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有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負擔之感受
教育就是一座山,高大、巍峨、陡峭,靜靜地矗立了幾千年。登山的路千千萬,登山人的足跡萬萬千,但始終沒有人能夠登頂笑看世界,哪怕是窮其一生。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登山的人前仆后繼,只為那桃李滿天下的芬芳。
新課改是流沙后的金,輝映著山上的花別樣紅??烧?shù)巧饺四沧懔藙艃合胍收勰钦T人的花,冷不丁鞋子里冒出一粒沙子,在你疾步登山時直刺腳心。山上的花就在眼前綻放著迷人的笑,可細細的一粒沙子有時卻可以讓觸手可及的喜悅變成隔著千山萬水的無奈。這粒沙子叫負擔。必修、選修、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學業(yè)水平測試、學分認定、高考……所有這些如飛舞的雪花,鋪天蓋地,你想細細欣賞每一片雪花,終歸是應(yīng)接不暇,分身乏術(shù)。
也許這是一條全新的路,前無古人,注定是篳路藍縷。太多的弊端將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推向風口浪尖,時至今日已經(jīng)沒有人會質(zhì)疑新課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細節(jié)卻成了茶余飯后的談資與紛爭,而問題就在于這種見仁見智的口舌之爭并沒有隨著歲月的積淀和經(jīng)驗的累積而走向清晰。疑團與困惑如彌漫的霧籠罩著新課改的花,比如如何定位選修教材的教學目標、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如何確定學生的評價方式,甚至如何應(yīng)對高考……不一而足,卻都是我們的心病?;蛟S實踐中的摸爬滾打讓我們擁有了一些鑰匙與法門,但還有很多鎖我們打不開,還有很多門我們闖不進去。
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負擔之出路
語文教學是天山的雪蓮,新課改是通往天山的路,感嘆路的困苦并不意味著放棄潔白的雪蓮,只是想砍去路上的荊棘,加快前進的速度。減輕新課改的負擔之出路在于決策者的決心、督導者的用心、執(zhí)行者的恒心、輿論者的齊心。
1.決策者勇于快刀斬亂麻,敢于忍痛割愛
新課改是百年大業(yè),非三年五載之功,沒有守株待兔的一勞永逸,只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檢驗與完善,對一些爭論較大的問題應(yīng)分批次在課改的實踐中不斷補充與修正,但一定不能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決策者的舉棋不定傳遞給教師的可是焦慮與不安。
至于選修教材,就知識的系統(tǒng)性、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性來看是要遠勝于必修教材的,但失之于臃腫,倘若由一線的教師與學生自行刪選,終究難免于混亂,還不如由編訂者自行裁剪,即使是精華之篇,也得揮淚斬情絲。
2.督導者重在“導”,而不是“督”
航海需要舵手。舵手的職責是引導好船的前進方向,使之不偏離既定的航線。舵手并不需要對其他的水手指手畫腳、發(fā)號施令,只要方向不亂,水手就能各司其職。
無疑,新課改的督導者便是這樣的舵手。督導小組的工作絕不是停??纯?,這里聽聽報告,那里拍拍照片那么簡單,如果不能傳經(jīng)送寶,新課改的一線學??峙聦Χ綄〗M的檢查是不會有期待感的,反而會視之為一種負擔,疲于應(yīng)付。
3.教師積極面對,勇于探索
登山的路崎嶇險要,站在山腳仰望頂峰,徒增險難的哀嘆。低頭攀登,即使是踽踽而行,即便頂峰依然遙遠模糊,卻終歸是離目標越來越近。新課改的負擔既然緣于實踐,那么也只有化解于實踐。一顆畏懼的心只能讓負擔壓成卑微的塵土,背負不起一個民族的重負與希望。
4.社會多些清靜,少些喧囂
經(jīng)濟在繁榮,學生卻一代比一代嬌慣和迷惘,讀圣賢書、關(guān)心天下事的學習傳統(tǒng)逐漸消失。也許這并不是定律,卻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新時期的教師承擔越來越多的育人工作,又豈能不感嘆教師一職的艱難?同時現(xiàn)時的家長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關(guān)注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大學夢成了家長理想的延伸與接續(xù)。倘若要大張旗鼓地推進新課改,顯然離不開社會的接納與寬容。太現(xiàn)實、太功利的世俗觀念或許阻擋不了新課改前進的步伐,卻會影響教師的決心和力度,畢竟評價教師業(yè)績的標準并未因新課改的實施而翻天覆地,教師的榮譽與學生的成績依舊是一個打不開的結(ji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笔浪子^念的改變需要有前赴后繼的勇氣與毅力。學生的未來不在于他們怎樣活在這個世界,而在于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怎樣的世界讓他們來活。
(作者單位 江西省貴溪市實驗中學)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