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人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成人化的兒童期,兒童化的成人期以及老年期。童年并未消逝,而是以我們不愿看到的方式,模糊了兒童與成人的界限,兒童階段過度成人化,成人階段又以兒童自居自處。
兒童階段過度成人化,成人階段又以兒童自居自處
兒童這個群體,穿著與成人不同,說話與成人不同,消磨時間的方式與成人不同,即使思考的問題,興趣的所在也不同。
而“童年”不僅僅是生物學上,更是社會或者文化層面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在工業(yè)化社會被發(fā)明出來的,距今不過200年。在西歐中世紀的天主教以7歲為理性的年齡,并未明確區(qū)分成人與兒童。中世紀粗俗的鄉(xiāng)村節(jié)日,男男女女放肆飲酒,縱情聲色而不避諱兒童。當時的社會羞恥感未成氣候,成人沒有主觀意愿隔離兒童;當時的社會客觀條件也使得成人沒有能力隔離兒童。
目前的中國,人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成人化的兒童期,兒童化的成人期以及老年期。童年并未消逝,而是以我們不愿看到的方式,模糊了兒童與成人的界限,兒童階段過度成人化,成人階段又以兒童自居自處。
作為成年人對于童年的憂心,莫過于那些剛剛發(fā)芽的小幼苗,在趨光趨肥趨水的天性下,被思想不正確的光,被未為盡知的肥水導引成了歪脖樹。在成人的眼中,兒童的發(fā)展應該階梯式地接受知識和技能,為進入成人世界做準備。成年人關心的,是童年階段能否成為基礎,而成長為好少年、好青年和好市民。這些,都不是“兒童當前的需求”,而是對于“將來的期許”。
網(wǎng)絡時代的童年禍害
兒童發(fā)展的方向,是被信息來源規(guī)約的。印刷機發(fā)明后,知識爆炸,兒童必須通過閱讀和學習,才能進入知識世界,才能變成成人。學校教育成為必需,而學校把兒童當作是未成型的成年人,而非具體而微的成人。也就是說,學校教育承認兒童與成人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差異,而逐漸改革教學內(nèi)容來適應兒童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今天,全世界的學校都在擔當這個職能。我國很多高中,都以畢業(yè)而非年齡作為成人禮,以學業(yè)的完成作為兒童時代的終結。
盧梭在《愛彌兒》中批評說,“閱讀是童年的禍害。因為書本只教我們談論那些我們一無所知的東西”。盧梭的立論在于,閱讀使人無須觀察或者體驗而獲取知識,中國人的看法也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在打開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戶的同時,關閉了通往日常經(jīng)驗世界的一扇門。
與書本相比,全民娛樂化的網(wǎng)絡時代給今天的兒童世界帶來的沖擊更大。他們面臨著空前的信息泛濫、知識爆棚,以及生活方式的電子化和多元化。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坐在嬰兒車的兒童,可能說話還不成句,可能已經(jīng)學會用手指滑動,在游戲機上玩游戲了。
21世紀的兒童,將會是最蠢的一代?
美國已經(jīng)有兩代人經(jīng)歷了電視時代的童年,新生代經(jīng)歷著電子時代的童年。電視時代的童年,是高度成人化的。信息時代,使得信息獲取的門檻降到極低,而且媒體全方位的信息展示,消弭了成人世界隱秘知識對于兒童世界的界限。從電視上的女性洗液,壯陽藥廣告和沙灘上的比基尼女郎,都是司空見慣。媒體有意識地肆意,或者無意識地惡意地向受眾灌輸觀念。
在美國的教育界,對此喜憂參半。唱衰論者堅稱,21世紀的兒童,將會是最蠢的一代。因為他們關閉了通往真正日常生活的大門。他們寧可在電腦游戲里養(yǎng)花,也不肯用手指去碰一下可能有小蟲有真菌的土壤種一盆真正的花。他們寧可給隔壁房間的朋友發(fā)短信,也不會走過去說一聲“嗨”。擁躉則大聲為此喝彩,認為科技時代為兒童發(fā)展帶來更多機會,更多選擇,而適度的科技只會為兒童學習成長提供便利。
伴隨著電視普及成長起來的中國80后和90后,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電視時代的成人化的童年。跟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兒童,尤其是女孩,沒有在18歲后“成人”??纯淳W(wǎng)絡上的賣萌自拍照片,大多都在展示如何可愛,手勢、拍攝角度和化妝都有模式化。除了責怪網(wǎng)絡時代的洪流沖擊,還有對于“我是誰”拿不準或者不夠自知自信吧。
(作者簡介:任雙霞,山東廣饒人,山東大學文學博士,2008年到日本留學,2010年到美國,現(xiàn)在美國新澤西州工作,近年以草根山東和中國傳統(tǒng)反觀美國,有多篇文章面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