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飛,郭萬躍
(東陽市良種場,浙江東陽322100)
近20年來,杜大長(杜長大)商品豬以其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料重比低,即低生產成本等特性,迅速發(fā)展成為我國養(yǎng)豬生產中的當家品種。大約克、長白豬作為雜交組合中的母本比終端父本杜洛克的選擇尤為重要和復雜。
巨大的種豬消費市場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種豬進入中國。據報道,2011年我國進口種豬477.696 t,約5000 多頭,2012年引種數量為245.9 t、價值674.789 萬美元。根據引入來源,可分為美、丹、法、加、英、瑞典、挪威系等。
1985年法國雜交育種公司率先在歐洲豬中導入中國梅山豬和嘉興豬血液,通過建立中歐合成豬品系利用中國豬種的多產性[1],7年后多產母豬投放市場,胎均產仔數提高2 頭以上。因此,1995年前后引入我國的歐系大約克、長白種豬在繁殖性能、體型外貌、抗逆性等方面差異顯著。
據資料介紹,祖代父本對父母代母本的繁殖性能遺傳貢獻量約為50%[2]。據生產實踐,對豬場各時期引入的種豬,包括公豬及后裔生產性能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和數據統(tǒng)計非常重要。
2.1 Lh(華系長白) 在浙江自主選育50年,稱為(中)華系長白,取代號h,雖然瘦肉率、產仔數稍低,但因其勻稱的身材、較強的抗逆性被選為第一母本。由于第一母本必須從種豬場直接引入,又必定是純種豬,因此對抗逆性的要求最高。
2.2 Ld(新丹系長白) 抗逆性較差,比較難養(yǎng),但繁殖力強,產仔數多。東陽市良種場曾引入母豬2頭試養(yǎng),均在4 胎內淘汰,產仔數較高,留其女兒7頭,進入種豬群5 頭,3 頭3 胎內淘汰;養(yǎng)至7 胎1頭,7 胎以上1 頭,產仔性能良好,引入公豬與Lh 雜交,胎均產活仔數提高1.2 頭,抗逆性能良好。
2.3 Yf(法系大約克) 繁殖力強,產仔數多,但死胎率較高,易產弱仔,母豬非正常淘汰比例較高,抗逆性較差。東陽市良種場選用該品系作祖代父本,利用雜種優(yōu)勢改變了這些缺點。父母代母豬胎均產仔數比祖代母豬Ld×Lh 提高0.2 頭,8 胎以上母豬胎均產活仔10.4 頭,且已有每頭母豬年產斷奶仔豬23.4 頭的潛力(產活仔10.5 頭×母豬年產2.35 胎頭×哺育率95%),非常適應當地飼養(yǎng)環(huán)境。
2.4 雜種母豬繁殖性能比較 詳見表1。
3.1 大約克豬原產英國、長白豬原產丹麥,其夏季最高氣溫為24℃左右。目前我國半數以上種豬來自美國,夏季溫度雖超過30℃,但短暫有限,且可通過水簾通風得以緩解[3]。東陽市良種場地處浙中腹地,每年夏季均有數日氣溫超過40℃,最高達44℃,外來種豬未經數代馴養(yǎng),其抗逆性極差[4],建議最好引入已經本地馴養(yǎng)3 代以上的種豬。
3.2 抗逆性可通過行為觀察。東陽市良種場曾引入一批外來母豬,出現靜立反應后拒絕公豬爬跨的比例達20%。應激種豬看到陌生人后就會逃跑,然后遠地靜立觀察,滿顯恐懼。
3.3 抗逆性可通過生產數據表現。根據東陽市種豬場不同品系及雜種母豬的繁殖性能記錄和統(tǒng)計,一是后備母豬發(fā)情配種成功率。Lh 自1988年開始引種至今已超過100 頭,后備母豬發(fā)情配種成功率超過93%;Yf 引種40 頭,發(fā)情配種成功率只有75%。二是產死胎比例。Lh 產死胎比例小于5%,Yf、Ld 產死胎比例則大于10%。三是母豬5 胎后產活仔數。Lh 母豬變化不大,Yf 母豬則有明顯下降。四是衡量種豬抗逆性的其他指標。如后備種豬培育期生長速度、非正常淘汰比例等均是衡量種豬抗逆性的重要指標。
母豬一生要經歷數次發(fā)情、妊娠、分娩、哺乳、斷奶等過程,日采食量為1.5~9.0 kg,部分母豬產次達8 胎以上、每胎帶仔9 頭以上,無健康體質、很強的抗逆性則很難達到高產、高效的養(yǎng)殖目的。
表1 東陽市良種場各品系及其雜種母豬產活仔性能
4.1 限位籠養(yǎng)模式的影響 限位籠養(yǎng)模式可降低母豬的體質及抗逆性,高溫季節(jié)尤為明顯。
4.2 青綠飼料的影響 青綠飼料是母豬控料期間最好的腸胃填充物,霉菌吸附劑,加上青綠飼料中含有的未知因子等都是母豬的優(yōu)質飼料來源。青綠飼料供應不足則會明顯影響母豬的抗逆性。
4.3 免疫刺激的影響 隨著從世界各地引進種豬的同時,也引進了疫病風險。我國既是世界種豬的集散地又是豬病毒、細菌的集中營。如Ⅰ類疫苗有豬瘟2.5 次+口蹄疫3 次+偽狂犬4 次+傳染性胃腸炎2 次;Ⅱ類疫苗有藍耳病3~4 次+細小病毒2.5 次+乙腦病毒1 次+大腸桿菌2.5 次;Ⅲ類疫苗有萎縮性鼻炎2.5 次+圓環(huán)病毒2.5 次+副豬嗜血桿菌2.5 次等。據筆者調查,大部分豬場免疫Ⅰ類+Ⅱ類疫苗,平均為18 d 免疫1 次,免疫應激對母豬抗逆性的影響很大。
5.1 不同品系的個體生長、育肥性能,胴體品質性狀等,在母本選擇時可不作重點考慮。大約克、長白豬對上述性狀差異并不顯著。
5.2 母系種豬應保持適當的瘦肉率,但極度瘦肉率則會導致其抗逆性、哺乳期采食量下降。
5.3 背寬、臀圓母豬,其陰戶相對較小,且發(fā)情、護仔、泌乳性能相對較差,選種時應特別注意。
豬種選擇對豬場效益的影響可達40% 以上。很明顯,大長母豬的繁殖性能,產活仔數、斷奶仔數與質量均很重要,但抗逆性的選擇同樣十分重要。商品豬場應根據本場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品系進行雜交,應特別關注在本地馴養(yǎng)10年以上的優(yōu)秀品系。2003年前我國已注冊的種豬場已有14家[5],有充足的品系資源可供選擇。在大長母豬中采用1/4、1/2 甚至100%的華系種豬血緣,則效果很好,值得推廣。
[1]岳根華譯自《Pig International》1990,No1,26~28,具有中國豬血緣的法國豬品系—多產合成品系的育種[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1990,3(13):20-21.
[2]喻傳洲.提高豬繁殖力的遺傳選育和飼養(yǎng)管理可操作因素[D].第13 界全國規(guī)?;i場主要疫病監(jiān)控與凈化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14.04):23-34.
[3]張偉力,薛瑋瑋.論中國品牌豬肉產業(yè)戰(zhàn)略格局的創(chuàng)建[J].養(yǎng)豬,2014,1(3):3-8.
[4]徐海波,李勁峰.“重引輕馴”導致我國生豬養(yǎng)殖效率低下[J].生豬業(yè)信息,2014,5(2):3-4.
[5]潘永杰,袁振國,張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種豬營銷策略[J].養(yǎng)豬業(yè),2003,1(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