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分(天津市河北區(qū)興華小學,300140)
耐久跑的“極點”我這樣克服
王元分(天津市河北區(qū)興華小學,300140)
“極點”是因內臟器官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運動器官的需要,出現暫時性的生理機能失衡所致。在進行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劇烈運動中,由于運動開始階段內臟器官的功能不能滿足運動器官的需要,運動者常常產生一些非常難受的生理反應,如呼吸困難、胸悶、頭暈、肌肉酸軟無力、動作遲緩不協調、精神低落,甚至產生停止運動的念頭等,這種現象成為“極點”。[1]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有效手段克服極點現象?
手段一:在心理上消除學生對耐久跑的恐懼:
1.向學生講明出現“極點”現象的原因,使學生了解這是一種正?,F象,可消除學生對耐久跑的畏懼心理,保持鍛煉的積極性。
2.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內在動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消除各種心理障礙,堅持跑完全程。
3.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練習。如:叫號領先跑、自然地形繞、穿障礙跑等。
手段二:運動性認知的運用
合理的利用場地與器械,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出現“極點”后運用加大步幅與加深呼吸來克服“極點”的方法。
首先,在場地內圈用輪流領先跑等方式進行慢跑的練習,出現“極點”現象后利用外圈彎道上折疊的小體操墊(兩個小體操墊60厘米×60厘米,間隔60厘米左右)限制學生降低步頻加大步長。進入直道后提示學生有意識的加深呼吸,并利用打開的小體操墊(60厘米×120厘米間隔50厘米左右)在進一步加大學生的步幅,使騰空時間延長,促使學生在跑動中加深呼吸(見下圖)。
也可以將小體操墊擺放到跑到內圈從外圈開始練習,出現“極點”后到內圈利用體操墊體會加深呼吸和加大步幅的感覺,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跑道距離的縮短。
場地布置圖
參考文獻:
[1]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