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偉
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探討
黃淑偉
目的 探討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54例鎖骨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 觀察手術和愈合情況以及并發(fā)癥。結果 隨訪4~12個月。無感染、無鋼板松動、脫落及斷裂發(fā)生。結論 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牢固, 術后組織反應輕, 傷口愈合快, 并發(fā)癥少。
鎖骨;骨折;解剖型鎖定鋼板
鎖骨骨折為臨床常見骨折, 發(fā)生率較高, 占所有骨折的5%~10%。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容易產生畸形愈合, 或者愈合率不高, 影響肩部常規(guī)功能, 并可能對腋部神經血管產生損傷。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 手術治療鎖骨骨折成為主要的方法,治療時間短, 臨床效果明顯, 能較好的減輕患者的痛苦。本文重點討論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療效, 為臨床鎖骨骨折治療提供參考。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治療的鎖骨骨折患者54例, 其中男34例, 女20例;年齡21~66歲,平均(43.1±10.5)歲。所有患者均為鎖骨新鮮骨折。發(fā)生交通事故傷者為30例, 跌傷摔為15例, 其他原因為9例。左側28例,右側26例;斜形、橫骨折11例, 粉碎性骨折43例。
手術適應證:骨折端移位或短縮>20 mm;粉碎性骨折;骨折端軟組織嵌頓導致無法閉合復位;開放性骨折。
1. 2 方法 患者臂叢麻醉, 仰臥位, 患側肩部墊一扁枕。圍繞斷端為中做一弧形切口, 長度依據具體的手術情況, 逐層分離, 骨膜剝離器分離骨折端, 直視復位, 骨折塊較碎行縫線或鋼絲捆扎或螺釘固定,選擇長度和形態(tài)與骨形態(tài)類似的鎖定鋼板內固定, 遠近端各打入3 枚鎖定螺釘, 鉆孔避免損傷鎖骨下神經、動靜脈及胸膜等。C型臂X線機監(jiān)測復位情況, 沖洗, 并逐層縫合結束手術。
1. 3 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常規(guī)預防感染3~5 d, 術后第2天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行肩關節(jié)活動, 包括聳肩和前后擺動, 疼痛消失行日?;顒? 期間及時影像學檢查, 恢復正常行完全活動。
1. 4 功能評價 患者每2~3個月定期影像學和臨床的檢查。采用Neer評分:90分為優(yōu), 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 <70分為差。
2. 1 手術情況 手術時間 35~60 min, 平均(43.1±5.5)min,失血量 15~80 ml, 平均(33.1±2.5)ml。
2. 2 隨訪及并發(fā)癥 本組隨訪 4~20 個月, 平均 12 個月,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 術后10 d拆線, 骨愈合3~5個月,平均為(4.1±0.3)個月。內固定物取出8~12個月, 平均為(10.1±1.3)個月, 無鋼板松動、脫落及斷裂發(fā)生。
2. 3 Neer評分 Neer評分, 優(yōu)50例, 良4例, 平均為93分。
鎖骨解剖結構特殊, 位于胸廓的頂部前方, 呈“S“形,是連接上肢和軀干的唯一支架。鎖骨骨折為常見的骨折, 發(fā)生率較高, 約占3%, 多為肩部及上肢受高暴力所致, 粉碎性骨折發(fā)生率高。傳統(tǒng)保守治療方法為手法復位石膏固定, 該法雖然操作簡單、費用低廉, 但是由于缺乏較好的固定方式,骨折愈合時間較長, 臨床預后較差,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而且愈合產生的骨痂影響美觀。對于無移位或輕度移位的鎖骨中段骨折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但是對于成年人較多見的粉碎性及明顯移位骨折的治療結果并不理想, 需采取手術治療。
目前, 臨床手術治療, 通過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 改善了血運和骨膜的生長, 患者能恢復功能。早期采用的克氏針固定具有方法簡單、手術切口小, 對骨折部位血運破壞少、內 固定拆除方便、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1], 但是因其抗扭力較差易導致內固定松動, 早期活動易并發(fā)克氏針脫出[2], 另有骨不連、感染等。而切開復位普通鋼板內固定可造成大面積骨折端及周圍軟組織、骨膜剝離, 鋼板與骨面緊密接觸又可引起鋼板下骨膜受壓壞死, 影響骨折端血運, 增加骨不連的風險, 影響骨折愈合[3]。重建鋼板與不規(guī)則鎖骨形態(tài)較難良好服帖。鎖定鋼板為一種內固定器材, 具備了鋼板螺絲釘內固定和生物學的外固定作用, 因此目前鎖定鋼板為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方法, 效果明顯。
鎖定鋼板, 是一種帶有螺紋孔的骨折固定裝置, 螺絲釘和鋼板為一體, 鋼板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角度固定裝置。鋼板的固定是不依靠骨摩擦力來實現連接, 而是完全依靠鋼板自身的交鎖結構來實現。與傳統(tǒng)鋼板的主要生物力學差異是后者依賴于骨-鋼板界面的摩擦力來完成鋼板對骨的加壓。解剖型鎖定鋼板用于鎖骨骨折, 由于螺釘與鎖定螺孔之間有螺紋鎖定, 外力是從骨皮質透過鎖定螺孔傳至鋼板, 鋼板與骨表面允許彼此分離, 留有一定間隙, 可以少或不剝離骨膜, 消除了鋼板與骨重壓接觸的不良作用, 既能極大保護皮質血運和骨膜生長, 最大限度的為骨折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利于骨折順利愈合, 又能避免了螺釘的松動和不穩(wěn)[4];此種鋼板已在術前根據鎖骨的生理弧度進行了預塑形, 無需再折彎, 可避免由于反復折彎導致的鋼板強度下降, 減少術后鋼板斷裂的發(fā)生率。骨折初步復位后即可直接放置, 縮短了手術時間;術后骨折端能夠得到良好的復位和維持位置的穩(wěn)定, 不需任何外固定, 早期即可行患肢功能鍛煉, 利于關節(jié)功能的快速恢復。
相較于傳統(tǒng)手術方法, 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鎖骨骨折固定牢固, 術后組織反應輕, 傷口愈合快, 并發(fā)癥少, 值得推廣應用。
[1] 袁子明.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43例.遼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1,32(3):251-252.
[2] 吳曉元.鎖定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的體會.醫(yī)學信息, 2011, 24(3):995-995.
[3] 任紅革,李林.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26例鎖骨骨折療效分析.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 2009,32(4):276-277.
[4] Wagner M.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Injury, 2003,3(4Suppl 2):B31-42.
462300 漯河市郾城區(qū)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