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明
摘 要:通過六個教學措施和教學程序的實施,達到讓小學低段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能力,并且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最終書寫出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漢字。
關(guān)鍵詞:寫字;教學措施;識字;字形
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是漢字。李嵐清說:“如果我們把漢字丟了,我們的文化也就中斷了。”可見漢字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寫好漢字”依然是重頭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一到二年級的學段目標是識字、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其中在識字和寫字這一目標中,又指出了具體要求,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那么在小學低段如何才能寫出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漢字呢?下面將淺顯地談談我的幾點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一、寫字的前提是識字,隨文識字的過程中可隨文寫字
在閱讀過程中恰當合理地安排寫字,可避免集中寫字使低年級學生產(chǎn)生疲勞感,也可在語境中很好地達到記住字形的效果。那么在寫字之前要先會認字形,所以要先識字,然后寫字。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如果集中識記字形會增加難度,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分散識字。一年級在學習一段時期后,已經(jīng)出現(xiàn)熟字加偏旁,部首字歸類,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就要逐步滲透利用字的特點進行識記教學。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對比教學;同一個部首擴展?jié)h字進行教學;通過理解字義幫助記住字形的教學。總之,讓孩子對生字字形記憶深刻,達到記住字形的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所以,在教學的時候,通過反復與生字見面的方式讓學生識字,應該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同時,個別課文要認的字同時也是要寫的字,所以在認知的過程中可隨文寫字,便于增強學生對字形的掌握,不易寫錯字。
二、在寫字之前先仔細觀察生字字形以及占格情況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要仔細觀察生字的字形以及占格位置。學生在觀察時教師可適當提示,比如,偏旁、結(jié)構(gòu)以及與其字形或發(fā)音相近的字即形近字和同音字,此處可同桌合作討論。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4課的生字“貝”,學生通過觀察會說出寫正確此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一筆是一個“大點”而非“豎彎鉤”,學生還會補充它的形近字是“見面”的“見”,不可寫錯;再比如寫“橋”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木”字旁的“一捺”變成了“一點”,然后又陸續(xù)學習了“禾”字旁的字,通過觀察,學生總結(jié)出:一般情況下,漢字變偏旁,一捺變一點。這有助于學生書寫出規(guī)范、正確的漢字。在觀察字形之時,還要觀察占格位置,為以后在橫線上書寫打下扎實的基礎。如:“王”字,通過觀察,這是個獨體字,寫在田字格正中間,豎在豎中線上,中間一橫在橫中線上,學生還會補充,“王”字最下面那橫最長,中間一橫最短。所有這些仔細認真的觀察都為接下來的書寫打下基礎、做了鋪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三、在寫字之前先要做好正確的寫字姿勢
正確的寫字姿勢為“頭要正,身要直,雙肩要放平”,同時要“眼睛離書本一尺,胸口離桌沿一拳,指尖離筆尖一寸”,可為學生編排朗朗上口有助于記憶的兒歌,增加童趣的同時也有助于記憶。如:教師可以在學生書寫時提醒:在寫字之前要怎樣?學生接著說:做好正確的寫字姿勢。教師接著說:頭正身直肩放平,學生回答:一尺一拳和一寸。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習慣,即使沒有教師在場的時候,提筆也會想起寫字時的諸多要求,對學生寫好漢字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好規(guī)范漢字的基礎,并且正確的寫字姿勢也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也可把學生帶入一種平心靜氣的寫字環(huán)境中,為低段學生寫好漢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在書寫之時觀察書本上的范字在課桌上進行書空
此處不宜立即下筆,因為經(jīng)過前面的觀察,學生已經(jīng)對要寫的生字字形有了初步了解,在書寫之時先自行一邊看著范字一邊書空并且要齊聲讀出筆順,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自行學習書寫漢字的能力,同時為接下來的師生同寫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所以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強烈、喜歡新穎特別的特點,而采用“書空”來完成書寫規(guī)范漢字的方法,可以形象地激發(fā)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也為寫好漢字做了鋪墊。
五、教師范寫漢字于黑板,學生觀察并讀出筆順
示范是小學寫字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它是教師以具體的動作為范例,使學生了解所要學習的字、筆畫等的形象、結(jié)構(gòu)、要領(lǐng)和方法,進而在腦海里形成清晰的動作表象。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靜態(tài)的范字動態(tài)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示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針對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比如,“陽”字,教師于黑板的田字格可慢速書寫,學生仔細觀察并且讀出教師寫的筆順“橫撇彎鉤、豎、豎、橫折鉤、橫、橫”。
六、學生先描紅再摹寫,教師巡視并及時糾正
學生經(jīng)過觀察、空書再到自己動手寫字,由理論落到了實際,但是理論與現(xiàn)實往往有差異,所以此時學生可能有書寫不規(guī)范之處,教師在學生描紅和書寫過程中巡視,遇到學生寫錯的情況應該及時糾正。如果在學生第一次寫錯時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那么下次還會繼續(xù)寫錯,同時由于先入為主抑或第一印象的原因,在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時教師定要大力予以指正,否則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再次遇到之時,學生可能還會寫錯。比如,“黃”字,在書寫過程中,個別學生會把“黃”字“艸”下面的一橫丟掉,此時,如果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予以糾正,并且詳細講解,以免學生再次錯寫。在巡視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學生寫得規(guī)范、端正、美觀,教師可予以展示,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對書寫規(guī)范的學生是一種鼓勵與贊揚,對書寫不太規(guī)范、端正的學生是一種鞭策,也起到一種學習、模仿的作用。
在小學低級階段,學生從生理上講身體正在發(fā)育,這個時候抓寫字教學,有利于學生手型、動作、姿勢的定型,對于糾正不良的書寫姿勢和習慣以及培養(yǎng)學生寫出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漢字有重要作用。經(jīng)過六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措施的實施,識字教學完成,看似繁瑣冗長,實則在教學過程中簡單明了,效果也異常顯著,為小學中段、高段以及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播撒教師智慧的種子,放飛學生成才的夢想!
參考文獻:
黃肖嬌.從小處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J].小學教學參考,2011(21).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區(qū)名都小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