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胡雪巖(1823-1885,安徽績溪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剛出道時,曾在一家中藥店做伙計。當時還稚氣未脫的他就顯現(xiàn)出了非凡的商業(yè)推銷技能。
有一次,一名顧客進店要買金銀花,偏巧金銀花剛剛斷貨,柜臺上的伙計便如實回答沒有了。顧客正欲轉(zhuǎn)身離去,卻被胡雪巖攔住了。他問顧客買金銀花干什么用?顧客向他抱怨,自己母親上火了牙齦腫痛,聽別人說用金銀花泡水喝可以治療。胡雪巖聽后,輕松地笑了,他告訴那位顧客,去火消炎的藥不止金銀花這一種,并熱情地給顧客推薦了魚腥草、菊花、胖大海、蓮子芯等等可以治療牙齦腫痛的草藥。最后,顧客買了胡雪巖推薦的草藥,高高興興地離去了。
這一幕,恰巧被藥店老板看到了,他感覺胡雪巖是一塊經(jīng)商的好材料,便立即破格提拔胡雪巖為藥店掌柜。
做了掌柜的胡雪巖,做事情總是事無巨細地親力親為,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讓人敬佩。一次,藥店接了一單生意,利潤不大,但卻要把數(shù)量巨大的一批草藥分成無數(shù)個小份,分別發(fā)給不同的地方。胡雪巖坐在煤油燈下,對著賬單仔仔細細地盤算每一筆小賬,整整算了一夜。當時有位跑堂的小伙計,看到胡雪巖熬得通紅的雙眼,不解地說:“差不多得了,反正掙也掙不了多少,賠也賠不到哪兒去。”胡雪巖卻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既然是做生意,就應該認真地做好每一筆生意,只要有一筆生意賠了,哪怕數(shù)目再小,也會在你的生意史上留下一個污點?!?/p>
胡雪巖憑著他過人的商業(yè)頭腦和眼光,很快便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產(chǎn)業(yè),開了錢莊,并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州城一大商紳。這個時候的胡雪巖對做生意反而“收”得不那么緊了,除了正常的主持大局和必要的查賬外,剩下的事情都放手交給了各個部門的主管,其他具體的事情都不再親自過問。
一次,他的一名下屬酒后不小心說出了一個秘密,原來之前這名下屬曾私自挪用錢莊里的錢,具體做了什么他沒有說。但在胡雪巖查賬之前,他及時補還上了。胡雪巖聽后只是微微一笑,并無多言。酒醒后,那名下屬深知自己失言,后悔不已。可是胡雪巖并沒有追究那名下屬的責任,之后的一切也都跟他不知道那件事一樣。他的心腹忍不住問他為什么,胡雪巖又是一笑說,既然我放手交給他了,就給他充分的自主。那件事他不告訴我,說明他有能力去解決,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又何必多管呢?那樣只會增添無盡的煩惱,有時候,不知道反而更好。心腹聽完他的話,也深深被他“放手”的智慧所折服。
有時,人生的意境就像是拉一張弓,在用力的時候就該把手收緊。可在拉滿弓后,就該適時地放手。這看似相反的一“收”一“放”,卻都是為了讓箭射得更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