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檢務公開方式的多樣化與正當化

      2014-05-20 09:41高一飛呂陽
      中州學刊 2014年3期
      關鍵詞:多元化

      高一飛++呂陽

      摘要:檢務公開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為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司法運行的公正性,而提出的對外公布檢察機關履行職責情況和有關信息的一項司法改革舉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檢務公開要堅持最大限度公開這一原則,在公開的內容上要考慮我國具體國情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公開的方式上要追求多元化與正當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fā)的相關文件,結合我國檢察實務,我國檢務公開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向利害相關人、訴訟參與人的直接告知公開;向民意代表以參與、參觀、旁聽的方式公開;向社會公眾的全面、廣泛的公開。為實現(xiàn)檢務公開方式的正當化,檢務公開應做到最大限度公開、方便人民群眾和有利于推進程序公正。

      關鍵詞:檢務公開;多元化;正當化;最大限度公開;正當程序

      中圖分類號:D9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4)03-0047-06

      一、引言

      檢務公開是指檢察機關依法向訴訟參與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公開與檢察職權相關的不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案件的活動和事項,它是我國檢察機關推行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開、提高司法透明度的一項重要舉措。檢務公開源于社會公眾享有的知情權。知情權雖然最初產生于言論自由權,但在國際公約和各國的立法例中,其已經成了一項獨立的權利,具有獨立的意義。這種意義在2008年2月國際社會達成的《亞特蘭大知情權宣言》中有明確體現(xiàn):“知情權是人類尊嚴、平等和公正的和平之基礎”,“知情權是一項基本人權”,“是公民參與、良好治理、行政效率、問責制和打擊腐敗、新聞媒體和新聞調查、人類發(fā)展、社會包容及實現(xiàn)其他社會經濟和公民政治權利的基礎”。我國自1998年提出“檢務公開”的概念以來,檢務公開制度建設經歷了初步規(guī)劃(1998年10月—1999年1月)、探索發(fā)展(1999年1月—2006年6月)、全面公開(2006年6月至今)三個發(fā)展階段。實踐證明,推行檢務公開,是檢察機關踐行群眾路線,滿足公眾知情權,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有效途徑。

      檢務公開與司法公開中的審務公開不同,審務公開的本質是審判管理性事務的公開,而檢務公開的本質是檢察信息公開或者說檢察公開。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2月印發(fā)的《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中將司法公開的外延界定為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zhí)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和審務公開六個方面,其中“審務公開”是指人民法院的審判管理工作以及與審判工作有關的其他管理活動應當向社會公開。檢務公開卻不是檢察管理事務的公開。1998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fā)了《關于在全國檢察機關實行“檢務公開”的決定》(以下簡稱《檢務公開規(guī)定》),該決定向社會公布了檢務公開的10個方面的內容。從這10個方面的內容來看,檢務公開是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開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就內涵而言,檢務公開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一部分,包括檢察機關事務信息的公開和執(zhí)法信息的公開。

      我國目前還沒有信息公開法。雖然早在1979年《刑事訴訟法》中就有大量關于檢察機關的信息應當告知相關當事人的內容,但那時我國法制建設正處于逐步恢復階段,《刑事訴訟法》僅從訴訟推進的需要這個角度保障當事人的“知悉權”,其并沒有從“公民有權了解政府”的知情權和檢察機關的信息公開義務的角度來規(guī)范檢務公開。2007年1月國務院通過、2008年5月1日起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我國第一個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的行政法規(guī),但該法規(guī)中的信息公開主體是“行政機關”。因此,我國檢察機關的信息公開尚缺乏法律依據。我國的檢務公開是通過檢察機關自身頒布司法解釋性質的規(guī)范性文件來推進的。《檢務公開規(guī)定》首次提出了“檢務公開”的概念,其第3條提出了“采取多種形式實行‘檢務公開”的要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許多國家開始探索推行電子政務這種高效、快捷、低廉的政務公開方式,我國檢察機關也逐步嘗試進行電子檢務建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檢務公開方式還應不斷創(chuàng)新,出現(xiàn)更加多元、適當?shù)那馈1疚膶π聲r期檢務公開方式的多樣化及其內在正當性進行探討,希望能對我國檢務公開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檢務公開方式的多樣化:對不同對象

      采用不同的公開方式依據所針對的對象不同,檢務公開方式可以有三種選擇:向利害相關人、訴訟參與人的直接告知公開;向民意代表以參與、參觀、旁聽的方式公開;向社會公眾的全面、廣泛的公開。

      (一)向利害關系人“點對點”地告知公開

      向利害關系人的告知公開,是指檢察機關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將案件情況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告知案件當事人、訴訟參與人、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公開方式。告知公開按照是否需要送達法律文書可分為須送達法律文書的告知公開和無須送達文書的告知公開。無須送達文書的告知公開,可以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但必須做好相關記錄工作,以便歸檔備查。告知公開的對象主要包括舉報人、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也包括其辯護人或代理人,為了行文方便,不一一說明)。

      1.對舉報人的告知

      檢察人員應當根據訴訟階段的不同,對舉報人進行相應的告知,具體包括案件分流告知、立案告知和結案告知?,F(xiàn)實中很多舉報人并不具有專門的法律知識,他們對于哪個機關對自己所舉報案件有管轄權并不知曉,為了提高辦事效率、使案件得到及時偵破,檢察機關應當告知舉報人具體受理舉報的機關。對屬于檢察機關管轄的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等案件,受理舉報的檢察人員應當告知舉報人案件的具體處理部門、相關聯(lián)系方式等。對于檢察機關沒有管轄權的案件,檢察機關受理舉報后應轉交其他機關辦理,并將轉交事項告知舉報人。檢察機關通過舉報人的舉報對案件進行初查后,認為符合立案標準的,應當告知舉報人已經立案。對于那些不予立案的情況,檢察機關應當告知舉報人不服處理、提請復議的具體程序。案件偵查終結后,檢察機關應當把所查清的犯罪事實、難查清的事實、犯罪人觸犯的法律條款、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等及時答復舉報人,以取得理解,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①

      2.對被害人的告知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直接受害者。檢察機關應當告知被害人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案件進展狀況等,為被害人行使訴訟權利提供保障。對被害人的告知可在《檢務公開規(guī)定》中找到依據,告知內容包括該規(guī)定第6條明確的8項權利②和2項義務③。

      3.對犯罪嫌疑人的告知

      整個刑事訴訟都是圍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展開的。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作為被追訴人,其人身自由經常受到限制。只有檢察機關主動告知相關信息,犯罪嫌疑人才能及時、有效地行使辯護權。《檢務公開規(guī)定》中規(guī)定檢察機關在偵查起訴階段要告知犯罪嫌疑人有獲得法律幫助、委托辯護人、申請回避、申請取保候審等12項權利和如實回答、接受檢察人員的訊問、搜查、扣押等偵查行為的義務。需要注意的是,對犯罪嫌疑人的告知,除了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外,還應當告知相應的法律依據。如檢察機關對于自偵案件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之前,就應向犯罪嫌疑人發(fā)放告知其享有相關權利的書面的權利告知卡。④檢察機關在訴訟程序的開始階段就應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告知,如在偵查機關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第一次訊問后,就應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聘請律師的權利。

      舉報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利害關系人是與案件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人員,他們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存在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對利害關系人進行“點對點”的告知公開是進行檢務公開的第一步。此外,向利害關系人公開,還要注重效率,做到及時告知。

      (二)向特定民意代表公開

      檢務信息向民意代表公開,包括吸納民意代表以人民監(jiān)督員身份參與審查案件,邀請民意代表到檢察機關參觀,允許民眾旁聽聽證程序等內容。

      1.向人民監(jiān)督員公開

      我國檢察機關歷來扮演著“法律監(jiān)督者”的角色,但誰來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這一問題一直沒能得到解決。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回答了這個問題。由民眾擔任人民監(jiān)督員對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進行監(jiān)督,不僅解決了誰來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的問題,而且使檢察權的運行過程更加透明。讓民眾參與司法活動的主要意義就在于發(fā)揮普通民眾的常識在司法中的功能,以此糾正專業(yè)人士的偏執(zhí)與悖謬。⑤根據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關于實行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規(guī)定》,我國檢察機關對人民監(jiān)督員公開的信息內容可以概括為“七個方面”“兩種情況”(詳見該規(guī)定)。此外,有關案件的性質、主要證據目錄、辦理案件的程序、擬處理決定(意見)的理由和依據也應向人民監(jiān)督員公開。

      2.向參加聽證旁聽的民眾公開

      允許社會公眾旁聽聽證程序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的體現(xiàn)。早在200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人民檢察院辦理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規(guī)則(試行)》中就有對聽證旁聽的規(guī)定,其中“允許公民旁聽”“新聞記者可以旁聽和采訪”等規(guī)定,已經達到了法院庭審公開的開放程度,應當繼續(xù)予以堅持。

      3.向參加檢察開放日活動的民意代表公開

      檢察開放日活動,是檢察機關為了推進陽光檢務而不定期邀請人大代表、媒體記者、網站版主、社區(qū)群眾、高校學生等走進檢察機關,與檢察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檢察工作人員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的一種檢務公開方式。自2009年以來,我國檢察系統(tǒng)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tǒng)一部署,從最高人民檢察院到各地人民檢察院,每年都有一天開放日活動。“開放日”并不是日常性的,也不是針對所有人的,似乎有作秀之嫌。但應當看到,檢察開放日活動的本質是:由公共機構選擇專門時間,將平時不能開放的那部分場所向社會特定人員開放,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機構開放。其意義在于:一是彌補日常開放的缺憾。公共機構的辦公場所可以分為接待服務場所、對外事務辦理場所和內部工作場所。公共機構的內部工作需要安靜、獨立的環(huán)境,甚至于工作過程可能需要對外保密,因而其內部工作場所不可能整天處于民眾的注視下。而開放日活動可以使內部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暫時放慢手頭的工作,讓民眾參觀其工作的過程;或者放下手頭的工作向民眾介紹其工作的程序和情況。從最大限度開放的角度而言,這一開放過程是日常開放所不能代替的。二是開放日活動可以將公共機構的日常工作中并不面向公眾的內容,有計劃地進行集中開放。檢察機關負責的審查批捕、提起公訴、法律監(jiān)督等工作量大、程序復雜,其不可能將整個工作過程對外開放,而開放日活動可以將檢察機關有計劃整理的長期以來立案、執(zhí)行的工作情況(成績和問題)向民眾集中展示,起到“一次展示,全面了解”的作用。三是開放日活動中檢察機關可以在民眾參觀之后以座談會的形式,聽取民意代表的意見并當場或者事后予以反饋。這不僅使民眾對檢察工作進行了監(jiān)督,而且使他們通過觀察和溝通而了解、理解了檢察工作,從而增強了對司法的信任。

      檢察開放日活動是中國節(jié)日文化在機構開放中的體現(xiàn),是中國特色的機構開放制度創(chuàng)新。與國外媒體或個人起訴公共機構、要求進入某一場所不同,在開放日,檢察機關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邀請民眾代表參觀其工作場所并聽取意見、接受監(jiān)督。檢察開放日活動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和諧及協(xié)商文化的特點,發(fā)揮了其他機構開放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向社會公眾公開

      公開的目的是使社會廣為知曉,因而任何民眾都有可能成為檢務公開的對象。檢察信息向社會公眾公開主要可采取展示公開、以發(fā)布文件的方式公開、通過新聞媒體公開三種形式。

      1.展示公開

      展示公開即檢察機關向訴訟參與人和社會公眾展示與檢察業(yè)務相關的規(guī)定和事項,可分為傳統(tǒng)展示公開和電子展示公開兩種類型。傳統(tǒng)展示公開是指檢察機關通過設置專欄、制作牌匾或圖表、印發(fā)小冊子等形式公布檢務信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傳統(tǒng)展示公開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檢務公開的現(xiàn)實需求。首先,宣傳欄的公開輻射范圍比較狹小。檢務宣傳欄、檢務公開欄大多設立在檢察機關的辦公地點,通常沒有人為了獲取檢務信息而專門到檢察機關去看宣傳欄、公開欄、電子屏幕等。并且,專欄、公開欄上的信息更新速度慢,公開的內容有限,公眾需要的檢務信息可能無法通過宣傳欄及時獲取。隨著網民數(shù)量的增長和網絡的普及,檢務公開還應采用電子展示的方式?!霸诂F(xiàn)代信息爆炸的社會,沒有網絡方式的公開,在有的情況下與不公開沒有任何區(qū)別。”⑥具體而言,檢察機關應當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通過建設信息化平臺、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公布檢務信息。

      2.以公報、公告、文件發(fā)布等方式公開

      公報、公告是國家機關面向全社會發(fā)布重大事件或重要決定的報道性公文。除了發(fā)布公報公告、在報紙上刊登公報公告、將公報公告層層送達各級檢察機關之外,今天,檢察機關還應充分認識到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公報公告的重要性。各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在網絡上設立專門的門戶網站,門戶網站中設公報公告一欄,對檢察機關發(fā)布的公報公告進行刊登,供社會民眾登陸、查詢。

      3.以新聞發(fā)布、媒體報道的方式公開

      檢察機關可以以新聞發(fā)布的形式進行檢務公開,如定期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需要提前告知媒體、布置場所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比較消耗時間。相比之下,通過媒體直接發(fā)布新聞是一種更加簡便、快捷的公開方式。檢察機關可以選擇自己在媒體上刊登文章,直接對檢察工作的部署、重大業(yè)務決策、工作經驗、新出臺規(guī)定等進行宣傳,也可以協(xié)助媒體發(fā)表報道檢察信息的新聞稿。

      三、檢務公開方式的正當化

      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化,人民群眾對檢務公開方式的規(guī)范化、正當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檢務公開方式應當在促成公開的最大化、方便民眾、體現(xiàn)程序公正方面發(fā)揮其特有的作用。

      (一)公開方式應當能促成最大限度的公開

      檢務信息應進行最大限度的公開,其范圍應面向可能提出公開要求的每個人。公眾有權“知道他們的政府在忙些什么”,這已為許多國際公約所肯定。如《美洲人權公約》第13條規(guī)定:“公民普遍享有知情權,政府必須為該權利的行使提供機制?!薄秮喬靥m大知情權宣言》第4條指出,“信息公開應成為準則,保密應被視為例外”,并提出了信息公開豁免的具體要求。

      “最大限度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個原則,它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公共組織所持有的一切信息都應當可以公開,除非由于維護公共利益需要而必須優(yōu)先考慮信息保密。檢務公開的本質是政府信息公開。在立法體系上,檢務公開應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信息公開法》或《信息自由法》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但鑒于檢察機關這一執(zhí)法機關的特殊性,許多國家在不違背信息公開法的前提下頒布了關于檢察機關信息公開的專門法規(guī)。如1971年美國聯(lián)邦司法部頒布了《處理媒體關系的指南》(1975年修訂),其中要求以“最大限度公開”為基本原則,在保障“政府執(zhí)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⑦我國應根據公共機構信息公開的階段和程度,適時出臺《信息公開法》,對公共機構信息公開的方式、事項、例外情況等作出統(tǒng)一規(guī)定。我國檢察機關應依法逐步擴大檢務公開的范圍,加大公開內容的深度,逐步實現(xiàn)從檢察制度、規(guī)范、重大事項、檢務文書等的公開向檢務決策過程公開的擴展。同時,要把握好“度”的問題,所采取的檢務公開方式應有助于實現(xiàn)民眾知情權與特定信息保密之間的平衡。

      (二)公開方式應當體現(xiàn)方便民眾

      推行檢務公開的目的是實現(xiàn)訴訟參與人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與監(jiān)督權,因此,檢務公開應當體現(xiàn)便民的特點,要針對不同群體對信息公開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公開方式。針對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應當及時告知其享有獲得法律幫助、委托辯護人、申請回避、申請取保候審、要求解除強制措施等權利和如實回答、接受檢察人員的訊問和搜查等義務,使犯罪嫌疑人對自己所處的訴訟階段和權利義務有清楚的了解,以便及時行使訴訟防御權。在告知犯罪嫌疑人時,要遵從及時、高效的原則,在打擊犯罪的同時兼顧程序公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權。針對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檢察機關可以在辦公場所設立案件辦理情況查詢終端或在網絡平臺上建立案件辦理情況專頁,使律師能夠通過網上預約而在查詢終端或網絡平臺上查詢案件進度和閱卷。針對普通民眾,檢察機關可以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舉案說法、專題報道、講座等活動,向社會公眾介紹檢察機關的相關信息。為了密切聯(lián)系群眾,檢察機關要更加重視在基層開展檢務公開活動,如開展檢務進社區(qū)、義務法律咨詢等活動,向民眾發(fā)放《檢察機關便民利民手冊》等。在少數(shù)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除用漢語公開之外,檢察機關還要同時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進行檢務公開。

      當前,網絡已成為公眾行使“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方便民眾獲得檢務信息,我國檢察機關應進一步推行電子檢務公開。近年來,我國檢察網站建設突飛猛進,相當一部分檢察機關建立了門戶網站并設有專門的檢務公開板塊。網絡平臺很好地發(fā)揮了公開檢務信息的作用,但目前我國各個地區(qū)檢察機關門戶網站建設情況很不平衡,東西部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許多檢察機關的網站信息更新較慢甚至重要的工作不上網公開,使公眾很難在檢察機關的門戶網站上尋找到有效信息。一些基層檢察院甚至把門戶網站建設當作上級交辦的任務,而忽視了門戶網站向社會公眾傳遞檢務信息、反饋監(jiān)督意見的功能。

      門戶網站是檢察機關發(fā)布檢務信息的權威平臺,各級檢察機關應當重視網站信息的及時更新,實現(xiàn)與民眾的信息互動,把門戶網站建成便民平臺,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信息宣傳的層面上。近年來,湖北省檢察院要求全省檢察網站實現(xiàn)9項功能,即征求意見和受理功能,申訴和舉報功能,在線互動功能,信箱功能,文件檢索功能,咨詢問答功能,網上展覽功能,站內搜索功能,鏈接功能。⑧湖北省檢察院的這一做法值得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制度化推廣。另外,檢察機關的門戶網站建設要注重網站版面設計,檢務公開信息板塊、時事要聞板塊的設置要醒目,以方便民眾查找相關信息。

      (三)公開方式應當有利于推進程序公正

      以檢務公開的方式推進程序公正主要體現(xiàn)在聽證程序中。聽證程序源于英國普通法的自然公正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檢察機關在作出重要決策時采取聽證的方式,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和利害相關人的意見,對案件進行公開審查。當前,很多國家(英美法系國家或者大陸法系國家)在審判前、審判中都有專門的司法審查。如美國法官為確定是否需要對被捕的犯罪嫌疑人實施羈押而舉行“初次出庭”活動;德國偵查法官在審判前對程序性問題進行司法審查;法國設有專門的預審法官,對重罪、某些輕罪及違警罪進行預審,以決定是否對被指控人實施羈押。相比較而言,我國檢察機關通過審查批捕來決定犯罪嫌疑人在審判前是否被長期羈押,具有程序裁判性;作出不起訴決定意味著不把案件交由法院審判,具有司法上的終局性;申訴審查決定了是否把已生效的案件向法院提出再審抗訴,具有實體問題裁決性??梢姡覈鴻z察機關所開展的業(yè)務工作帶有一定的司法審查色彩,實為“準司法活動”,而司法活動的基本特征就是公開。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捕、作出不起訴決定、處理申訴案件等工作中,引入聽證程序,進行司法審查,這相當于在審前階段構建起了一種類似于“控、辯、審”三方組合的法庭審理結構。⑨《世界人權宣言》第10條規(guī)定:“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以確定他的權利和義務并判定對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可見,我國檢察機關的聽證程序公開,實際上是程序性裁判的公開。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要求,我國檢察機關進行的聽證包括不起訴聽證和申訴聽證兩種。當前,有的地方檢察院還在試點審查批捕聽證,但這一做法尚缺乏法律上的依據。在檢察實踐中,社會公眾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與案件處理結果有著密切關系的人,他們并不完全了解檢察機關何以作出批捕、不起訴、申訴處理等決定。檢察機關以聽證的方式進行司法審查,讓案件當事人和偵查機關參與到檢察決策中來并聽取雙方意見,可以避免檢察機關作出處理決定的片面性,同時增強檢察程序的公正性。聽證程序雖然會消耗一定的司法資源,但總體上看,其能夠提高訴訟效率。以審查批捕為例,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審查批捕的時間為7天,但在檢察實務中,審查批捕需要三級審批,7天時間常常不夠用。如果檢察人員以聽證的方式對是否應當批捕進行司法審查,聽取偵查人員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的意見,就有助于檢察人員高效率、準確地作出決定。基于以上理由,筆者認為,我國要進一步推進不起訴聽證公開和申訴審查聽證公開,將實踐中正在試點的批捕公開聽證制度化,實現(xiàn)檢察機關執(zhí)法程序的正當化。

      聽證公開的實現(xiàn)有賴于聽證旁聽制度的完善。筆者認為,我國檢務公開中的聽證旁聽,應當借鑒法院的庭審公開機制,保障普通民眾有權旁聽聽證程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聽證程序的作用。首先,允許公民參與聽證旁聽,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合理配置旁聽權。檢務公開實踐中聽證場所的空間有限,不能滿足所有人參與旁聽的需求,只有以隨機的方式選擇、確定旁聽人員,才能體現(xiàn)出旁聽的公正性和激發(fā)公民參與旁聽的積極性。借鑒庭審旁聽機制,可以考慮不對旁聽人員進行身份審查,除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案件,普通民眾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證件,只需經過安全檢查就可以進入聽證程序現(xiàn)場。其次,法庭審理案件有專門的庭審場所并設有專門的旁聽席,而檢察機關內部沒有專門、固定的聽證場所,旁聽場所更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檢察機關除了隨機選擇參加旁聽的民眾外,還應合理安排聽證場所。最后,檢察機關在聽證程序開始之前采用何種方式告知普通民眾,通過何種途徑進行預先公告,預先公告的期限有多久,這些問題都急需解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檢察機關很少啟動聽證程序,一些地方檢察院即使實施了聽證程序,也往往以封閉的方式進行。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當將擬聽證的案件在公開聽證3天前通過書面、檢察機關門戶網站等方式、渠道,向社會發(fā)布擬聽證的案件名稱、聽證時間和地點等內容。

      四、結語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推行權力運行公開化、規(guī)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信息公開是對所有公共權力運行的基本要求,而要真正實現(xiàn)信息公開,就必須進一步完善公開機制,創(chuàng)新公開方式,確保各項公開措施落到實處。對當事人進行“點對點”的檢務信息公開,將涉及檢察工作特殊程序和特殊內容的信息通過邀請民意代表參加案件審查、參觀辦公場所、參與聽證旁聽的方式進行公開,這些檢務公開方式都是適當?shù)?,也是正當?shù)?。遵循“最大限度公開”這一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檢察機關還應特別重視網絡形式的檢務公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國家都在傳統(tǒng)信息自由立法的基礎上制定了電子信息自由法、電子政府法等法律,提出了“直接政府”“電子政府”等概念。以電子形式公開信息可以使公共機構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更重要的,它是當代公權力運行的新義務,是人民知情權的新內容。當前在我國,有的公共信息在名義上是公開的,但公眾要獲得這些信息還需要持證件到特定機構進行申請查閱、復制等,程序繁雜,費時費力。信息公開在將來的發(fā)展趨勢應當是:各類應當公開的公共信息,一般情況下都應及時在網絡上予以公布。

      我國2013年12月26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規(guī)則》中規(guī)定檢察機關要加強外部監(jiān)督,進一步完善檢務公開制度,推行網上公開、網上查詢等措施,加強網絡新媒體公開平臺建設,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輿論監(jiān)督,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據此,各級檢察機關應當通過網絡建立信息化平臺和門戶網站,及時公布最新公告和重要信息,更新網頁內容。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1月頒布了《關于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lián)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guī)定》,這為電子形式的司法公開提供了依據和指南。檢察機關也應當出臺類似文件,推進和規(guī)范電子形式的檢務公開。

      英國著名法官丹寧勛爵曾言:“正義不僅要實現(xiàn),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和步驟去實現(xiàn)?!雹鈾z察機關推行檢務公開,就是在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正義。在今后的檢務公開實踐中,檢察機關要堅持“最大限度公開”這一原則,在公開的內容上要考慮我國具體國情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公開的方式上要追求多元化與正當化,使檢察機關通過檢務公開而真正實現(xiàn)執(zhí)法公正、執(zhí)法為民,全面提高檢察機關的執(zhí)法公信力。

      注釋

      ①參見粟暢:《論刑事訴訟中舉報人的權利保護》,湘潭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3頁。②這8項權利具體包括: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申請回避的權利,請求立案的權利,對不起訴決定申訴的權利,要求賠償損害的權利,申請補充鑒定的權利,申請重新鑒定的權利,請求抗訴的權利。③即如實向司法機關陳述案件事實的義務和接受司法機關對其進行人身檢查的義務。④參見唐波:《檢務公開的法理基礎與制度探索》,《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⑤龍宗智:《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有關問題探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⑥楊永純、高一飛:《比較視野下的中國信息公開立法》,《法學研究》2013年第4期。⑦王敬波:《陽光下的陰影:美國信息公開例外條款的司法實踐》,《比較法研究》2013年第5期。⑧李鐵柱:《檢察網站:平靜中等待突破》,《檢察日報》2012年2月8日。⑨陳瑞華:《程序性制裁理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第236頁。⑩[英]丹寧勛爵:《法律的正當程序》,李克強等譯,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頁。

      責任編輯:鄧林

      猜你喜歡
      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數(shù)字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yè)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新時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
      多元化——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對外并購:數(shù)量下降,結構日益多元化
      多元化多層次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與實踐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當代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武川县| 汤阴县| 囊谦县| 许昌县| 万源市| 鄂伦春自治旗| 乡宁县| 商水县| 贵南县| 长沙县| 洛宁县| 绥宁县| 芦溪县| 德庆县| 望谟县| 卓尼县| 上杭县| 壤塘县| 莎车县| 来凤县| 阜阳市| 宁波市| 柏乡县| 广宁县| 新密市| 潞城市| 横山县| 乐清市| 巴楚县| 田阳县| 泾源县| 青河县| 晴隆县| 奉化市| 海晏县| 阳西县| 宜阳县| 和顺县| 措美县| 安多县|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