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鄉(xiāng)張宇

      2014-05-13 16:02:02老海
      牡丹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洛神張宇三門峽

      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這句民言俗語流傳的地域很廣,歷史悠久。這是因為在舊時代,信息和交通都不發(fā)達之故,外出做生意或求學者,少則一年半載,多則三年五年都不能見到家人,寂寞孤獨,思家心切,猛一見老鄉(xiāng)來臨,聽到熟悉的聲音,頓時激動得百感交集,“淚汪汪”便在所難免??傊@句老話說明人的情感除了親人外,就是老鄉(xiāng)了。

      現(xiàn)在早已資訊交通都無比發(fā)達,人在旅途見到老鄉(xiāng)并非難事,當然不至于像古人那樣喜極而泣,淚濕衣衫,但那種親切親近之感猶在彌新。不管時代怎樣發(fā)展,世事如何變化,人類的基本情感是不會變的。

      在河南文學界,我和張宇是最近的老鄉(xiāng)。這個“近”是相對而言,只不過是一個縣里走出來的。這樣說,有點借名家來抬高自己的嫌疑。不過在我們縣范圍內(nèi),我是步了張宇的后塵,僅就文學寫作來說,我還敢自領“老二”(盡管這可能會引起我們縣其他文學愛好者或“作家”的不滿),我有這個自信。前些年有人評論我們縣出了兩個作家,“北李南張”,這樣稱我是汗顏的,雖然屬老一老二,可這“老二”的老海和“老一”的張宇比起來差距太大,分量確實不夠。之所以敢領“老二”,也不過是瘸子里挑將軍罷了。

      曾經(jīng)有一點可以讓我略聊以自慰的是,我的學歷比張宇高。我賴好也是大學本科,混了個文學學士學位。張宇只是初中畢業(yè),這在他的簡介里也直言不諱。他沒上大學不是考不上,而是那時他已參加工作,在洛陽地區(qū)柴油機廠當工人。那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時代,當工人是很牛的,是農(nóng)村人人羨慕的事。只是后來形勢突變,改革開放,不再讓工人當“領導”了。更加上市場經(jīng)濟的優(yōu)勝劣汰作用,國營工廠船大難調(diào)頭,好多都被私營(官方叫非公有制)企業(yè)“競擠”得發(fā)不出工資,瀕臨倒閉。工人的地位也隨著一落千丈,“下崗工人”(其實也就是失業(yè))和“領導一切”聽起來就差了十萬八千里。與此同時,思想界解禁松綁,文藝界十年一花(革命樣板戲)獨放的單調(diào)局面被打破,就像洪水沖決堤壩,一下子就爆發(fā)了中國式的“文藝復興”——文學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文藝思想一浪高過一浪。隨著各級文聯(lián)組織的恢復或成立,文學刊物也紛紛創(chuàng)辦。和工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家一下子就從“臭老九”變成了“香十分”。別說那些諸如曾被打成右派的著名作家王蒙、張賢亮們一下又成為文壇甚至政界(二人都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香餑餑,就連原本是洛陽地區(qū)柴油機廠的工人作者張宇,也因一篇發(fā)表在《洛神》雜志頭條的小說《脊梁》被《小說選刊》選載,而一躍成為全國知名作家,文學新星,很快就被調(diào)入縣文化局劇目組成為專業(yè)創(chuàng)作員。從可能的“下崗工人”直升為“國家干部”,真乃一步登天。(順便說一句,隨著張宇創(chuàng)作成就和名氣越來越大,調(diào)到省里后被評為“一級作家”,相當于大學教授。)

      1982年,我大學畢業(yè)回到縣里等待三次分配。那時張宇剛剛橫空出世,縣文藝界無人不知,曾跟著我學畫畫的一個學生小兵,和張宇交情不錯,張口閉口都是張宇如何如何,滿臉滿眼都是仰慕之情。如此讓我更對張宇充滿好奇,求小兵給引見一下這個文壇神人。在那個夏天的傍晚,我在縣委招待所第一次見到了張宇。張宇穿著褲頭背心,兩眼炯炯有神,精氣四射。我們聊了幾句,聊得并不自然。這主要是我太緊張,像見了大人物一樣。我本來就不善交往,見了名人或官人更自卑得要低到塵埃里去。盡管張宇一點也沒擺名人架子,可我還是話說得磕磕絆絆,交流極不順暢,當然與我對文學的認識差距太大有關(guān)。在短暫的冷場之后,我只得以“不打擾您創(chuàng)作”為由告辭,前后不到半個小時。不過初次見面印象還是足夠深刻:怪道張宇“一鳴驚人”,果然容貌氣度不凡。筆挺的鼻梁和棱角分明的臉型說明他還是個貝克漢姆式的帥哥。不過那時誰也不認識貝克漢姆。

      不久我分配到了縣師范學校做美術(shù)老師。我沒有再去向張宇請教,畢竟隔行如隔山,在那個年代事業(yè)心頗強的我還打算在美術(shù)上咋么什樣兒呢。我去見張宇,只不過是出于對名人盲目崇拜而已,并沒打算跟他學習寫什么小說。

      再后來,我就調(diào)到洛陽地區(qū)文聯(lián)了。那時洛陽地區(qū)文聯(lián)剛恢復不久,還借住在地區(qū)文化局的院子里。文聯(lián)負責人(因剛恢復,上級組織還未顧上正式任命,文聯(lián)領導只稱作負責人)就是文化局的原文藝科長抽調(diào)過來的仝老師,副負責人是從文化局劇目組抽調(diào)過來的馬鳳超老師,連當時創(chuàng)刊的《洛神》雜志負責人許桂聲老師也是文化局的人??傊?,那時的洛陽地區(qū)文聯(lián)不僅住在文化局的院子里,臨時領導班子也都是文化局的人。雖然行政級別是平起平坐的“兄弟”關(guān)系,可感覺文聯(lián)就像是文化局“生”的兒子。因是剛剛組建,各個機構(gòu)人手還不健全,我去正好負責協(xié)會工作,重點是美術(shù)書法。我和文化局群眾藝術(shù)館的方三立老師一起配合省里的活動,聯(lián)手搞畫展辦書賽,忙得不亦樂乎。

      匆匆一年過去,1984年第一次干部制度改革,“文革”時的“三種人”靠邊站,提倡“三化”(即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干部進入領導班子。地委領導大換班,洛陽地區(qū)宣傳部新部長就是北師大畢業(yè)的高材生——原洛陽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的語言學家楊書忠先生。楊先生愛惜人才,發(fā)揚民主,上任后立即到文聯(lián)調(diào)研,健全領導班子,讓大家無計名投票民意測驗候選文聯(lián)主席。可以推薦本單位的,也可以推薦外單位或縣里的。當時我就毫不猶豫地在字條上寫了張宇的名字。文聯(lián)嘛,文學打頭陣,張宇當時名聲日隆,年富力強,“三化”的三條全占,讓他做文聯(lián)主席再合適不過。沒想到事后真如我愿(其他還有誰寫了張宇名字我就不知道了),地委很快下了紅頭文件,任命張宇為洛陽地區(qū)“新時期”的第一任文聯(lián)主席。不過也是最后一任,因為僅過了一年有余地區(qū)就散伙了。

      在張宇做文聯(lián)主席那一年多的時間里,洛陽地區(qū)的文學事業(yè)得到了蓬勃發(fā)展。他首先加強了《洛神》編輯部的力量,把那時在地區(qū)作者隊伍中小有名氣的魏峻立和高拾成調(diào)來做編輯,又將三門峽電影公司的詩人兼社會活動家高旭旺挖來搞發(fā)行。一時間《洛神》雜志社人丁興旺,風生水起,接連發(fā)表不少優(yōu)秀文學作品,平申生的《紅櫻桃》等小說還被《小說月報》選載。接著張宇銳意改革,首領全國風氣之先,讓《洛神》辟出一定版面發(fā)表好看好讀引人入勝的通俗文學作品,一下子弄成了全國書商的搶手貨,大江南北的書攤上都可見到《洛神》雜志。發(fā)行量高達五六十萬,創(chuàng)下了全國刊物之最。endprint

      張宇在給公家“大塊田”松土的同時,更不忘勤耕自家“自留地”,在這一年里他的創(chuàng)作更是大豐收。中篇小說《活鬼》在某大刊上發(fā)表后,很快被中篇小說選刊選載,短篇小說《橋》和《頭條新聞》在《人民文學》發(fā)表后很快被《小說選刊》選載,天津的百花文藝出版社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集《活鬼》。張宇以大躍進速度進入了全國著名作家行列,一時間全國稿約會約不斷。人怕出名豬怕壯,大紅大紫起來的張宇想不神氣都不行。

      不難想象,當張宇把洛陽地區(qū)的文學事業(yè)搞得紅紅火火之時,作為一個美術(shù)書法協(xié)會工作者的我,看著他每天和《洛神》編輯部那一幫人混在一起眉飛色舞地討論小說創(chuàng)作,在一邊干著急吃不上熱豆腐,成了倍受冷落的局外人,那種滋味很不好受。除了自卑自憐的同時,羨慕忌妒得七竅生煙并非夸張之詞。其實我從小就喜歡讀文學作品,在上初高中時就讀過《平原槍聲》《林海雪原》《創(chuàng)業(yè)史》《艷陽天》等長篇小說。雖然我受父影響大學學的美術(shù),但對文學始終熱愛,因此我也十分想加入他們的隊伍,風光一把。心動不如行動,于是我也熬夜比劃著寫了一篇小說《渾鬼》,竟然一舉中的,在地區(qū)文聯(lián)辦的最后一期《洛神》上發(fā)表出來。這給了我極大鼓舞,從此我這山看著那山高地棄畫從文,開始了“作家”生涯。

      可惜好景不長,計劃趕不上變化。正當我也想跟著老鄉(xiāng)張宇在文學事業(yè)上大展宏圖時,1986年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撤地并市。建國以來存在了三十六年的洛陽地區(qū)壽終正寢,從此成為歷史。洛陽地區(qū)所轄縣市,一部分并入洛陽市,一部分并入距洛陽西邊二百多公里的三門峽市,縣級的三門峽市升格為省直轄市。原洛陽地區(qū)干部原則上要并入“大”三門峽市。事實上除了一把手主要領導不得不去外,大家都不愿去。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名氣多大呀!何況風調(diào)又雨順,地理位置氣侯環(huán)境都十分優(yōu)越,誰愿去河南的“西藏”呢?大多年齡大的和少數(shù)年齡不大的到組織部磨磨,擺擺“家庭困難”,就留在了洛陽市。但大多數(shù)青年干部也都“自愿”去了三門峽。因為年齡大的干部一不去,就空出許多中層領導的位置來,凡去的青年干部只要向單位“局座”一提出,到那邊立馬就能補了缺,官升一級,甚至兩級。這是個歷史機遇,若擱平常,熬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也未必能提一級呢。我天生愚鈍,不知道這里面還有這諸多的道道,那時我正處在對文學“初戀”的狂熱中,所以當張宇找我談話時,只是試探著提出到那邊能不能讓我到《洛神》去當編輯?張宇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其實他這樣不假思索地答應我提的條件,一舉兩得地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一是達到了我的滿意,甚至因此而“感恩戴德”;二是原《洛神》編輯部的人都不愿到三門峽去,只有老團兄愿去——當編輯部主任的。他是光桿司令,總得有個兵領著吧?于是我就如愿以償?shù)禺斄松壓笕T峽市文聯(lián)《洛神》雜志社的第一個“大兵”。

      當時我兒子剛出生不久,張宇為照顧我家庭困難,讓我暫留守洛陽地區(qū)文聯(lián)一段時間,因為三門峽那邊等于平地起爐灶,各級單位都暫借住在原小市相應單位擠出的房子里,辦公條件十分有限。不久我到了三門峽,才知道《洛神》“下嫁”到了三門峽后,委身暫借住在陜縣商業(yè)局的舊樓上。除了我之外,編輯部又暫調(diào)了徐增蘭和張拴固兩位在創(chuàng)作上小有名氣的當?shù)刈骷?,編輯部也算濟濟一堂了。晚飯后,張宇常帶著我們從洛陽來的一幫“單身漢”(因家屬都不愿來三門峽,來三門峽的洛陽人大都成了“光棍”漢)到黃河岸邊的太陽渡,在“大河落日圓”的美景中,談天說地,揮斥方遒。那時的三門峽文聯(lián)雖然也屬百廢待興之時,但在張宇光環(huán)的籠罩下,聚集了一大批喜歡文學的青年作者,其樂甚是融融。真乃是三門峽市文聯(lián)的一段美好時光。

      那年九月,三門峽市文聯(lián)(包括新《洛神》編輯部)接待召開了“第二屆黃河筆會”,九省市著名作家云集三門峽,報告演說,縱論文學,研討創(chuàng)作,熱鬧非凡。那是三門峽升為“大市”后舉辦的第一個具有全國性質(zhì)的會議,大增光彩,受到市委領導好評。這當然全因了張宇的名氣。如果不是張宇在三門峽做文聯(lián)主席,“第二屆黃河筆會”是不可能在三門峽舉辦的。后來我到外地見到當年的許多作家,提起那次盛會,還念念不忘,印象深刻。都夸三門峽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之后,沒有任何征兆,幾乎是突然間,張宇便調(diào)省里做專業(yè)作家了。這是令三門峽的許多“弟兄們”沒想到的事。三門峽市文壇沒了“頭兒”,大家一時感到六神無主。有人牢騷:張宇真搗人,把咱們誑到三門峽,他拍拍屁股去占高枝,不管弟兄們了!說這話的小兄弟半真半假半嗔半羨,也是懷著不舍“大哥”的好意??扇送咛幾撸吞幜?,是人生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們作為小兄弟的不能因為還需要大哥扶持就不讓他到省城去,畢竟大地方才有大發(fā)展。張宇到省城去,總不能把弟兄們都帶去。組織調(diào)動不是江湖幫派,那是要有水平和條件的,“小嘍啰”們寫作的質(zhì)和數(shù)量都達不到標準,去不了省城自然怪不得張宇。

      果然,到省城的張宇創(chuàng)作更是快馬加鞭,向前猛竄,接連出版了好幾部長篇,《潘金蓮》《疼痛與撫摸》《軟弱》《表演愛情》等。《黑槐樹》和《軟弱》還被拍成了電視劇。張宇的名氣更大了。官也做大了,先是《莽原》雜志主編,后是省作協(xié)主席。但不管張宇官做得再大,作寫得再好,但他從來沒有驕傲,翹起尾巴,不認三門峽的弟兄們。常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是不是也可以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兄弟?張宇雖說到省城后佳作疊出,炮炮打紅,但我發(fā)現(xiàn)圍在他身邊的好兄弟鐵哥們始終還是三門峽的這幾個。旭旺,立波,安琪,先后調(diào)到省城,甚至專門和張宇買房在一個小區(qū)里,做了同院同樓的鄰居。老海是后來者,卻從不敢居上。因不在一個院住,見面自然不如那幾個弟兄多些。不過在他心里,張宇始終是“咱的兄長”。

      記不得是哪一年了,大約是九十年代初吧,我還在三門峽文聯(lián),離調(diào)到省城還有十萬八千里。做了文化公司經(jīng)理的老胡策劃了個美術(shù)書法筆會,邀請張宇“回來轉(zhuǎn)轉(zhuǎn)”。三門峽文壇的小兄弟們聞風云集,噓寒問暖,親切無比。期間到黃河壺口去看瀑布,我們一行在感受了壺口“民族魂”的壯觀氣勢后,坐在山西吉縣一側(cè)岸邊的巖石板上小憩。我利用難得的空閑和近距離畢恭畢敬地再次向張宇討教小說寫法,他也十分真誠地向我們傳授了許多寫作“秘籍”。因年代久遠,我已記不得全部內(nèi)容了,不過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次私授的一個關(guān)鍵詞叫“接通”。按張宇的說法,寫作是要“接通”的,接不“通”就寫不好,或者說就不可能寫得更好。我聽得頻頻點頭,連說有理。其實我壓根就不知道什么叫“接通”,接通什么?我之所以點頭如搗蒜,完全是不懂裝懂的虛榮心在作怪。如果老不點頭表示理解,不就顯得咱太笨蛋了嘛。endprint

      總之,不知那天一路同行冰雪聰明的賈女士是否真的聽明白了,反正我是聽得更糊涂了。只是覺得張宇的寫作理論或者說體會很“玄”,就像老子說的那樣“玄之又玄”,而我卻始終沒找到寫作的“眾妙之門”。因為沒聽懂,所以我就在心里武斷地下了結(jié)論,覺得張宇不舍得給我們傳授他寫小說的真正秘方,而是虛晃一槍,故作高深。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在我讀了卡佛的小說后,才突然間感到真的“接通”了,才悟到張宇兄當年并沒有故弄玄虛,而是作為小兄弟的我榆木腦袋不開竅。打個也許不太恰當?shù)谋扔?,我們的“神五”“神六”上了天,“神九”“神十”載了人,圍著地球轉(zhuǎn)幾圈,離上月亮還差得遠就高興得不亦樂乎。可人家美國四十四年前就上了月亮,插了國旗,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那個叫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員還說了一句哲理性很強的豪言,“我在此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估計也是提前讓哪個哲學教授替他擬好的臺詞)。我是說我和張宇兄也是這樣,他幾十年前就“接通”了,我現(xiàn)在才貌似“接通”。什么是水平,這就是水平。什么叫差距,這就叫差距。

      我調(diào)到省城后,和張宇來往也并不算多。這是因為我們住得相距很遠,來往不便。更因為我非專業(yè)作家,每天要上班,沒那多空閑時間。有時創(chuàng)作遇到瓶頸,欲向張宇討教,想請他吃飯,又苦于囊中羞澀。而偶有下決心請飯時,他必問有誰?若說請別人他還可以作陪,若說專請他必會拒絕。我知道他的意思我非富人,不想讓我“平白”破費。記得來省城這么多年在一起吃飯倒不少,但大多是別人或公家的場,我只請過一兩次,還是請別人時的“捎帶”。張宇的這種體諒,特別讓我感動。雖然和他交往并不密集,但彼此都沒有忘記,每每打電話給他,他那一聲“啊呀!老海,是你哪?”就讓我感到他沒有把我當“外人”,讓我感到我們永遠是一個縣出來的最近的老鄉(xiāng),喝洛河水長大的兄弟。

      張宇本來悟性就好,去年去了趟南極,面對地球最后一塊凈地的冰雪世界,他更是大徹大悟,回來后一口氣寫完了非虛構(gòu)長篇小說《在路上》(原標題為長篇隨筆《對不起,南極》)。書還未出,圈內(nèi)先睹為快者就好評如潮。我是最先從《莽原》雜志看到的中間一章,后又從我們刊物上看到了最后一節(jié),再后來我又看到了全部。這三次閱讀我都是一口氣讀完,這在多年來讀書多了后形成審美疲勞對什么都木木呆呆引不起興趣的我來說是不多見的。這部非虛構(gòu)作品寫得真好!具體好在哪里,我這個笨人也說不出個道道,只能說張宇的這部作品寫得更“玄之又玄”了。在這部“非虛構(gòu)”里不僅能看到張宇式的慣常思辯,更有釋、道、儒的思想精神閃爍其中,天衣合縫。以南極之行,寫精神之旅??吹阶詈髲堄钤陔x開南極之夜,跪在輪船的甲板上,向冰雪南極,向南極的“土著居民”——企鵝,代表人類贖罪的一段時,我被深深震撼了。這樣的舉動在張宇以往是不多見的,這說明如今的張宇是真正的“覺悟”了,他已站在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他其實是在對人類的行為進行著“軟弱”的批判:面對如此美麗如此珍貴,唯一有生命體(至今沒有證明有外星生命)的地球,我們再也不能給“母親”臉上抹黑,讓她遍體鱗傷了。因為毀了她就等于毀了我們自己——并捎帶上了像企鵝這樣與世無爭的可愛生靈。

      這部長篇隨筆《對不起,南極》很快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封面設計素雅,排版配圖考究。一經(jīng)出版,即刻引起轟動。在“張宇新作《對不起,南極》研討會”上,眾多作家學者對這部作品贊不絕口,一致認為張宇是在用一種游記文體來寫精神自傳。有的作家則直言張宇表面是探險南極,實則探索“心極”。這樣的說法雖然技術(shù)新鮮,卻并不準確。因為在我看來,心靈是沒有極地的,心靈和宇宙一樣有無限大。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緣,科學家們還在爭論,沒有統(tǒng)一說法。既便說宇宙有邊緣,科學的發(fā)達真能造出比光速還快的飛行器,也很難到達。因為也許那樣的飛行器還沒造出來,或者造出來還在飛行的途中,地球已不適合生命生存,人類(包括其他動物)就會像恐龍一樣滅絕了。但有一樣東西快得瞬間就可到達宇宙邊緣,那就是心靈,就在你想到宇宙的邊沿,你就到達了。這就是佛家說的“彈指一瞬間,往事越千年”。所以說,人的物質(zhì)身體行動非常有限,而人的精神世界卻又極其自由,她想走多遠就能走多遠,沒有頂點,沒有極地。心靈當然也有大小,有“大情懷”和“小心眼”。心靈的大小全靠自己的感悟去拓展。釋迦牟尼悟道了,他成了“大智慧”“大英雄”。而尋常的凡夫俗子,整天為蠅頭小利奔忙,吵架罵街不斷。更有偷雞摸狗者,甚至不惜動刀子,這種人的心靈不可能大,只能充當“小蟊賊”“小混混”。

      因為我最先看到張宇的這部作品是在《莽原》雜志上,《莽原》節(jié)選的是第二章“在路上”,我就自以為是地以為張宇的這部新作原題就是《在路上》。及至讀了全部,才知原題是長篇隨筆《對不起,南極》。不過我卻至今仍頑固地認為張宇的這部長篇隨筆,就是“非虛構(gòu)長篇小說《在路上》”。因為我認為《在路上》顯然更具文學性,也更適合這部作品的精神實質(zhì)——走在探索自己心靈的路上。這種探索心靈的路能走多遠,你心靈的疆域就會有多大。因為心靈是沒有“極地”,沒有邊界的。

      前幾天洛陽的海洋來鄭州,我們一起小聚。幾年不見的張宇雖然剃了短發(fā),依然精神飽滿,思維敏捷。當我向他祝賀新作誕生,并半開玩笑地說,如果說我對你以前的作品佩服程度只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話,看了《在路上》后——他馬上接著說就達到百分之百了。我笑了,知我者張宇也。正是這樣,這部《在路上》讓我徹底服了他。我為有這樣的老鄉(xiāng)而驕傲,我為有這樣的“大哥”而自豪。

      在路上——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在路上行走的過程。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再遠,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故鄉(xiāng)和母親。這是生他養(yǎng)他之地,他的人生路程就是從這里出發(fā),忘記就是背叛,就是“負心”,就不是一個精神健全之人。反之你就是一個有道的赤子。張宇就是這樣一個赤子,他的這部長篇里有一段寫父母親的文字非常精彩,字里行間洋溢著真摯的人倫情感。他以前的許多作品里也都有母親的形象,都有他的家鄉(xiāng)洛寧大陽的影子。就像我在我的長篇小說《老村》的扉頁堅持要印上“獻給我的故鄉(xiāng)和母親”一樣,人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故鄉(xiāng)和母親。張宇沒忘記,不僅沒忘記故鄉(xiāng),也沒忘記我們共同的第二故鄉(xiāng)——洛陽和三門峽。他沒有忘記洛陽三門峽文壇的弟兄們,洛陽三門峽文壇的弟兄們也沒忘記他,大家還都喜歡圍著他轉(zhuǎn)?;騺硎〕?,或請他重回故地,一樣的老鄉(xiāng),一樣的親切。毫無疑問,他是豫西文壇的精神領袖?!熬耦I袖”可不是上面紅頭文件任命的,愿不愿意都是你的領導?!熬耦I袖”是大家從心里公認的,那是靠作品和人格說話的,那是要大家打心眼里服氣的。

      張宇的作品放在那里,《在路上》放在那里,你不服不行。

      責任編輯 譚 瀅endprint

      猜你喜歡
      洛神張宇三門峽
      Three-step self-calibrating generalized 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
      河南三門峽西周墓出土器物
      洛神姿
      觀茶
      娛樂圈神秘貴婦,拒絕劉德華后將丈夫捧成巨星
      云虛擬機實例建模方法研究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lasma morphology of ablative pulsed plasma thruster with tongue-shaped and flared electrodes
      夏季適飲洛神桂花湯
      文物普查——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在行動
      連續(xù)流動
      智富時代(2015年9期)2016-01-14 06:47:34
      纳雍县| 铁岭县| 法库县| 桑植县| 浑源县| 申扎县| 祁连县| 岗巴县| 西充县| 封开县| 扎鲁特旗| 冕宁县| 肥城市| 镇沅| 丹阳市| 凤山市| 准格尔旗| 锦州市| 紫金县| 华宁县| 绥阳县| 玛曲县| 开原市| 蓝田县| 中山市| 黄大仙区| 霍山县| 株洲市| 望城县| 乡宁县| 余干县| 泸溪县| 鄂托克前旗| 宜春市| 巴林右旗| 洛浦县| 濮阳市| 当涂县| 垦利县| 嘉义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