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V形密封槽在薄壁換熱管與管板脹接連接接頭中的應用

      2014-05-15 11:36:42
      壓力容器 2014年4期
      關鍵詞:管率管孔形槽

      劉 敏

      (大連冷凍機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116033)

      0 引言

      依據(jù)TSG R0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1]3.7 節(jié)能要求中“(1)充分考慮壓力容器的經(jīng)濟性,合理選材,合理確定結構尺寸;(2)對換熱器進行優(yōu)化設計,提高換熱效率,滿足能效要求”的原則,將銅及銅合金材料的換熱管由原規(guī)格為 φ19 mm ×2 mm,φ19 mm ×1.5 mm 及 φ16 mm ×2 mm,φ16 mm ×1.5 mm 重新設計為現(xiàn)規(guī)格的φ19 mm×1.07 mm及φ15.88 mm×1.22 mm。要達到該要求,加工工藝更顯其重要性。

      1 管板管孔密封槽的確定

      1.1 技術參數(shù)

      管殼式換熱器采用薄壁換熱管的技術參數(shù)如表1所示。

      技術參數(shù)確定之后,對銅或銅合金換熱管外形尺寸的允許偏差按GB/T 17791—2007《空調(diào)與制冷設備用無縫銅管》的規(guī)定,管板管孔允許偏差及管板、換熱管的材料牌號、管板厚度、換熱管規(guī)格按表2[2]中的規(guī)定執(zhí)行。

      表1 技術參數(shù)

      表2 銅或銅合金換熱管、管板管孔的允許偏差mm

      1.2 管板管孔密封槽的確定

      按照 GB 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3]中5.8.2.3結構尺寸中“c)結構型式及尺寸按表 32和圖33(a)~33(c)的規(guī)定”,以往選取的管板管孔密封槽型式為2道矩形密封槽,刻槽深度為0.5 mm,如圖1所示。

      圖1 矩形密封槽結構型式

      如果采用薄壁換熱管,考慮脹接處存在脹接減薄量對產(chǎn)品造成諸多的不利因素,依據(jù)GB 151中5.8.2.3條“e)根據(jù)不同的脹接方法可適當修改表32和圖33中的尺寸”的原則,將圖1矩形密封槽的結構改為10道環(huán)向V形密封槽,其結構型式如圖2所示。

      圖2 V形密封槽結構型式

      1.3 V形密封槽與矩形密封槽的對比分析

      從圖1中可以看出,矩形密封槽刻槽的結構尺寸為8,3,6,3 mm,即從管板管孔一端距8 mm處為第一道3 mm矩形槽,再距前一道矩形槽之后6 mm處為第二道3 mm矩形槽,脹接密封區(qū)域為3+6+3=12 mm,有效脹接密封區(qū)域為2道各3 mm的矩形密封槽。

      V形密封槽的結構尺寸見圖2,在圖中,從管板管孔一端距6 mm處為第一道0.56 mm V形槽,再距前一道V形槽之后1.6 mm為第二0.56 mm V形槽,每道V形槽間距為1.6mm,依次刻11道V形槽,脹接密封區(qū)域為1.6×10=16 mm,有效脹接密封區(qū)域為11道各0.56 mm的環(huán)向V形密封槽。

      從圖1,2可以看出,矩形密封槽兩道密封之間6 mm區(qū)域起不到密封作用,而V形密封槽在16 mm區(qū)域全部為有效脹接區(qū)。所以說環(huán)向V形密封槽可應用于薄壁換熱管與管板連接的脹接結構,考慮到薄壁換熱管脹接對管壁減薄等因素,將刻槽深度由矩形密封槽深度0.5 mm調(diào)至為V形密封槽深度0.4 mm。

      1.4 矩形密封槽與V形密封槽優(yōu)缺點分析

      按 GB 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3]中表 32規(guī)定對槽深開設深度為0.5 mm,而采用的V形密封槽深度為0.4 mm。在有效脹接密封區(qū)域內(nèi),脹接后應將密封槽用換熱管在該區(qū)域的管壁填實,這樣不難看出矩形槽在12 mm的有效脹接區(qū)域只有2道密封槽,而V形密封槽的最大優(yōu)點是在16 mm的有效脹接區(qū)域,開設了11道環(huán)型的V形密封槽,大大增加了封密槽的數(shù)量及密封效果,保證了產(chǎn)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V形密封槽深的缺點是,在刀頭的設計與制造中比矩形密封槽深的刀頭復雜,但在使用中,只是將刻槽工具與刀頭連接部位進行修改即可,在刻槽過程中與矩形槽的加工要求是一樣的。

      2 環(huán)向V形槽刀頭的設計

      在管板刻槽工具的基礎上,對刀頭進行重新設計,如圖3所示??紤]管板材料為Q245R及Q345R,刀頭的材料選W18Gr4V,為提高刀頭的使用壽命,刀頭加工成型后應進行熱處理。刀頭的實物圖如圖4所示。

      圖3 環(huán)向V形刻槽刀頭

      圖4 刀頭實物

      3 薄壁換熱管脹管率的確定

      3.1 脹管率的初步確定

      目前,國內(nèi)強度脹的脹管率基本以內(nèi)徑控制法對脹管率進行控制[4-6]。

      內(nèi)徑控制法脹管率的計算公式[7]:

      式中 Hn——脹管率,%

      d1——脹完后的換熱管實測內(nèi)徑,mm

      t——未脹時的換熱管實測壁厚,mm

      d——未脹時的管板孔實測直徑,mm

      按示例對強度脹的脹管率進行初步確定。

      3.2 示例

      已知換熱管材料為 TP2,規(guī)格為外徑 φ19 mm,壁厚1.07 mm;管板材料為Q345R,管板厚度為38 mm,管板孔直徑為19.25 mm,管板孔為正三角形排列,按圖2開設10道環(huán)向V形密封槽。要求換熱管與管板連接形式為強度脹接。

      根據(jù)已知條件對換熱管及管板孔直徑實測數(shù)據(jù)如下(換熱管抽測5支,管板孔按不同位置抽測5個孔):

      (1)換熱管:外徑 φ19.03 ~ φ19.05 mm,平均值 φ19.04 mm;壁厚均為 1.07 mm;內(nèi)徑均為φ16.9 mm。

      (2)管板孔直徑:φ19.25 ~ φ19.30 mm,平均值 φ19.27 mm。

      一般,銅或銅合金換熱管與鋼制管板的脹管率 Hn=0.5% ~1.2%[7],取平均值 Hn=0.85%,代入式(1),求換熱管脹后直徑。

      根據(jù)換熱管脹后的內(nèi)徑φ17.29 mm選擇三滾珠脹管器φ19 mm×1.07 mm×38 mm。經(jīng)試脹對換熱管脹后的尺寸進行實測數(shù)據(jù)如下:

      (1)外徑:φ19.15 ~ φ19.25 mm(平均值φ19.20 mm);

      (2)壁厚:0.96 ~0.98 mm(平均值 0.97 mm);

      (3)內(nèi)徑:φ17.23 ~ φ17.29 mm(平均值φ17.26 mm,與脹前 φ16.9 mm 相比膨脹了 0.36 mm)。

      將換熱管脹后實測的平均值代入式(1)確定其脹管率:

      3.3 脹管率的最終確定

      考慮薄壁換熱管在脹接時,如果脹管率過大或在0.5% ~1.2%范圍內(nèi)靠在上限時,造成脹接處管壁減薄量過大的現(xiàn)象,將對脹接區(qū)域可能出現(xiàn)產(chǎn)品安全、質(zhì)量的諸多隱患。因此,當采用V形密封槽與薄壁換熱管連接時,脹管率應控制在0.5% ~0.7%范圍內(nèi)為宜。

      4 試驗過程及驗證

      4.1 模擬換熱器的制造

      4.1.1 殼體結構

      按表1,2中要求設計模擬換熱器,其殼體結構如下:

      (1)圓筒采用φ219 mm×8 mm的無縫鋼管,材料為20,圓筒上設試壓用孔1個。

      (2)管板采用的外形尺寸為φ260 mm×38 mm,材料為Q345R,管板管孔為正三角形排列,如圖5所示。其中一塊管板的管板孔按圖1刻矩形槽,另一塊管板的管板孔按圖2刻V形密封槽。

      圖5 管板管孔排列

      (3)換熱管采用 φ19 mm ×1.07 mm,材料為TP2。

      (4)圓筒與管板的連接為角焊縫。

      (5)換熱管與管板孔的連接為強度脹,連接型式如圖6所示。

      圖6 換熱管與管板孔的連接型式

      4.1.2 強度脹

      脹接前,在每個換熱管管頭與管板孔連接處滴入2~3滴LOCTITE 554管螺紋密封劑,以充填管板孔密封槽脹接后產(chǎn)生的殘余間隙,然后采用三滾珠脹管器,按脹管率在0.5% ~0.7%的范圍內(nèi)進行機械脹接。

      4.2 驗證

      4.2.1 氣壓試驗

      將試驗容器放入試壓水槽之后,根據(jù)GB 150.4—2011《壓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檢驗和驗收》[8]中的“11耐壓試驗和泄漏試驗”的有關要求,按表1以2.31 MPa進行氣壓試驗,保壓10 min。

      4.2.2 檢查

      氣壓試驗合格后,按表1將試驗壓力降至設計壓力2.1 MPa,然后對換熱管管頭與管板管孔脹接處進行檢查。檢查結果,管板管孔開設V形槽端的換熱管管頭無滲漏現(xiàn)象,管板管孔開設矩形槽端的換熱管管頭在第3排右側上邊緣處一個管頭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如圖7所示。

      圖7 管頭漏點示意

      4.2.3 解剖分析

      換熱管與管板管孔的解剖如圖8,9所示。

      圖8 V形槽解剖圖

      圖9 矩形密封槽解剖圖

      通過對V形槽解剖圖(見圖8)的分析,從圖8(a)剖面看,由于刻槽度為0.4 mm,脹后11道環(huán)向V形密封槽內(nèi)均填滿換熱管材料的充填物,剝?nèi)Q熱管,從圖8(b)可看出,11道環(huán)向V形密封槽內(nèi)有少量LOCTITE 554管螺紋密封劑的充填物,圖8(c)為脹后換熱管的實際情況,不難看出,換熱管與脹接區(qū)域的脹痕明顯。而對矩形密封槽解剖圖(見圖9)的分析,圖9(a)由于刻槽度為0.5 mm,脹后2道矩形密封槽內(nèi)均填滿換熱管材料的充填物,剝?nèi)Q熱管,發(fā)現(xiàn)2道矩形密封槽內(nèi)均存有大量的LOCTITE 554管螺紋密封劑的充填物(如圖9(b)所示),從圖9(c)也明顯看出脹接區(qū)域2道脹后痕跡。

      4.2.4 脹接接頭強度的分析

      就強度而言,矩形密封槽在12 mm的有效脹接區(qū)域內(nèi),換熱管在脹接時將管壁厚脹滿2道寬3 mm、深0.5 mm密封槽內(nèi),這樣必然導致在脹接區(qū)域?qū)鼙诋a(chǎn)生減薄,但這種結構在GB 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中已有規(guī)定,那么其強度也是滿足的。而V形密封槽在16 mm的有效脹接區(qū)域開設11道寬0.65 mm、深0.4 mm的V形密封槽。從兩種密封的寬度上分析,矩形槽寬度為3 mm×2=6 mm,V形槽寬度為0.65 mm×11=7.15 mm,雖然其寬度比矩形槽多出1.15 mm,但該槽為60°、槽深為0.4 mm的V形槽,加之脹管率由原工藝規(guī)定的0.5% ~1.2%調(diào)至現(xiàn)在的0.5% ~0.7%,則在這種結構及脹接參數(shù)的條件下,其脹后管壁減薄量小于矩形槽脹后的管壁減薄量,即換熱管脹后的強度也應是滿足的。

      5 結論

      (1)銅或銅合金薄壁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采用V形密封槽,脹管率一般應控制在0.5% ~0.7%的范圍內(nèi);

      (2)其他壁厚的銅或銅合金換熱管與管板連接也適用V形密封槽的結構形式,其脹管率一般應控制在0.5% ~1.2%的范圍內(nèi);

      (3)管板管孔在脹接區(qū)域刻11道環(huán)向V形密封槽比2道矩形密封槽多出9道密封槽,增加了脹接區(qū)域脹接的安全系數(shù),因此,銅或銅合金薄壁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采用V形密封槽,經(jīng)多年近百臺產(chǎn)品的驗證,切實可行。

      [1] TSG R0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S].

      [2] NB/T 47012—2010(JB/4750),制冷裝置用壓力容器[S].

      [3] GB 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S].

      [4] 湯偉,尹俠.雙管板換熱器內(nèi)管板液壓脹接壓力的探討[J].壓力容器,2011,28(2):22 -27.

      [5] 徐靜,涂橋安,孫見君,等.磨合階段的機械密封端面形貌特征研究[J].流體機械,2011,39(5):10-11.

      [6] 崔振寧,李爽.高壓加氫換熱器密封技術分析比較[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2,49(5):18 -20.

      [7] 劉敏.管殼式換熱器換熱管與管板脹管率的確定[J].壓力容器,2007,24(6):59 -62.

      [8] GB 150.1 ~150.4—2011,壓力容器[S].

      猜你喜歡
      管率管孔形槽
      小型化雙向波束礦用定位終端天線設計
      自流充填管道局部變徑滿管輸送的環(huán)管試驗①
      礦冶工程(2023年6期)2024-01-20 10:21:44
      基于改進K-means聚類與分水嶺的木材橫截面管孔分割
      無癥狀成人頸椎管狹窄年齡相關性參數(shù)的研究
      蒸汽發(fā)生器管板管孔銹蝕原因及控制措施
      V形槽位置對偏導射流式伺服閥前置級液流特性的影響
      液壓與氣動(2019年7期)2019-07-18 11:11:46
      關于低壓鍋爐對流管脹接技術規(guī)范的探討
      頸椎管率與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病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頸腰痛雜志(2018年5期)2018-10-13 05:23:50
      柱塞泵球面配流盤阻尼槽對流量脈動性的影響
      液壓與氣動(2015年2期)2015-04-16 08:51:21
      V形槽角度快速測量
      弥渡县| 石景山区| 延长县| 林口县| 新闻| 湖北省| 东阳市| 重庆市| 吴堡县| 辽源市| 永昌县| 自贡市| 双城市| 三门峡市| 隆化县| 中超| 铜陵市| 平度市| 广东省| 微博| 遂溪县| 河东区| 都江堰市| 台江县| 白沙| 通州区| 诸暨市| 曲阳县| 阳新县| 万山特区| 宁蒗| 南雄市| 长宁区| 伊川县| 兴国县| 阜新| 农安县| 忻城县| 西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