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摘 要:隨著我國中小學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地再次被重視,其中以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尤其重要,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以及其他科目學習的保障。眾所周知,漢字是音、形、義的有機統(tǒng)一,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從獨體字、合體字、形聲字、形意字等進行聯(lián)系教學,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全面貫徹與落實“以學定教”的人本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及熱情,進而規(guī)范其識字,從而打下良好的小學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學習樂趣;識字教學;探究性學習
針對現(xiàn)階段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總目標,共要求1800個常用字的書寫,從而打下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則貫徹與落實其“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增加小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能夠在文本閱讀中逐漸提升,然而,結合筆者實踐,有時候識字教學決定著大部分的其他語文教學任務,其本身依舊存在不少的教學困境。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困境
1.寫字能力缺失
小學語文,其講究聽、說、讀、寫的綜合素養(yǎng)的教學,其中“寫”是檢測其語文理解以及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如:一天教導一些生字,進行組詞教學,再實現(xiàn)聽寫訓練,然而根據(jù)實際情況,存在一部分學生書寫字體潦草、未能寫下規(guī)定字等現(xiàn)象,此類情況,也造成了一些低年級語文“學困生”的存在,影響了其整體學習的質量,不利于小學語文整體性的教學發(fā)展。
2.寫字主動性缺失
“以學定教”的人本教學理念,再次重組與革新了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關系,然而相對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而言,其中有一部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掌握性不足,即學生寫字主動差,導致其課后的鞏固與訓練學習效果差,學生不主動,而教師則不能過分地增加訓練,反而造成更大的學習阻礙。
3.讀寫同步性缺失
朱熹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雖然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不強,但通過閱讀能夠提升其寫作綜合能力,然而,結合實際教學所得,一般性組織合理化的齊聲閱讀,再進行原文空詞填空,會出現(xiàn)“填不上”“寫上也錯”“字體潦草”等現(xiàn)象,正是小學生讀寫同步性缺失的表現(xiàn)。
二、簡述低年級小學語文的有效識字教學探究
1.重視音形義的識字教學
就筆者教學經(jīng)驗,一般性在識字教學的入門階段,小學生對于識字的學習其最主要的困境便是字形。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生生活情境教學為基礎,現(xiàn)代蘇教版的語文教材編排中的生字大部分為常用詞。換而言之,從字詞的音與義對小學生而言,是相對熟悉的,然而,要讓小學生如何學會與掌握分析字形的能力依舊起點較低,因此,其前期應以字形識字教學為主要任務。教師在識字教學一個階段后,要了解小學生其字形以及字音的學情,逐漸增強教學的難度與范圍,其中必須注重初步的識字理解教學,即字義的理解。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整個階段過程中,應緊密圍繞音形義三者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中掌握規(guī)律、樂趣以及學習方式,不僅僅增強其辨字以及自主識字的能力,更讓其能夠運用于生活中,如此,才能實現(xiàn)小學生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2.淺談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其貫徹與落實“以學定教”的人本教學理念,教師逐漸地轉變教學職能,給予學生最大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開展,從而逐漸地深入其識字教學過程。
筆者認為,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及學習活動,從而使其在歡樂中有所學識。如此,才能讓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教學專業(yè)學識以及技能的教學運用,更是讓學生更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開展,從而提升小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一般情況下,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游戲識字法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在復現(xiàn)鞏固,擴展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采取“小貓釣魚”游戲,利用多媒體展示小貓釣魚的圖片,讓學生從中拿出自身的小魚(帶有生字詞),看誰的動作輕而快!通過此法,讓學生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樂趣,為之后的“誰來讀一讀”打下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2)兒歌識字法
所謂的兒歌識字法,其中的關系則需教師把識字教學給單一化、系統(tǒng)化以及樂趣化的分割生字,使其進行生活聯(lián)系的造句,如:亂——七嘴八舌發(fā)言,學習環(huán)境就會亂;龍——中華五千年歷史,我們是龍的傳人。如此,不僅僅讓學生們從中所學,更是由淺入深,促進其語文內涵的教學,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3)形體識字法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最大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開展,讓其從學習活動中有所學識。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小學生多動、想象力豐富、個性等思想行為特征,讓其利用一系列的形體動作來展示與表達生字的形與義,如:把手放在眼睛上——看。
(4)圖像識字法
教與學信息的傳達,不僅僅是構建言語上的交流,更可由圖像中獲得其字形義的綜合學習。例如:在“采”字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果樹開花結果,有一個人用雙手在上面靈活采摘果樹上的果子。當然,其中也可以設疑:“如果是你,你還會采取什么辦法?”讓學生更加認識“采”的含義,區(qū)別其生活中的運用,如此,有利于小學生語文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師應提升其教學技能,如:教學方式、教學語言、教學設計等,力求其教學職能的轉變與革新,給予小學生更多元化、樂趣化以及系統(tǒng)化的識字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樂趣,更主動化、效率化以及擴展化學習,從而推進我國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程銳.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0.
[2]王霞.優(yōu)化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教育局)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