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曉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熊去氧膽酸與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住院及門診治療的122例NAFLD患者,按照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對照組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觀察組采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比較兩組總有效率及治療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與脾CT比值。結果 ①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61%,對照組為63.9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②兩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治療前,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肝與脾CT比值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熊去氧膽酸與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NAFLD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多烯磷脂酰膽堿。
[關鍵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熊去氧膽酸;多烯磷脂酰膽堿
[中圖分類號] R57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11-00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22 cases of NAFLD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May 2012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61 cases in ever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UDCA combined with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treatment. We compared total liver function, blood lipids, liver and spleen CT ratio and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1) Total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61%, the control group was 63.9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2) After treatment, ALT, AST, γ-GT, TG, TC of tw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liver and spleen 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treatment CT (P<0.05). ALT, AST, γ-GT, TG, T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hile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Conclusion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NAFLD clinical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alone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effect.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Ursodeoxycholic aci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和其他明確肝損害因素引起的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yōu)椴±硖卣鞯募膊?,以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及脂肪貯積為主要表現(xiàn)[1]。NAFLD是西方國家的一種常見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為20%~30%,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中有相對較高的患病率,能高達70%~90%[2]。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及代謝綜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趨勢,NAFLD發(fā)病率也逐年提高,已經成為我國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積極防治NAFLD對阻止疾病進展及改善預后有重要的作用[3]。我們采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61例NAFLD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住院及門診治療的122例NAFLD患者,診斷標準均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其中男97例,女25例,年齡24~59歲,平均(37.8±6.3)歲。將122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觀察組男50例,女11例,年齡25~56歲,平均(39.1±6.6)歲;對照組男47例,女14例,年齡24~59歲,平均(37.2±5.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4]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停止使用對肝功能及血脂有影響的藥物2周。對照組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28 mg,國藥準字H20059010]治療,456 mg/次,3次/d,共治療6個月。觀察組采用熊去氧膽酸(四川科瑞德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g,國藥準字H20123205)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即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熊去氧膽酸膠囊250 mg/次,3次/d,共治療6個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根據患者的特點制定飲食計劃,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
1.3效果評定標準
治療效果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其中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移酶(γ-G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接近正常水平,B超顯示NAFLD減少程度超過1級或肝與脾CT比值增加值超過0.2為顯效;治療后ALT、AST、γ-GT、TG、TC及HDL-C部分接近正常水平或者完全接近正常水平,B超顯示NAFLD出現(xiàn)輕微改善或肝與脾CT比值增加值超過0.1為有效;治療后ALT、AST、γ-GT、TG、TC及HDL-C無明顯改變,影像學檢查結果也無明顯變化為無效。顯效+有效為總有效[4]。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3討論
NAFLD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肝臟類疾病,與酒精性肝病類似,但患者無過量飲酒史,為代謝綜合征的一部分[5]。NAFLD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在肝臟病患者中發(fā)病率稍低于病毒性肝炎,此外,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逐漸西化,以上均促使NAFLD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升高趨勢,且發(fā)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6]。產生NAFLD的機制有如下幾個方面:①機體向肝臟中輸送游離性脂肪酸過多,使肝細胞對其攝取并用于合成TG量也出現(xiàn)相應增加,導致肝內有大量的脂肪蓄積;②當肝細胞合成TG的能力與分泌TG的能力不相當時,前者大于后者,可能會導致NAFLD;③當肝細胞線粒體內對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降低時,為了避免細胞內有脂肪酸蓄積中毒的現(xiàn)象發(fā)生,肝細胞會采用加速合成的方式易導致NAFLD;④當機體不能正常發(fā)揮合成或分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能時,降低了TG排泄量,導致脂肪大量在肝細胞中蓄積導致NAFLD[7]。
多烯磷脂酰膽堿是從大豆中高度濃縮提取的一種磷脂,多聚磷脂酰膽堿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為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細胞膜及亞細胞膜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膽堿與內源性卵磷脂有相同的化學結構,在人體內不能自身構成,但因其含有多種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及油酸,與體內的磷脂比較在功能上更有優(yōu)越性[8]。多烯磷脂酰膽堿在肝臟聚集,以整個分子主動與肝細胞及細胞器結合進入細胞膜,維持或促進不同組織及器官的許多膜功能,包括對膜結合酶系統(tǒng)活性進行調節(jié),使細胞膜的流動性增加,各種磷脂依賴性酶的活性能力提高,抑制細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使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增強,對肝細胞膜起到保護作用[4,9]。
熊去氧膽酸在正常人體中含量極低,不足總膽汁的4%,是腸道細菌作用于鵝脫氧膽酸生成的7-β位羥基異構體,與其他二羥基膽鹽比較,熊去氧膽酸的親水性更好[10]。此外,熊去氧膽酸能使血脂及膽汁酸的毒性降低,提高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對線粒體起到保護作用,使細胞凋亡及單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受到抑制,肝細胞脂肪浸潤減輕,加速膽固醇的轉化及排泄[11,12]。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為83.61%,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為63.9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治療前,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肝與脾CT比值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多烯磷脂酰膽堿的效果,能使NAFLD患者的血脂代謝及肝臟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玲燕,邵建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治療進展[J]. 胃腸病學,2013,18(1):58-61.
[2] 鄭盛,唐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治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117-119.
[3] 張建華,沈毅慧,劉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進展[J].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2,7(02Z):303-304.
[4] 施伎蟬,蔣賢高,何貴清,等. 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24):58-60.
[5] 尹秀梅,繆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13,19(17):3186-3189.
[6] 王曉敏,曠麗瓊,李瑞新,等. 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7):3002-3003.
[7] 柴尚玉,曲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進展及認識[J]. 世界臨床藥物,2013,34(8):454-458.
[8] 陸萬竹,張青. 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35-36.
[9] 鄔亞妙. 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J]. 中國藥業(yè),2008,17(11):71.
[10] 楊光,李娜,姜松琴. 凱西菜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0):203.
[11] 丁巧云,潘劍,俞海英,等. 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觀察[J]. 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33(3):209-211.
[12] 曾明曦,王一平,伍麗萍. 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統(tǒng)評價[J]. 中華消化雜志,2012,32(11):765-767.
(收稿日期:2014-01-03)
1.2方法[4]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停止使用對肝功能及血脂有影響的藥物2周。對照組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28 mg,國藥準字H20059010]治療,456 mg/次,3次/d,共治療6個月。觀察組采用熊去氧膽酸(四川科瑞德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g,國藥準字H20123205)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即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熊去氧膽酸膠囊250 mg/次,3次/d,共治療6個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根據患者的特點制定飲食計劃,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
1.3效果評定標準
治療效果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其中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移酶(γ-G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接近正常水平,B超顯示NAFLD減少程度超過1級或肝與脾CT比值增加值超過0.2為顯效;治療后ALT、AST、γ-GT、TG、TC及HDL-C部分接近正常水平或者完全接近正常水平,B超顯示NAFLD出現(xiàn)輕微改善或肝與脾CT比值增加值超過0.1為有效;治療后ALT、AST、γ-GT、TG、TC及HDL-C無明顯改變,影像學檢查結果也無明顯變化為無效。顯效+有效為總有效[4]。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3討論
NAFLD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肝臟類疾病,與酒精性肝病類似,但患者無過量飲酒史,為代謝綜合征的一部分[5]。NAFLD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在肝臟病患者中發(fā)病率稍低于病毒性肝炎,此外,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逐漸西化,以上均促使NAFLD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升高趨勢,且發(fā)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6]。產生NAFLD的機制有如下幾個方面:①機體向肝臟中輸送游離性脂肪酸過多,使肝細胞對其攝取并用于合成TG量也出現(xiàn)相應增加,導致肝內有大量的脂肪蓄積;②當肝細胞合成TG的能力與分泌TG的能力不相當時,前者大于后者,可能會導致NAFLD;③當肝細胞線粒體內對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降低時,為了避免細胞內有脂肪酸蓄積中毒的現(xiàn)象發(fā)生,肝細胞會采用加速合成的方式易導致NAFLD;④當機體不能正常發(fā)揮合成或分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能時,降低了TG排泄量,導致脂肪大量在肝細胞中蓄積導致NAFLD[7]。
多烯磷脂酰膽堿是從大豆中高度濃縮提取的一種磷脂,多聚磷脂酰膽堿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為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細胞膜及亞細胞膜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膽堿與內源性卵磷脂有相同的化學結構,在人體內不能自身構成,但因其含有多種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及油酸,與體內的磷脂比較在功能上更有優(yōu)越性[8]。多烯磷脂酰膽堿在肝臟聚集,以整個分子主動與肝細胞及細胞器結合進入細胞膜,維持或促進不同組織及器官的許多膜功能,包括對膜結合酶系統(tǒng)活性進行調節(jié),使細胞膜的流動性增加,各種磷脂依賴性酶的活性能力提高,抑制細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使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增強,對肝細胞膜起到保護作用[4,9]。
熊去氧膽酸在正常人體中含量極低,不足總膽汁的4%,是腸道細菌作用于鵝脫氧膽酸生成的7-β位羥基異構體,與其他二羥基膽鹽比較,熊去氧膽酸的親水性更好[10]。此外,熊去氧膽酸能使血脂及膽汁酸的毒性降低,提高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對線粒體起到保護作用,使細胞凋亡及單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受到抑制,肝細胞脂肪浸潤減輕,加速膽固醇的轉化及排泄[11,12]。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為83.61%,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為63.9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治療前,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肝與脾CT比值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多烯磷脂酰膽堿的效果,能使NAFLD患者的血脂代謝及肝臟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玲燕,邵建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治療進展[J]. 胃腸病學,2013,18(1):58-61.
[2] 鄭盛,唐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治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117-119.
[3] 張建華,沈毅慧,劉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進展[J].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2,7(02Z):303-304.
[4] 施伎蟬,蔣賢高,何貴清,等. 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24):58-60.
[5] 尹秀梅,繆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13,19(17):3186-3189.
[6] 王曉敏,曠麗瓊,李瑞新,等. 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7):3002-3003.
[7] 柴尚玉,曲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進展及認識[J]. 世界臨床藥物,2013,34(8):454-458.
[8] 陸萬竹,張青. 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35-36.
[9] 鄔亞妙. 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J]. 中國藥業(yè),2008,17(11):71.
[10] 楊光,李娜,姜松琴. 凱西菜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0):203.
[11] 丁巧云,潘劍,俞海英,等. 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觀察[J]. 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33(3):209-211.
[12] 曾明曦,王一平,伍麗萍. 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統(tǒng)評價[J]. 中華消化雜志,2012,32(11):765-767.
(收稿日期:2014-01-03)
1.2方法[4]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停止使用對肝功能及血脂有影響的藥物2周。對照組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28 mg,國藥準字H20059010]治療,456 mg/次,3次/d,共治療6個月。觀察組采用熊去氧膽酸(四川科瑞德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g,國藥準字H20123205)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即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熊去氧膽酸膠囊250 mg/次,3次/d,共治療6個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根據患者的特點制定飲食計劃,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
1.3效果評定標準
治療效果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其中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移酶(γ-G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接近正常水平,B超顯示NAFLD減少程度超過1級或肝與脾CT比值增加值超過0.2為顯效;治療后ALT、AST、γ-GT、TG、TC及HDL-C部分接近正常水平或者完全接近正常水平,B超顯示NAFLD出現(xiàn)輕微改善或肝與脾CT比值增加值超過0.1為有效;治療后ALT、AST、γ-GT、TG、TC及HDL-C無明顯改變,影像學檢查結果也無明顯變化為無效。顯效+有效為總有效[4]。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3討論
NAFLD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肝臟類疾病,與酒精性肝病類似,但患者無過量飲酒史,為代謝綜合征的一部分[5]。NAFLD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在肝臟病患者中發(fā)病率稍低于病毒性肝炎,此外,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逐漸西化,以上均促使NAFLD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升高趨勢,且發(fā)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6]。產生NAFLD的機制有如下幾個方面:①機體向肝臟中輸送游離性脂肪酸過多,使肝細胞對其攝取并用于合成TG量也出現(xiàn)相應增加,導致肝內有大量的脂肪蓄積;②當肝細胞合成TG的能力與分泌TG的能力不相當時,前者大于后者,可能會導致NAFLD;③當肝細胞線粒體內對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降低時,為了避免細胞內有脂肪酸蓄積中毒的現(xiàn)象發(fā)生,肝細胞會采用加速合成的方式易導致NAFLD;④當機體不能正常發(fā)揮合成或分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能時,降低了TG排泄量,導致脂肪大量在肝細胞中蓄積導致NAFLD[7]。
多烯磷脂酰膽堿是從大豆中高度濃縮提取的一種磷脂,多聚磷脂酰膽堿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為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細胞膜及亞細胞膜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膽堿與內源性卵磷脂有相同的化學結構,在人體內不能自身構成,但因其含有多種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及油酸,與體內的磷脂比較在功能上更有優(yōu)越性[8]。多烯磷脂酰膽堿在肝臟聚集,以整個分子主動與肝細胞及細胞器結合進入細胞膜,維持或促進不同組織及器官的許多膜功能,包括對膜結合酶系統(tǒng)活性進行調節(jié),使細胞膜的流動性增加,各種磷脂依賴性酶的活性能力提高,抑制細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使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增強,對肝細胞膜起到保護作用[4,9]。
熊去氧膽酸在正常人體中含量極低,不足總膽汁的4%,是腸道細菌作用于鵝脫氧膽酸生成的7-β位羥基異構體,與其他二羥基膽鹽比較,熊去氧膽酸的親水性更好[10]。此外,熊去氧膽酸能使血脂及膽汁酸的毒性降低,提高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對線粒體起到保護作用,使細胞凋亡及單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受到抑制,肝細胞脂肪浸潤減輕,加速膽固醇的轉化及排泄[11,12]。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為83.61%,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為63.9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治療前,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肝與脾CT比值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ALT、AST、γ-GT、TG、T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多烯磷脂酰膽堿的效果,能使NAFLD患者的血脂代謝及肝臟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玲燕,邵建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治療進展[J]. 胃腸病學,2013,18(1):58-61.
[2] 鄭盛,唐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治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117-119.
[3] 張建華,沈毅慧,劉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進展[J].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2,7(02Z):303-304.
[4] 施伎蟬,蔣賢高,何貴清,等. 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24):58-60.
[5] 尹秀梅,繆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13,19(17):3186-3189.
[6] 王曉敏,曠麗瓊,李瑞新,等. 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7):3002-3003.
[7] 柴尚玉,曲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進展及認識[J]. 世界臨床藥物,2013,34(8):454-458.
[8] 陸萬竹,張青. 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35-36.
[9] 鄔亞妙. 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J]. 中國藥業(yè),2008,17(11):71.
[10] 楊光,李娜,姜松琴. 凱西菜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0):203.
[11] 丁巧云,潘劍,俞海英,等. 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觀察[J]. 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33(3):209-211.
[12] 曾明曦,王一平,伍麗萍. 熊去氧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統(tǒng)評價[J]. 中華消化雜志,2012,32(11):765-767.
(收稿日期: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