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祥
【摘要】目的 對≤35歲乳腺癌患者的不同手術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35歲乳腺癌患者76例,采用不同手術實施治療,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對照組相比,差異均不明顯,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乳房美觀有效率為76.3%,對照組僅為52.6%,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35歲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手術,能夠對其乳房美觀度進行有效提高,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35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
引言:乳腺癌作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成為困擾女性健康的大敵。在治療手法上,經(jīng)歷了幾個時期。目前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技術已經(jīng)趨于成熟,成為治療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1]。我院在對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現(xiàn)臨床報告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年齡在22—35,平均年齡為(28±1.5)。在腫瘤直徑方面,18例直徑在≤1.0cm,44例直徑在1.0—2.0cm之間,14例患者直徑在2.1—3.0cm之間;在腫瘤位置上,有34例患者在外上象限,25例患者在外下象限,10例患者在內上象限,7例患者在內下象限。48例為左乳腺,28例為右乳腺隨機將這些病例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腫瘤直徑、腫瘤位置上等差異不明顯,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38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在手術進行之初,首先行乳腺腫塊象限切除術,快速冰凍切片,石蠟切片。具體手術是不僅要切除乳房,還要切除腋下淋巴結和胸部肌肉。改組患者主要是基于不能性保乳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以根治并灶為主。
1.2.2 觀察組
經(jīng)臨床診療設備檢測和相關腫瘤研究專家商討,這38例患者均符合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相關適應證,均可以行保乳手術。手術后輔助以及時的化療手法,且要被患者接受。依據(jù)患者乳頭形狀,實施以乳頭為中心的放射性切口或弧形切口著手。把握手術環(huán)節(jié)的切口、切緣距瘤緣的距離、術中瘤床放置金屬標記定位、腋窩淋巴結清四個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切口位于淋巴結位置,平行于腋褶線的斜切口,長度控制在5—6cm。范圍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根據(jù)腫瘤距離皮膚的位置確定是否切除皮膚。以冷凍活檢確定是否行保乳手術,若切除標本經(jīng)冷凍后正常組織顯示陽性,則放棄保乳手術改為改良根治術。
1.2.3 乳房美容判定
左右乳房對稱程度上分為:好、中、差三個級別。好:乳房外觀與正常女性相比表現(xiàn)正常,雙乳對稱。中:兩側乳頭水平高度相差無幾,外形略看上去不美觀。差:直觀看差異較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使用X2進行檢驗。如果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療效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對照組相比,差異均不明顯,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不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不明顯(P>0.05)。 1。
2.2 乳房美觀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乳房美觀有效率為76.3%,對照組僅為52.6%,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3.1 改良根治術
傳統(tǒng)的乳房改良根治術,不僅要求切除乳房,還包括切除腋下淋巴結和胸部肌肉。對于患者來說,這是一種極端殘忍的手術方式。對于女性,尤其是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而言,術后,這些女性基本上處于半殘廢狀態(tài)。從整體美觀效果來看,胸肌沒有了,半側身體看上去就只剩下了肋骨,神經(jīng)損傷,呼吸受影響,還會出現(xiàn)水腫現(xiàn)象。治療的最終結果,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與原本的治理初衷背道而馳。
3.2 保乳手術
保乳手術是基于對患者的美觀治療出發(fā)為初衷的,無論從外觀、功能還是心理上,都比改良根治術有著更好的前景。對于年輕女性而言,愛美是天性,乳腺癌患者想保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生存質量,在手術的選擇方面并不能完全由自身決定。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實施的保乳手術,提高她們的生存質量,提高生活滿意度的關鍵所在。保乳術在維持患者乳房美觀效果的同時,以消除患者病痛,切除患者腫瘤,減少病灶的復發(fā)和轉移。與改良根治術相比,在保有患者生命體征健康的同時,還賦予患者自信,從外行上看,保乳術兼顧功能恢復,其綜合治療手法,更契合年輕女性的生活要求。除非患者的生命體征無法實施保乳手術而不得不施用改良根治術切除乳房,否則,這將是早期乳腺癌治療史上的重要手術方法。保乳手術的應用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能彌補改良根治術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患者保留乳房,能增強她們對工作和生活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對≤35歲的乳腺癌患者治療上,保乳手術的臨床實踐美觀效果,使得患者在選擇手術時更多的傾向于此手術。臨床醫(yī)師在對≤35歲的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上,處于對患者生命的考慮,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才是醫(yī)學科研研究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夏冬,李顯蓉,姚暉.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手術與保乳術的療效觀察[J].實用腫瘤雜志.2012(2):31-33
[2]曾美文,高詠萱,王昭麗,等.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與根治術后生活質量的調查對比分析[J].護理園地.2007(5):198-198
[3]薛應祥.乳腺癌患者應用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33):26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