪中。而讓吉利的歐洲標準提出最有底氣的,其實還是沃爾沃的技術資源,目前,吉利和沃爾沃共同開發(fā)基礎架構,打造各自的產品,在2016年年底,雙方合作的第一款產品就可能面世,而這將真正成為吉利和合資品牌對標的里程碑。
吉利的聚焦策略應該是身處如今這個時代的正確選擇,只是聚焦并不是在名稱上取消和增加那么簡單的事,最痛苦的其實是經銷網絡也需要進行調整。孫曉東坦言,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有的經銷商不適應,因為沒有賣新車的渠道和資源;也有經銷商會產生猜忌,認為吉利是不是要削減渠道數(shù)量。有經銷商甚至在發(fā)布會期間,委托記者向孫曉東提問。
不過對于這一點,除了打破經銷商的疑慮,表示吉利并沒有削減渠道數(shù)量的計劃外,孫曉東強調:“第一階段(經銷商網絡整合)已經差不多了,但經銷商整體能力的提升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在每個系統(tǒng)上都有一些工作沒有真正打通,比如總部和經銷商的數(shù)據(jù)對接共享還不是那么緊密,這是我們接下來會花時間下功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