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語文課改的深入,一些語文教師反而感到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是煞費苦心、別出心裁地設計教學情境,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課堂上的討論喋喋不休、放任自流……其實,這樣的課堂無不違背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語文教師不妨在教學上多做做“加減法”,以構建高效課堂、簡約課堂為目標,通過合理取舍,讓語文教學回歸本色。
一、做“減法”——給課堂“瘦身”,還語文一份自然
新課程理念倡導課堂的簡約。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生“學”得如何,而非教師“教”得怎樣。這就要求教師多做“減法”,敢于對課堂“瘦身”,以此確保語文教學的原汁原味。
1.去掉不必要的課堂形式
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的形式主義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它、摒棄它。例如,《大海睡了》一文,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主要通過誦讀感受文章詩歌的語言美來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然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度地依賴多媒體,完全用畫面的視覺沖擊來代替學生的想象,最終偏離了教學目標。
2.去掉雜糅不清的學科整合
語文課程雖然內(nèi)容包羅萬象,但絕不是與其他學科的“大拼盤”。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能把握教學重點,“劍走偏鋒”,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誤人子弟。例如,《陳毅探母》一文,講述陳毅回鄉(xiāng)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課文記敘陳毅在母親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陳毅對母親的無比敬愛之情。教師本應先讓學生自主合作,實現(xiàn)對課文的感知;然后再激趣引思,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但有的教師教學伊始就大量介紹陳毅元帥的歷史功績,而淡化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總讓人感覺這更像一堂歷史課。
3.去掉無效甚至低效的探究
探究性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也是學生實現(xiàn)知識自我建構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學生通過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然而,并非所有課型、所有文章都適合探究。因此,教師應去掉一些低效甚至是無效探究活動。例如,在講解《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有的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狐貍有什么樣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為狐貍很壞,有個別學生提出狐貍很聰明,善于動腦筋。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不僅使全班學生陷入唇槍舌劍之中,而且也使教師手足無措,課堂節(jié)奏失控。
二、做“加法”——給語文課堂“增色”,還語文無限生機
1.加一點“個性”
新課程強調(diào)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發(fā)展個性。語文課堂由于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因而也是誘發(fā)學生情感體驗與培養(yǎng)學生獨特認知的沃土。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就應多鼓勵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多觀察,多想象,用最恰當?shù)恼Z言來描寫事物。以寫“春雨”為例,有的學生說:“春雨像斷線的珠子?!庇械膶W生說:“春雨像空中飛舞的蝴蝶?!蓖高^這些文字,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多么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是如此精彩。
2.加一點“幽默”
富有幽默感是教師不可或缺的必備素質(zhì)之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把課堂當作啟迪學生思維和靈感的樂園,而幽默無疑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最好催化劑。例如,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文時,就這樣和學生對話:
師: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jīng)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很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要么是你的抗毒能力強,要么是我的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chǎn)品。我再噴灑一點。(說完,老師又朝該生身上“嗤嗤”地“噴”了幾下。學生大笑)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保▽W生喘著氣讀)
可見,幽默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適度的幽默會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
3.加一點“激情”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借助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思想。有的教師在上課時抑揚頓挫、激情四射,有的教師則低聲慢語、矯揉造作。顯然,教師需要用激情傳遞知識與溫暖。
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激情往往可以帶動學生的情感。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他們天真爛漫、好奇好動的特征,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上會激情涌動。課堂上,教師的激情會吸引、召喚、感染學生。學生的激情也是對教師的肯定、欣賞。這樣師生的情感會隨著文本或課堂而升騰跌宕,把課堂推向高潮。
4.加一點“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毙W生天生情感豐富,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例如,《夕陽真美》一課,是一篇行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全文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夕陽西下時的瑰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室外觀察落日及云彩,親身感受和體驗夕陽西下的余暉之美、云朵之美,以此升華他們的內(nèi)心情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靈活地運用“加減法”不僅可以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而且可以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師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內(nèi)心情感出發(fā),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