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跨領域的關鍵時刻

      2014-05-24 15:47:10加拿大喬恩巴格利
      中國遠程教育 2014年9期
      關鍵詞:雜志領域期刊

      □ [加拿大]喬恩·巴格利

      白曉晶 殷 蕾 譯

      跨領域的關鍵時刻

      □ [加拿大]喬恩·巴格利

      白曉晶 殷 蕾 譯

      《學習發(fā)展雜志》發(fā)文認為,基于技術(shù)的教育已被推到了教育變革的風口浪尖。當前“大規(guī)模開放網(wǎng)絡課程”MOOC(中文簡稱“慕課”)席卷全球,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教育者都將其視作節(jié)約教育成本的有效途徑。然而迄今為止,對MOOC影響的評價研究尚不成熟,這種學生數(shù)量龐大但只配備少量教師的教學模式可否廣泛適用尚待商榷。MOOC的課程設置和評價還未將發(fā)展中國家的需求考慮其中。本期雜志的重點在于,不但強調(diào)了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現(xiàn)狀,還突出了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需求,期望可以為MOOC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可行的建議。

      MOOC;遠程教育;跨界領域;關鍵時刻

      一、學習與發(fā)展的跨界領域

      許多雜志都涉及教育和發(fā)展這一主題,重復聚焦這一話題早已形成業(yè)內(nèi)共鳴。澳洲杰出研究項目(ERA,ExcellenceofResearchforAustralia)提供了一份期刊統(tǒng)計列表,將與此相關的信息來源進行了十分全面的說明。從2008-2010年,此項目對20712個學術(shù)期刊進行了調(diào)查,其中有1371個標題中出現(xiàn)“教育”一詞,“教育的”105個,“發(fā)展”293個,“學習”132個。在搜索的結(jié)果中排除一些主題如“認知”和“兒童發(fā)展”之后,15種雜志仍然涉及以下主題:國際化發(fā)展7個,全球發(fā)展2個、社區(qū)發(fā)展2個,教育發(fā)展1個,學習與發(fā)展1個,開放學習2個。在ERA列表中,還有150種期刊涉及“教育技術(shù)”和“技術(shù)”這兩個主題。標題中出現(xiàn)“通訊/通訊技術(shù)/技術(shù)”的有67個,“信息技術(shù)/技術(shù)”51個,“教學/教學的”16個,“遠程教育/學習”10個,“教育技術(shù)/媒體”6個。同時,SCImago(SCImago是國際知名的期刊信息分析平臺。)項目(2011)對19708種雜志進行了歸類,把573種雜志歸屬于“教育”。當然,對這些主題的討論,我們并不僅僅局限于標題中包含它們的雜志。例如,“教育技術(shù)文摘庫”(2011)列舉了786種雜志,其內(nèi)容中都涉及到有關教育技術(shù)的主題??v觀以上所有雜志的主題,如果用一個比較恰當?shù)脑~來形容目前雜志的出版,那就是:巴別塔(Babel)?。ㄔ~匯源自圣經(jīng),在此形容有關教育與發(fā)展方面雜志出版及有關主題的眾多與繁雜。)

      作為讀者,應該如何分辨這些名目繁多、目不暇接的主題呢?有以下幾種解決方案,一是關注自身領域內(nèi)的期刊,如《加拿大教育與技術(shù)雜志》(Cana?dianJournalofEducation&Technology)、《土耳其在線遠程教育雜志》(TOJDE是一款電子季刊。聚焦遠程教育和開放學習的實踐問題,為全球相關主題提供理論、研究和信息服務。)(TurkishOnlineJournal ofDistanceEducation)。二是關注具體的子范疇的期刊,如《教學設計應用》(《TheJournalofAppliedInstructionalDesign》雜志旨在彌合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它鼓勵和培養(yǎng)實踐者進行反思,促進實踐者和學者之見開展合作。其論文刊發(fā)要求為關注教學設計領域,研究與實踐相結(jié)合。)(AppliedIn?structionalDesign)、《信息技術(shù)和殘疾人》(Infor?mationTechnologyandDisabilities)。三是關注特定學科的期刊,如《藥學實踐與研究》、《電腦音樂研究》。讀者可以借助ERA和SCImago提供的期刊學術(shù)影響評級選擇期刊,當然這種方法也不一定完全可靠。譬如2010年,ERA項目廢棄了兩種年度期刊排名,原因是ERA將每種期刊按照ABC進行評級,那些評級較高的期刊在專業(yè)領域內(nèi)的聲譽并不是最好的,因此ERA采取了上述舉措(Howard,2011)。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涉及遠程教育領域,業(yè)內(nèi)的十大期刊在ERA排名中定級較低,追其原因還是在于主流學術(shù)對于遠程教育的研究興趣與關注度不夠。

      就現(xiàn)有教育技術(shù)文獻而言,還未有研究將教育評價方法作為核心關注點。通過分析有關會議和期刊的文獻,Latchem等(1999,2006)發(fā)現(xiàn)在1995和2004年間,業(yè)內(nèi)普遍忽視教學設計和評價的研究。Bag?galey(2012)通過分析1985至2009年間期刊中作者使用的關鍵詞,以更加形象的方式說明了上述現(xiàn)象(如圖1)。從圖1可以看出,與教育技術(shù)相關的文獻中,將“評價”和“教學效果/設計”作為關鍵詞的文獻數(shù)量在持續(xù)下降,并且“質(zhì)量”一詞至少在25年中都不是教育技術(shù)文獻的主要關注點。

      圖1 “教學設計”和“評價”作為關鍵詞的研究文獻變化圖資料來源:Baggaley(2012p.29))

      然而對于這些領域,早在九十年前研究與實踐社區(qū)發(fā)展中就闡述了教育媒體的原理(James,1996a, b)。從那時起,將原本獨立的學習和發(fā)展領域整合到地區(qū)、學科和興趣方面,讓學習和發(fā)展自身的研究領域愈加模糊。當今,特別是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有多少遠程教育實踐者能夠意識到繼承早先有關學者和實踐者在著作中闡述的有關社區(qū)發(fā)展方面提及的精神?有多少人熟悉在社區(qū)發(fā)展和國際發(fā)展領域,不同分類下(labels)采用的同一種處理方法(ap?proaches)?有多少人忽視了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培訓領域)方面的共享課程?又有多少人忽視了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需求,僅僅盯著發(fā)達國家的問題(Baggaley,2012)?當今社會,這些領域內(nèi)所分享的教育原則所凝聚的共識并不多,研究聚焦面也較窄。

      我們還注意到,大量的期刊涵蓋學習、發(fā)展及其潛在的問題,因此很難有新的期刊再去填補空白。同時,許多期刊都對國家發(fā)展、社區(qū)發(fā)展和遠程教育的顯著差別進行了探討,但是還需要深度聚焦?!秾W習發(fā)展雜志》認為需要更加明確這些差別,并表明該雜志會在多樣化全球格局下關注社會經(jīng)濟方面的學習。過去五年,遠程教育期刊如《開放和遠程學習國際評論》(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 DistanceLearning),對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問題關注度有所上升。一些學者和在西方遠程教育雜志中處理亞洲主題的特約編輯們都十分愿意看到有關遠程教育基礎要素重要性的選題,例如有關東南亞婦女在家學習所面臨的社會文化壁壘等。當然,我們對新興國家中出現(xiàn)的教育問題關注度還遠遠不夠,還需對“發(fā)展中的學習”領域中的許多問題進行研究。

      二、關鍵時刻

      將全球發(fā)展、社區(qū)發(fā)展與全球遠程教育文獻研究相融合這一需求已經(jīng)迫在眉睫。經(jīng)過二十年的研究和發(fā)展,隨著“大規(guī)模開放網(wǎng)絡課程”(MOOC,中文簡稱“慕課”)異軍突起,在線遠程教育突然獲得主流教育界的大力支持。自2012年以來,許多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和學院推出了特色在線課程,這些課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在線參加(Daniel,2012; Baggaley,2013),這場世界范圍內(nèi)的課程營銷大戰(zhàn)助推了整個MOOC的迅速發(fā)展。先前也曾有過類似的教育引爆點,如20世紀60年代,為解決授課教室過度擁擠問題,學校在相鄰教室內(nèi)安裝了閉路電視,學生可以實時觀看教師講座;20世紀70年代,當廣播媒體被大眾廣泛認可和接受后,廣大市民可以借助這種媒介收聽講座?;谠缙诘倪@些舉措,有關教學設計、學習支持、師生互動和全球的教育方法等大量理論和實踐指導文獻開始涌現(xiàn)(例如, Laurillard, 2002,2012;Tait,2003;Carr-Chellman,2005;Kou?mi,2006);而如果MOOC設計師能夠借鑒這些早期遠程教育研究者的經(jīng)驗,也許他們的大規(guī)模開放網(wǎng)絡課程能夠事倍功半。

      然而,迄今為止這種愿望并未變成現(xiàn)實?;魻栴D(2012)觀察到:“令人倍感不安的是,沒有任何一個MOOC的主要供應商聘請接受過教學設計、學習科學、教育技術(shù)學、課程設計訓練的人員或者其他教育專業(yè)人士來幫助他們進行課程設計。他們雇用了很多程序員、招聘了許多教師,這些從業(yè)人員可能懷著各種動機來參與這些開放教育實踐。edX,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聯(lián)手出資6,000萬美元創(chuàng)建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僅聘用了一名雇員協(xié)助進行課程開發(fā)……”

      早期的MOOC倡導者也認為,原有的教學設計、學習支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原則似乎并未同步進入MOOC時代,或者說現(xiàn)有MOOC的教育方法或原則主要來自電氣工程學科,這些課程開發(fā)人員也許從未接觸過教育文獻?;谏衔乃接懙膶W術(shù)文獻的評級來說,后一種解釋似乎更站得住腳。

      MOOC設計者對以往教育經(jīng)驗的漠視也使得許多不良后果開始顯現(xiàn)。以剛剛發(fā)布的由Liyanagu?nawardena等(2013)撰寫的45篇早期MOOC評估報告綜述為例。許多早期MOOC提供商在處理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的情況以及為大規(guī)模參與的學生評定成績時,采取學生互教和互評的方式。2013綜述中強調(diào),這樣的方式對學生來說“可能具有挑戰(zhàn)性甚至壓倒他們”,這種缺乏教師監(jiān)督從而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在網(wǎng)絡教育中比比皆是:諸如“激烈的辯論言詞、摻雜感情以及不禮貌行為”等諸多讓人無法接受的舉止。在發(fā)展中國家,遠程教育已被定義為二流的教育形式(Laaser,2006;DoungVuthetal.,2007;Chen Li&WangNan,2010;Wikramanayakeetal., 2010),而不加批判地采納MOOC可能會加重這一偏見。

      對于遠程教育緣何在新興世界中口碑較差,Gu?lati(2008)組織專門的團隊進行了總結(jié):雖然發(fā)展遠程教育的目標是實現(xiàn)教育機會平等,讓教育輻射到弱勢群體和貧困地區(qū),但是教育和技術(shù)基礎設施的缺乏、訓練有素的師資的匱乏、對待遠程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施加于女孩和婦女的社會和文化的限制以及不恰當?shù)恼吆唾Y金決策,這些都導致窮人和富人、農(nóng)村和城市、性別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因此,Liyanagunawardena等人(2013)的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他們發(fā)現(xiàn)早期MOOC以及相對應的評價幾乎都是基于北美和歐洲的實踐,鮮有涉及其他地區(qū)的。盡管缺乏足夠的證據(jù)證明MOOC在這些地區(qū)的可行性,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者們?nèi)詧?zhí)意發(fā)展MOOC,他們盲目地期望能夠避免以前在線教育所遇到的問題。時至今日,甚至西方的MOOC供應商也公開表示他們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例如,5-10%的學生參與網(wǎng)上討論,75%的學生輟學(Norvig,2013)。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工作者應該考慮是否在他們國家可以接受這樣的結(jié)果;急于實現(xiàn)MOOC提供商所承諾的節(jié)約成本目標的管理者們也應該在實施MOOC之前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論證。

      總之,自2012年起,MOOC的崛起類似于回歸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那時的教育毫無原則可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由于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教學評價和質(zhì)量評估未能得到持續(xù)關注(圖1),因此學習和發(fā)展的文獻中允許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育機構(gòu)在支持MOOC發(fā)展的同時并不考慮以前的研究中確定的原則和評價研究,他們似乎在遵循“米高伯原則”,這一原則在查爾斯狄更斯(1850)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被描述為“盲目的樂觀主義哲學”。特別是在新興的世界,無條件接受在線學習的做法,其中涉及大量學生人數(shù)并且不設教師,將使遠程教育的負面公眾形象跌至更低水平,并且不能實現(xiàn)在線教育的穩(wěn)步發(fā)展也會導致爭議。如果以技術(shù)為基礎的“巨型大學”的穩(wěn)步發(fā)展以及亞洲教育機構(gòu)的主導地位被,轉(zhuǎn)而采納西方的做法,那么可能遲早會進入所謂的“發(fā)展停滯”狀態(tài),這一結(jié)果將令人遺憾。通過聚焦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學習和發(fā)展的教育公平問題,可以幫助預見上述問題以及未來的教育趨勢,當然還須探究在跨學科和跨文化條件下這些問題是否具有共通性,是否可以使學生在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中利用學習支持材料、相互學習而不是主要依賴教師。我們可以吸取許多國際和社區(qū)發(fā)展領域的經(jīng)驗教訓,通過搭建教育子區(qū)域之間的橋梁保證其發(fā)展步調(diào)一致,幫助提高遠程教育領域?qū)W科內(nèi)的完整性。

      ·鏈接·

      《學習發(fā)展雜志》(JournalofLearningfor Development)由英聯(lián)邦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辦與發(fā)行,雜志主編為英國開放大學副校長艾倫·泰特(AlanTait),副主編是英聯(lián)邦學習共同體的馬克·布倫(MarkBullen)和英屬哥倫比亞司法學院的坦尼·摩根(TannisMorgan)。編輯委員會由約翰·丹尼爾爵士、香港大學張偉遠博士以及來自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斐濟南太平洋大學、新西蘭開放理工學院、馬來西亞宏遠開放大學等知名大學的19名專家學者組成。該雜志聚焦學習創(chuàng)新,對開放與遠程學習及其在社會及個人發(fā)展的貢獻方面的創(chuàng)新尤為關注。雜志的內(nèi)容涉及影響社會、經(jīng)濟關系改善,特別是提升教育公平的要素和舉措。

      《學習發(fā)展雜志》刊登的文章來自研究者、學者和教育實踐者的研究和案例,同時雜志也在不斷擴大全球的閱讀受眾。它的目標是鼓勵參與者積極開展實踐工作,同時發(fā)布英聯(lián)邦學習共同體及其它國家和地區(qū)有關學者的成果。

      [參考文獻]

      [1]Babel(2013).InternationalJournalofTrans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Retrievedfromhttp://benjamins.com/#catalog/journals/ babel/main

      [2]Baggaley,J.(2012).HarmonizingGlobalEducation:fromGenghis KhantoFacebook.NewYork:Routledge.

      [3]Baggaley,L(2013).MOOCrampant.DistanceEducation34(3),in press.

      [4]Carr-Chellman,A.(ed.)(2005).GlobalPerspectivesonE-learning: rhetoricandreality.ThousandOaks,CA.:Sage.

      [5]ChenLi&WangNan(2010).AttitudestoDistanceEducationinChi?na.InJ.Baggaley&T.Belawati(Eds.)DistanceEducationTechnolo?giesinAsia.Delhi:SageIndia.

      [6]Daniel,J.(1996).Mega-universitiesandKnowledgeMedia:technolo?gystrategiesforhighereducation.London:KoganPage.

      [7]Daniel,J.(2012).MakingsenseofMOOCs:musingsinamazeof myth,paradoxandpossibility.Seoul:KoreanNationalOpenUniversi?ty.Retrievedfrom http://sirjohn.ca/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 2012/08/120925MOOCspaper2.pdf

      [8]Dickens,C.(1850).DavidCopperfield.Leipzig:Tauchnitz

      [9]DoungVuth,ChhuonChanthan,SomphonePhanousith,Phonpasit Phissamay&TranThiTai(2007).DistanceEducationPolicyand PublicAwarenessinCambodia,Laos,andVietNam.DistanceEdu?cation28(2),163-177.

      [10]EducationalTechnologyAbstracts(1985-2011).Abingdon,UK: Taylor&Francis.

      [11]ExcellenceinResearchforAustralia(ERA)(2010).RankedJour?nalsList.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Retrievedfromhttp://www. arc.gov.au/xls/era2010_journal_title_list.xls

      [12]Gulati,S.(2008).Technology-EnhancedLearninginDeveloping Nations:areview.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Dis?tanceLearning9(1).Retrievedfromhttp://www.irrodl.org/index.php/ irrodl/article/view/477/1012

      [13]Holton,D.(2012).What’sthe“problem”withMOOCs?EdTech?Dev(4May).Retrievedfromhttp://edtechdev.wordpress.com/2012/ 05/04/whats-the-problem-with-moocs/

      [14]Howard,J.(2011).Journal-RankingSystemGetsDumpedAfter ScholarsComplain.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1June).Re?trieved from http://chronicle.com/article/Journal-Ranking-Sys?tem-Gets/127737/

      [15]James,S.(1996a).EducationalMediaand‘AgitProp’:I.Thelega?cyofVertov.JournalofEducationalMedia22(2),pp.111-123.

      [16]James,S.(1996b).EducationalMediaand‘AgitProp’:II.TheVer?tovProcessRepatriated.JournalofEducationalMedia22(3),pp. 161-173.

      [17]Koumi,J.(2006).DesigningVideoandMultimediaforOpenand FlexibleLearning.London:RoutledgeFalmer.

      [18]Laaser,W.(2006).VirtualuniversitiesforAfricanandArabcoun?tries.TurkishOnline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7(4),Retrieved fromhttp://tojde.anadolu.edu.tr/tojde24/articles/article_13.htm

      [19]Latchem,C.(2006).Editorial:acontentanalysisofthe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37(4),pp.503-511.

      [20]Latchem,C.,Abdullah,Z.&Ding,X.(1999).Openanddual-mode universitiesinEastandSouthAsia.PerformanceImprovementQuar?terly12(2),pp.3-28.

      [21]Laurillard,D.(2002).RethinkingUniversityTeaching(2ndedi?tion).London:RoutledgeFalmer.

      [22]Laurillard,D.(2012).TeachingasaDesignScience:buildingpeda?gogicalpatternsforlearningandtechnology.NewYork:Routledge.

      [23]Liyanagunawardena,T.,Adams,A.,andWilliams,S.(2013). MOOCs:asystematicstudyofthepublishedliterature2008-2012. 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DistanceLearning14 (3).Retrievedfromhttp://www.irrodl.org/index.php/irrodl/article/view/ 1455/2531

      [24]Norvig,P.(2013).Howtomakeonlinecoursesmassivelypersonal. ScientificAmerican(July18).Retrievedfrom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how-to-make-online-courses-mas?sively-personal-peter-norvig

      [25]SCImago(2011).JournalRankingsonEducation.Retrievedfrom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3304

      [26]Tait,A.(2003).RethinkingLearnerSupportinDistance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Falmer

      [27]Wikipedia(2013).Listoflargestuniversitiesbyenrolment.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argest_universi?ties_by_enrollment

      [28]Wikramanayake,G.&sevenco-authors(2010).Accessibility,Ac?ceptanceandEffectsofDistanceEducationinSouthAsia.InJ.Bag?galey&T.Belawati(eds.)DistanceEducationTechnologiesinAsia. NewDelhi:SageIndia/Ottawa: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 Centre.

      譯者簡介:白曉晶,碩士,助理研究員,北京開放大學教學運行學院(100081)。

      殷蕾,碩士,北京開放大學教師發(fā)展中心(100081)。

      責任編輯 碧 荷

      G642.0

      B

      1009—458x(2014)09—0089—04

      2014-01-15

      喬恩·巴格利,加拿大阿薩巴斯卡遠程教育中心榮休教授。喬恩·巴格利教授出版的書籍包括:《促進全球教育和諧》(2012),《亞洲遠程教育技術(shù)》(2011),《亞洲遠程教育政策與實踐》。(后兩本書的中文版已經(jīng)由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分別由白曉晶、馮立國等翻譯,陳麗審校)。巴格利還是“教育學習、媒介和技術(shù)"雜志的主編。

      猜你喜歡
      雜志領域期刊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東方養(yǎng)生雜志征稿函
      期刊問答
      雜志介紹
      領域·對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扶貧雜志走進“兩會”
      中國扶貧(2015年6期)2015-05-15 17:33:04
      新常態(tài)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雜志收納碗
      肯定與質(zhì)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招远市| 新和县| 嘉荫县| 凤翔县| 广安市| 洛隆县| 文化| 合川市| 板桥市| 晋宁县| 隆化县| 中阳县| 耿马| 浦城县| 临高县| 达尔| 渝北区| 麟游县| 察隅县| 海盐县| 石狮市| 蒲江县| 牙克石市| 兰考县| 沙洋县| 祁连县| 咸丰县| 西吉县| 钟祥市| 乐东| 武鸣县| 儋州市| 海口市| 定兴县| 天全县| 三门峡市| 通榆县| 西吉县| 上虞市| 资中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