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課前3分鐘的準備,有利于英語課堂教學,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號語表達能力。
關(guān)鍵詞:課前;演講;口語;興趣
浙教版職校英語第三冊的Festivals是一套以“任務(wù)型語言教學為編寫理念,力圖把基于生活任務(wù)的語言教學模式引入到我國英語教學領(lǐng)域中去的教材”。其基本的編寫思想是:以話題為主線,采用任務(wù)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jié)構(gòu)的學習。以一種循序漸進的生活化學習程序,引導(dǎo)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而“任務(wù)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yīng)用結(jié)合起來。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圓滿地完成這一新型的任務(wù)型教學任務(wù)呢?在多年的教學Festivals的實踐中,我覺得在學生群眾中廣泛開展唱好“課前戲”即做好“課前3分鐘演講”活動,精講多練,全民參與,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是一種較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講正課前,讓3~5位學生在講臺上或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演講,可以是有演講稿的,也可以是即興演講,此做法深受學生歡迎。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鍛煉了學生敢想敢說的膽識,而且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樹立自主自尊自強的人生觀,可謂一舉多得。例如,浙教版Festivals Section B講完Section A,學生們都在談?wù)摴?jié)日,恰好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Mid-Autumn Day”(中秋節(jié))假期將至,于是我布置了一個話題“What are you doing for Mid-Autumn Day?” 對于中秋節(jié),中國學生自然是喜愛又熟悉,紛紛開動腦筋、放開思維、精心準備。因此,上課前,我讓學生自由站起來發(fā)言,他們口若懸河,說出的主題語句既通順,又有條理,層次井然,且有創(chuàng)意。
演講過的內(nèi)容,或者是學生們精心準備的語句,記憶深刻,過去很長時間依然可以記憶猶新,以后遇到類似的作文,也能信手拈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說英語時的體態(tài)表情、手勢以及為人處事都顯得得體大方,不再是臉紅耳熱、語無倫次、扭捏不安的樣子。學生們學英語的興趣自然而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有力促進和鞏固了英語的課內(nèi)外學習。演講材料也并非局限于課本教材。我的學生對于英語教學非常熱情,集體征訂了《學英語報》,每期報刊都有一定版面豐富的演講素材,如英語小短文中的詩歌、故事、寓言,體裁分記敘文、說明文,甚至科普文、小品等等。
當然,演講的形式必須是多樣化的,一開始學生有緊張、恐懼、害羞等心理,可以預(yù)先通知下節(jié)課由誰做演講,讓其有準備,顧及面子問題,學生準備充分,效果自然漸佳,不再懼怕下一次演講。慢慢習慣了之后,可由教師預(yù)先布置話題,讓全體學生預(yù)先準備,上課時由老師隨機點名找學生上臺;也可由被點名學生再點名找其他學生上臺演講,此法較為靈活且效果較好又全面。也可分組,如大組、小組,單組、雙組;亦可分隊,如前后兩隊,左右兩隊,每個組或隊里選出代表上陣演講,看哪個可以折冠,而后予以不同方式的獎勵。當然,不管優(yōu)勝方或遜色方,都要及時予以熱情的掌聲鼓勵。每當此時,學生總是激情頓起,興趣盎然,效果相當好。實踐證明,唱好課前戲,做課前3分鐘的演講,我班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增長神速,會話能力普遍提高,有力配合了我在課堂上的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我可以隨時點幾位學生與我進行或難或易的對話,做示范表演;每堂課都可以輕松順利,圓滿地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wù)和要求。
參考文獻:
宋宏.如何開展英語課前演講.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4(1):86.
作者簡介:謝華明(1978.09—),男,學歷:本科,工作單位:浙江省蘭溪市職業(yè)中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