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措
摘要: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加入音樂元素,可以為語文課堂插上音樂的翅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妙。本文主要用音樂導入課堂、催化學生情感、放飛學生文學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用音樂拓展學生的視野五個方面,品讀音樂在語文課堂中的美妙。
關鍵詞:音樂 語文教學
引言
音樂和語文可謂親密無間,早在中國古代就出現(xiàn)了“詩歌”一詞,把“詩”和“歌”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淺吟低唱中盡顯語文傳情達意的魅力。音樂和語文相通,都是人和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橋梁,可能音樂在傳遞人類情感時更委婉、細膩、生動。孔老夫子有云:“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币魳返镊攘梢娨话摺D敲?,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引入音樂,使音樂的動人旋律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呢?
一、用音樂導入語文課堂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熞婚_始講解語文課文,就導入音樂,可以即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迅速融入語文課堂氛圍中。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內(nèi)容時,可以在上課之前先為學生播放張涵予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插曲,讓學生在一聲聲“大河向東流……”爽朗的歌聲中體會梁山泊好漢們見義勇為、赤膽忠心的俠義風范,這既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為教師下一步分析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
二、借助音樂催化學生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留下充分的閱讀時間,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理解、感知語文的靈動,因為朗讀本身就是把課本中生硬的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語言的二次創(chuàng)造活動。音樂主要是運用節(jié)奏、旋律來表達人類情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文學作品中的押韻、節(jié)奏等就巧妙地借鑒了音樂的技巧,有時溫柔、有時剛強,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學生更容易投入到語文朗讀中去。如果只是枯燥單調(diào)的朗讀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而導入音樂可以讓語文課堂充滿情趣、充滿詩情畫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而然會對語文這門學科傾注巨大的學習熱情,他們從內(nèi)心深處愿意用心朗讀課文,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去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領會到文章的整體風格、文章的結構層次,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當然在運用音樂時,要進行精心的選擇,有些課文大氣磅礴、讀起來好像濤濤江河;有些課文卻柔婉含蓄,讀起來好像微風細雨,這時候就要求語文教師選擇和課文的節(jié)奏、旋律、風格以及情感基調(diào)相吻合的音樂,這樣才能打動學生,讓學生充分領悟語文課文的內(nèi)涵。比如:在學習冰心先生的《紙船》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播放舒緩、優(yōu)雅的鋼琴曲,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中,學生好像真的看見一只孤獨的紙船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中隨意地漂著、漂著,從而感受到詩人所要表達的遠隔萬水千山、不能回到母親身邊的悲傷與憂愁。此時音樂會促使學生把握住所學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語文的美妙。再如: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時,由于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清新美麗的風光,表達出詩人熱愛大自然的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悅心情。此時,教師可以選擇播放空靈、典雅的《空山鳥語》等古箏曲子,讓學生在不斷品味鐘磬之聲中走進詩人所構建的幽靜意境中去,和詩人一同感受空山雨后的陣陣秋涼、松間明月的月光朗照、清清竹林中傳來的悅耳的浣女的笑聲,學生此時仿佛看到了一幅無限秀麗清新的山水畫。
三、用音樂放飛學生的文學想象力
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曾經(jīng)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而要想讓這四種元素感染學生,就需要借助音樂。音樂實際上和文學相同,二者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與情感空間,基本上能夠突破一切時空限制,放飛人們的思緒。比如:教師在講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時,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詩人對母親的依戀、對愛人的不舍,以及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在學生讀過課文以后,教師可以播放《思鄉(xiāng)曲》,讓學生在靜靜的樂曲中放飛想象、靜靜思考,充分領悟藝術中所謂的“留白”境界。其實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寫出了一部分,然后留白一部分,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就為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3]。音樂刺激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領域,同一篇文學作品可能在不同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引發(fā)了各種不同的感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嘗試音樂作文的寫作,比如:可以用鋼琴曲子《藍色狂想曲》作為音樂寫作材料,讓學生回憶自己所有的情感體驗,然后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這首音樂的內(nèi)在寓意。實踐證明學生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有些學生把它想象成大海風景圖、在蔚藍色的大海中有魚兒、有潔白的帆船、還有飛翔在高空中的海鷗,可謂動靜結合,無限美麗的海上風光仿佛就在眼前。還有的學生把它想象成為一幅天空風云圖,運用了大量的形容詞來描繪晴空萬里中天空中云朵的不同形狀與變化色彩[4]。通過音樂作文的寫作,不僅可以挖掘出學生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審美因子,還可以大大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此外在語文課堂的尾聲,教師也可以適時地播放相應的音樂,比如:播放《相親相愛》這首音樂,拉近和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對班級產(chǎn)生深深的歸屬感、榮譽感。
四、用音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上海師范大學盧家楣教授在《情感教育心理學》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重視師生感情交往中的因素,用自己積極的情感去引導學生積極的反應,有助于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情感的相互交融,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苯處熢谡Z文教學活動中,應當足夠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客觀的理論相結合,盡最大可能縮小與學生之間的關系[5]。這時就需要利用音樂,舉個例子,例如:在進行《曾國藩家書兩篇》、《傅雷家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為學生播放李健的歌曲《父親》、或者周杰倫的歌曲《以父之名》,在緩緩的音樂聲中感受父愛,感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當然,教師在講解這些家書內(nèi)容的時候,需要站在批判性的角度,分析這些家書的錯誤、偏執(zhí)觀點。從而使大學生在受到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熏陶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學會以全面、客觀的眼光看待任何事情。
在動人、美妙的音樂聲中,讓學生走進教材中的人物內(nèi)心世界,可以更加真切地受到感染,得到啟發(fā),在娛樂的過程中,也受到健康的心理教育[6]。同時,語文的學習外延就是生活,語文學科作為生活的載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人類的終極關懷,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加強和學生心靈的交流溝通。在講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為學生講解現(xiàn)實生活中最近發(fā)生的大事。比如: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會等等,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生活,在聽老師講完后要寫下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用音樂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音樂和學生所學語文知識之間的共通之處,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在為學生講解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時,可以適時播放帶點英倫風味的歌曲,讓學生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隨后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中國現(xiàn)代詩選》,讓學生對現(xiàn)代詩產(chǎn)生一個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講解《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戲曲音樂,同時也可以向?qū)W生推薦馮夢龍的“三言二拍”等,讓學生在別具一格的戲曲中充分理解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了解中國古典戲曲文化,讓語文課堂向更加廣闊的世界延伸[7]。同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導讀的作用,根據(jù)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和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向?qū)W生推薦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內(nèi)容的經(jīng)典音樂。
結語
總而言之,要合理地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為學生插上音樂的翅膀,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即語文課堂中音樂的引入必須適度、符合具體的課堂內(nèi)容,這樣才不至于讓激蕩的音符激起學生的不良情緒,也才能很好地發(fā)揮音樂的傳播媒介作用,凸顯語文的內(nèi)涵美,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涵義的理解,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到中國文字的優(yōu)雅、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語
參考文獻
[1]朱娟.語文教學與音樂教學的融合[J].新課程(小學版). 2007,7(08):125-126.
[2]周梅香.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J].甘肅教育. 2006,3(02):55-56.
[3]費潔.給語文插上音樂的翅膀——淺談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09,7(09):132-133.
[4]王芳.讓語文教學插上音樂的翅膀[J].文教資料,2010.4(09):65-66.
[5]肖琳.讓音樂走進語文課堂[J].教師. 2010,5(10):63-64.
[6]張家中.為詩歌教學插上音樂的翅膀[J].文學教育(下) 2010,7(11):137-138.
[7]朱云麗.把音樂帶進語文課堂[J].吉林教育. 2009,6(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