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地域文化;圖書館;文獻資源
摘要:文章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展開討論,分析了圖書館如何以地域文化為基礎對自身的文獻資源進行開發(fā)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2-0081-03
收稿日期:2014-01-18
作者簡介:張印芳(1979-),興化市圖書館館員。圖書館作為文化的聚集中心、知識的傳播基地,其內部聚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人們提供了廣泛的知識、文化資源,在知識查詢與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保護地方文化、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任必將由地方圖書館來承擔。加大對不同地方圖書館的地域文獻資源建設,在圖書館內部形成一大批能夠彰顯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獻資源,建設一個特色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無論對于地域文化的傳承,還是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地域文化的概念
所謂“地域文化”,簡單說就是整個國家不同地域范圍內的地方文化。一些專家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指華夏兒女在某一歷史時期內所創(chuàng)造的反映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的文化;也有一些業(yè)內專業(yè)人士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指在中華大地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經過歲月積淀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并被世世代代所傳誦的文化傳統(tǒng)[1]。地域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1語言方面
地域文化在語言層面體現(xiàn)為方言的形成。整個中華大地上流傳著好幾十種方言,而且每一種方言都歸屬于特定的地理區(qū)域,被這個特定地域范圍內的人群所講述、傳承。可以說,方言是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最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區(qū)分各個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風俗的重要標準。中國的幾大方言區(qū)見表1。方言類型1分布地區(qū)北方方言1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地區(qū)吳方言1主要為蘇州話,分布于上海、江蘇、浙江一帶湘方言1湖南大部分地區(qū),長沙話贛方言1江西大部分地區(qū),南昌話為主客家方言1分布于廣東東部或者北部、福建西部、江西東南部與廣西南部、廣東梅縣閩方言1跨越福建、廣東東北部、浙江南部、臺灣等地區(qū)粵方言1廣東中部、西南部以及廣西東部、南部、港澳地區(qū)等,主要為廣州話表1中國的幾大方言區(qū)
1.2衣食住行方面
衣、食、住、行是任何一個地域范圍內、任何一個生活群體所必需的物質條件。然而,不同地區(qū)由于地理特征、歷史風俗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其具有自身獨特的衣、食、住、行方式和特征。這其中也體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特色,這些地域特色就可以被稱之為地域文化。例如:云南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內,苗族的住房為小閣樓;四川、湖南的當?shù)厝讼彩忱苯?,于是便形成了他們獨有的川菜文化;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有屬于本民族的衣著服飾等等。
1.3民風禮俗、民間信仰方面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通常會有自己的民俗習慣與民風禮儀,以及本地區(qū)、本民族所追求的宗教信仰。例如:在婚喪禮俗方面,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通常會有不同的民俗習慣,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仿佛已經深深映入了人們的心里,無論經濟地位高低都會按照自身的風俗習慣來慶?;槭禄蛘呒赖焖勒?。
不同地區(qū)的人通常也會有自身的民間信仰和追求,而且這種信仰和追求是異常虔誠并經久不衰的。例如:藏族聚集區(qū)的人們通常信奉喇嘛教,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人們則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才形成中華民族的地域性宗教文化。
2圖書館建設地域文化信息資源的重要作用
圖書館作為文化的聚集地、知識的傳播中心,在建設信息數(shù)據(jù)庫與完善文獻資源管理方面自然應該擔當重任,應該就地取材,以當?shù)匚幕Y源為基礎和材料,進行充分地開發(fā)、保護與探究。將地方性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特色文獻館藏,打造一個具有地域性文獻資源的特色圖書館。
各個地方公共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優(yōu)勢,特別是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科領域或專業(yè)范圍內的研究人才,開展對當?shù)氐赜蛐晕幕?、歷史以及民俗的探究,對它們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系統(tǒng)的歸納,并把所研究出來的成果進行收集、整理,使之成為豐富的電子或者紙質文獻資源,形成地域特色館藏數(shù)據(jù)庫,為當?shù)鼐用衽c學子提供信息獲取與學習的便利[2]。
圖書館地域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不僅僅是豐富圖書館文獻資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它所形成的特色文獻資源一方面聚集和傳承了地域寶貴文化精華,支持了當?shù)亟洕l(fā)展和建設,充實了地域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一些即將被遺忘或者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得以保留和維護,使其成為弘揚、傳播地域文化的載體和工具,順應時代潮流,促進社會進步。3圖書館構建地域文化特色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的具體方法3.1明確信息資源收集范圍與目標
各個地方圖書館首先要明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地理范圍內通常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民俗習慣,以及一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應該成為圖書館發(fā)展地域文獻資源所參考的項目。在明確地域特色后,各個地方圖書館應該有針對性地廣泛征集相關材料。例如:東北地區(qū)在上個世紀曾慘遭日俄侵略,那就應該集中搜索資源覆蓋地區(qū)有關抗日戰(zhàn)爭等方面的歷史資料,例如:“九一八事變”、“柳條湖事件”等以及關鍵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歷史貢獻等,將其充當文獻資源的輔助項目等都是比較科學又明智的選擇。此外,還有黃河流域作為中國歷史的發(fā)源地、華夏文明的最早起源,聚集著無數(shù)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量出土文物都顯示著歷朝歷代更迭的足跡,這些都可以成為當?shù)貓D書館構建地域特色文獻資源的寶貴素材。圖書館可以從考古、歷史研究以及古玩文物分析等角度去深入調查、分析,研究這些方面的文獻資料。
張印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張印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同時各個地方圖書館還要廣泛拓展信息資源獲取基地。信息資源不僅可以從高等院校研究院、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搜集獲取,任何與當?shù)貧v史文化相關的部門都可以成為信息資源搜集、獲取的對象。
3.2利用多種方法采集信息
首先,可以從社會人士以及文化機構入手,搜集一些尚未成文出版的資料。如:文獻匯編以及視頻材料、地方文獻資料、圖書館館藏文獻等,集中各個領域的專家,對這些來自于專業(yè)領域以及民間文化團體的資料進行專心研究、分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同時,要大力依靠和使用網(wǎng)絡信息設備。很多圖書館都擁有電子資源數(shù)據(jù)庫,例如: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維普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這些數(shù)據(jù)庫都充斥著大量的電子信息與文化資料,可以通過人為搜索、歸類以及總結方法來匯聚最豐富的信息資源作為地域文化資料[3]。
其次,調動網(wǎng)絡工具,外加實地考察。圖書館要開創(chuàng)多種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例如:通過文件傳遞、館際交流等方式來豐富文獻資料,然后對文獻資料進行復制、摘抄、拍照、編輯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方式來汲取隱藏在浩瀚叢書中重要的文化寶藏。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歷史遺跡,實踐訪問相關文化名人等來獲取最真實的文化訊息,作為文獻資源開發(fā)與珍藏的依據(jù),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權威性與準確性。
3.3積極完善數(shù)據(jù)的加工過程
3.3.1科學篩選與標引。對所采集的信息首先要嚴格審核,科學地甄選有價值的、準確的信息,科學地收錄具有探究深度和研究價值的信息資源,并將其收錄在數(shù)據(jù)庫中,然后通過科學的標引方法,細致地編制標引規(guī)則,例如:標引的深度、分類與集中、關鍵詞的使用方法等,不斷地提升標引的精準度[4]。
3.3.2科學錄入與審校。通過對原始信息加以精選、提純與加工,再對這些信息精準地復制、粘貼,確保其準確地錄入數(shù)據(jù)庫;接下來要進一步加以審核校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機器與人工的共同配合,從錄入的信息、標引各個方面進行審校,確保標引一致、準確;最后再進行統(tǒng)一的審核校對[6]。
4建設地域文化文獻資源應注意的問題
4.1確保特色、內容的豐富性
關鍵詞:地域文化;圖書館;文獻資源
摘要:文章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展開討論,分析了圖書館如何以地域文化為基礎對自身的文獻資源進行開發(fā)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2-0081-03
收稿日期:2014-01-18
作者簡介:張印芳(1979-),興化市圖書館館員。圖書館作為文化的聚集中心、知識的傳播基地,其內部聚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人們提供了廣泛的知識、文化資源,在知識查詢與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保護地方文化、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任必將由地方圖書館來承擔。加大對不同地方圖書館的地域文獻資源建設,在圖書館內部形成一大批能夠彰顯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獻資源,建設一個特色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無論對于地域文化的傳承,還是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地域文化的概念
所謂“地域文化”,簡單說就是整個國家不同地域范圍內的地方文化。一些專家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指華夏兒女在某一歷史時期內所創(chuàng)造的反映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的文化;也有一些業(yè)內專業(yè)人士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指在中華大地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經過歲月積淀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并被世世代代所傳誦的文化傳統(tǒng)[1]。地域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1語言方面
地域文化在語言層面體現(xiàn)為方言的形成。整個中華大地上流傳著好幾十種方言,而且每一種方言都歸屬于特定的地理區(qū)域,被這個特定地域范圍內的人群所講述、傳承??梢哉f,方言是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最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區(qū)分各個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風俗的重要標準。中國的幾大方言區(qū)見表1。方言類型1分布地區(qū)北方方言1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地區(qū)吳方言1主要為蘇州話,分布于上海、江蘇、浙江一帶湘方言1湖南大部分地區(qū),長沙話贛方言1江西大部分地區(qū),南昌話為主客家方言1分布于廣東東部或者北部、福建西部、江西東南部與廣西南部、廣東梅縣閩方言1跨越福建、廣東東北部、浙江南部、臺灣等地區(qū)粵方言1廣東中部、西南部以及廣西東部、南部、港澳地區(qū)等,主要為廣州話表1中國的幾大方言區(qū)
1.2衣食住行方面
衣、食、住、行是任何一個地域范圍內、任何一個生活群體所必需的物質條件。然而,不同地區(qū)由于地理特征、歷史風俗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其具有自身獨特的衣、食、住、行方式和特征。這其中也體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特色,這些地域特色就可以被稱之為地域文化。例如:云南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內,苗族的住房為小閣樓;四川、湖南的當?shù)厝讼彩忱苯?,于是便形成了他們獨有的川菜文化;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有屬于本民族的衣著服飾等等。
1.3民風禮俗、民間信仰方面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通常會有自己的民俗習慣與民風禮儀,以及本地區(qū)、本民族所追求的宗教信仰。例如:在婚喪禮俗方面,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通常會有不同的民俗習慣,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仿佛已經深深映入了人們的心里,無論經濟地位高低都會按照自身的風俗習慣來慶?;槭禄蛘呒赖焖勒?。
不同地區(qū)的人通常也會有自身的民間信仰和追求,而且這種信仰和追求是異常虔誠并經久不衰的。例如:藏族聚集區(qū)的人們通常信奉喇嘛教,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人們則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才形成中華民族的地域性宗教文化。
2圖書館建設地域文化信息資源的重要作用
圖書館作為文化的聚集地、知識的傳播中心,在建設信息數(shù)據(jù)庫與完善文獻資源管理方面自然應該擔當重任,應該就地取材,以當?shù)匚幕Y源為基礎和材料,進行充分地開發(fā)、保護與探究。將地方性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特色文獻館藏,打造一個具有地域性文獻資源的特色圖書館。
各個地方公共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優(yōu)勢,特別是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科領域或專業(yè)范圍內的研究人才,開展對當?shù)氐赜蛐晕幕v史以及民俗的探究,對它們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系統(tǒng)的歸納,并把所研究出來的成果進行收集、整理,使之成為豐富的電子或者紙質文獻資源,形成地域特色館藏數(shù)據(jù)庫,為當?shù)鼐用衽c學子提供信息獲取與學習的便利[2]。
圖書館地域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不僅僅是豐富圖書館文獻資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它所形成的特色文獻資源一方面聚集和傳承了地域寶貴文化精華,支持了當?shù)亟洕l(fā)展和建設,充實了地域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一些即將被遺忘或者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得以保留和維護,使其成為弘揚、傳播地域文化的載體和工具,順應時代潮流,促進社會進步。3圖書館構建地域文化特色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的具體方法3.1明確信息資源收集范圍與目標
各個地方圖書館首先要明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地理范圍內通常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民俗習慣,以及一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應該成為圖書館發(fā)展地域文獻資源所參考的項目。在明確地域特色后,各個地方圖書館應該有針對性地廣泛征集相關材料。例如:東北地區(qū)在上個世紀曾慘遭日俄侵略,那就應該集中搜索資源覆蓋地區(qū)有關抗日戰(zhàn)爭等方面的歷史資料,例如:“九一八事變”、“柳條湖事件”等以及關鍵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歷史貢獻等,將其充當文獻資源的輔助項目等都是比較科學又明智的選擇。此外,還有黃河流域作為中國歷史的發(fā)源地、華夏文明的最早起源,聚集著無數(shù)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量出土文物都顯示著歷朝歷代更迭的足跡,這些都可以成為當?shù)貓D書館構建地域特色文獻資源的寶貴素材。圖書館可以從考古、歷史研究以及古玩文物分析等角度去深入調查、分析,研究這些方面的文獻資料。
張印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張印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同時各個地方圖書館還要廣泛拓展信息資源獲取基地。信息資源不僅可以從高等院校研究院、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搜集獲取,任何與當?shù)貧v史文化相關的部門都可以成為信息資源搜集、獲取的對象。
3.2利用多種方法采集信息
首先,可以從社會人士以及文化機構入手,搜集一些尚未成文出版的資料。如:文獻匯編以及視頻材料、地方文獻資料、圖書館館藏文獻等,集中各個領域的專家,對這些來自于專業(yè)領域以及民間文化團體的資料進行專心研究、分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同時,要大力依靠和使用網(wǎng)絡信息設備。很多圖書館都擁有電子資源數(shù)據(jù)庫,例如: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維普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這些數(shù)據(jù)庫都充斥著大量的電子信息與文化資料,可以通過人為搜索、歸類以及總結方法來匯聚最豐富的信息資源作為地域文化資料[3]。
其次,調動網(wǎng)絡工具,外加實地考察。圖書館要開創(chuàng)多種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例如:通過文件傳遞、館際交流等方式來豐富文獻資料,然后對文獻資料進行復制、摘抄、拍照、編輯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方式來汲取隱藏在浩瀚叢書中重要的文化寶藏。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歷史遺跡,實踐訪問相關文化名人等來獲取最真實的文化訊息,作為文獻資源開發(fā)與珍藏的依據(jù),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權威性與準確性。
3.3積極完善數(shù)據(jù)的加工過程
3.3.1科學篩選與標引。對所采集的信息首先要嚴格審核,科學地甄選有價值的、準確的信息,科學地收錄具有探究深度和研究價值的信息資源,并將其收錄在數(shù)據(jù)庫中,然后通過科學的標引方法,細致地編制標引規(guī)則,例如:標引的深度、分類與集中、關鍵詞的使用方法等,不斷地提升標引的精準度[4]。
3.3.2科學錄入與審校。通過對原始信息加以精選、提純與加工,再對這些信息精準地復制、粘貼,確保其準確地錄入數(shù)據(jù)庫;接下來要進一步加以審核校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機器與人工的共同配合,從錄入的信息、標引各個方面進行審校,確保標引一致、準確;最后再進行統(tǒng)一的審核校對[6]。
4建設地域文化文獻資源應注意的問題
4.1確保特色、內容的豐富性
關鍵詞:地域文化;圖書館;文獻資源
摘要:文章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展開討論,分析了圖書館如何以地域文化為基礎對自身的文獻資源進行開發(fā)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2-0081-03
收稿日期:2014-01-18
作者簡介:張印芳(1979-),興化市圖書館館員。圖書館作為文化的聚集中心、知識的傳播基地,其內部聚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人們提供了廣泛的知識、文化資源,在知識查詢與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保護地方文化、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任必將由地方圖書館來承擔。加大對不同地方圖書館的地域文獻資源建設,在圖書館內部形成一大批能夠彰顯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獻資源,建設一個特色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無論對于地域文化的傳承,還是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地域文化的概念
所謂“地域文化”,簡單說就是整個國家不同地域范圍內的地方文化。一些專家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指華夏兒女在某一歷史時期內所創(chuàng)造的反映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的文化;也有一些業(yè)內專業(yè)人士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指在中華大地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經過歲月積淀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并被世世代代所傳誦的文化傳統(tǒng)[1]。地域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1語言方面
地域文化在語言層面體現(xiàn)為方言的形成。整個中華大地上流傳著好幾十種方言,而且每一種方言都歸屬于特定的地理區(qū)域,被這個特定地域范圍內的人群所講述、傳承??梢哉f,方言是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最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區(qū)分各個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風俗的重要標準。中國的幾大方言區(qū)見表1。方言類型1分布地區(qū)北方方言1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地區(qū)吳方言1主要為蘇州話,分布于上海、江蘇、浙江一帶湘方言1湖南大部分地區(qū),長沙話贛方言1江西大部分地區(qū),南昌話為主客家方言1分布于廣東東部或者北部、福建西部、江西東南部與廣西南部、廣東梅縣閩方言1跨越福建、廣東東北部、浙江南部、臺灣等地區(qū)粵方言1廣東中部、西南部以及廣西東部、南部、港澳地區(qū)等,主要為廣州話表1中國的幾大方言區(qū)
1.2衣食住行方面
衣、食、住、行是任何一個地域范圍內、任何一個生活群體所必需的物質條件。然而,不同地區(qū)由于地理特征、歷史風俗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其具有自身獨特的衣、食、住、行方式和特征。這其中也體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特色,這些地域特色就可以被稱之為地域文化。例如:云南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內,苗族的住房為小閣樓;四川、湖南的當?shù)厝讼彩忱苯?,于是便形成了他們獨有的川菜文化;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有屬于本民族的衣著服飾等等。
1.3民風禮俗、民間信仰方面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通常會有自己的民俗習慣與民風禮儀,以及本地區(qū)、本民族所追求的宗教信仰。例如:在婚喪禮俗方面,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通常會有不同的民俗習慣,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仿佛已經深深映入了人們的心里,無論經濟地位高低都會按照自身的風俗習慣來慶?;槭禄蛘呒赖焖勒?。
不同地區(qū)的人通常也會有自身的民間信仰和追求,而且這種信仰和追求是異常虔誠并經久不衰的。例如:藏族聚集區(qū)的人們通常信奉喇嘛教,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人們則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才形成中華民族的地域性宗教文化。
2圖書館建設地域文化信息資源的重要作用
圖書館作為文化的聚集地、知識的傳播中心,在建設信息數(shù)據(jù)庫與完善文獻資源管理方面自然應該擔當重任,應該就地取材,以當?shù)匚幕Y源為基礎和材料,進行充分地開發(fā)、保護與探究。將地方性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特色文獻館藏,打造一個具有地域性文獻資源的特色圖書館。
各個地方公共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優(yōu)勢,特別是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科領域或專業(yè)范圍內的研究人才,開展對當?shù)氐赜蛐晕幕?、歷史以及民俗的探究,對它們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系統(tǒng)的歸納,并把所研究出來的成果進行收集、整理,使之成為豐富的電子或者紙質文獻資源,形成地域特色館藏數(shù)據(jù)庫,為當?shù)鼐用衽c學子提供信息獲取與學習的便利[2]。
圖書館地域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不僅僅是豐富圖書館文獻資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它所形成的特色文獻資源一方面聚集和傳承了地域寶貴文化精華,支持了當?shù)亟洕l(fā)展和建設,充實了地域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一些即將被遺忘或者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得以保留和維護,使其成為弘揚、傳播地域文化的載體和工具,順應時代潮流,促進社會進步。3圖書館構建地域文化特色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的具體方法3.1明確信息資源收集范圍與目標
各個地方圖書館首先要明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地理范圍內通常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民俗習慣,以及一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應該成為圖書館發(fā)展地域文獻資源所參考的項目。在明確地域特色后,各個地方圖書館應該有針對性地廣泛征集相關材料。例如:東北地區(qū)在上個世紀曾慘遭日俄侵略,那就應該集中搜索資源覆蓋地區(qū)有關抗日戰(zhàn)爭等方面的歷史資料,例如:“九一八事變”、“柳條湖事件”等以及關鍵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歷史貢獻等,將其充當文獻資源的輔助項目等都是比較科學又明智的選擇。此外,還有黃河流域作為中國歷史的發(fā)源地、華夏文明的最早起源,聚集著無數(shù)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量出土文物都顯示著歷朝歷代更迭的足跡,這些都可以成為當?shù)貓D書館構建地域特色文獻資源的寶貴素材。圖書館可以從考古、歷史研究以及古玩文物分析等角度去深入調查、分析,研究這些方面的文獻資料。
張印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張印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同時各個地方圖書館還要廣泛拓展信息資源獲取基地。信息資源不僅可以從高等院校研究院、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搜集獲取,任何與當?shù)貧v史文化相關的部門都可以成為信息資源搜集、獲取的對象。
3.2利用多種方法采集信息
首先,可以從社會人士以及文化機構入手,搜集一些尚未成文出版的資料。如:文獻匯編以及視頻材料、地方文獻資料、圖書館館藏文獻等,集中各個領域的專家,對這些來自于專業(yè)領域以及民間文化團體的資料進行專心研究、分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同時,要大力依靠和使用網(wǎng)絡信息設備。很多圖書館都擁有電子資源數(shù)據(jù)庫,例如: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維普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這些數(shù)據(jù)庫都充斥著大量的電子信息與文化資料,可以通過人為搜索、歸類以及總結方法來匯聚最豐富的信息資源作為地域文化資料[3]。
其次,調動網(wǎng)絡工具,外加實地考察。圖書館要開創(chuàng)多種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例如:通過文件傳遞、館際交流等方式來豐富文獻資料,然后對文獻資料進行復制、摘抄、拍照、編輯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方式來汲取隱藏在浩瀚叢書中重要的文化寶藏。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歷史遺跡,實踐訪問相關文化名人等來獲取最真實的文化訊息,作為文獻資源開發(fā)與珍藏的依據(jù),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權威性與準確性。
3.3積極完善數(shù)據(jù)的加工過程
3.3.1科學篩選與標引。對所采集的信息首先要嚴格審核,科學地甄選有價值的、準確的信息,科學地收錄具有探究深度和研究價值的信息資源,并將其收錄在數(shù)據(jù)庫中,然后通過科學的標引方法,細致地編制標引規(guī)則,例如:標引的深度、分類與集中、關鍵詞的使用方法等,不斷地提升標引的精準度[4]。
3.3.2科學錄入與審校。通過對原始信息加以精選、提純與加工,再對這些信息精準地復制、粘貼,確保其準確地錄入數(shù)據(jù)庫;接下來要進一步加以審核校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機器與人工的共同配合,從錄入的信息、標引各個方面進行審校,確保標引一致、準確;最后再進行統(tǒng)一的審核校對[6]。
4建設地域文化文獻資源應注意的問題
4.1確保特色、內容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