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麗珍
“兩先兩后”學導法是指先學后教,先練后導。在教學模式的構建上,體現“引導預習—課堂提難—師生探究(解難—升華)—運用拓展”的主線。從學生方面講,“兩先兩后”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并在課堂上提出預習時發(fā)現的問題;與老師、同學共同探究這些問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并運用新知做嘗試練習和拓展練習。從教師方面講,就是要先精心設計預習內容(學案),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并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采用師生共同探究的方式進行解惑,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試做,并根據嘗試練習的情況設計拓展練習,升華教學。可見,“兩先兩后” 學導法是一種以學為本,為學服務的教學方式。能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探究,使學生的內因發(fā)揮作用,產生思維的興奮點和認知矛盾沖突,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那么,如何運用“兩先兩后”學導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呢?下面就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課例說明:
一、精心設計預習,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為課堂的探究做好鋪墊
了解教材內容是學生完成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更是學生提出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前提。通過預習不僅可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還可以為學生掌握新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各自的預習成果,則可滿足初中學生樂于表現的愿望,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為進一步的探究做好鋪墊。例如:在預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節(jié)課時,可以先由學生自學完成以下學案:
(1)復習舊知識: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如何?
(2)預習新課P98~101頁,完成課后的練習;并試總結“直線與圓”與“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異同,請列表說明?
(3)嘗試練習:P101練習。
讓學生預習時主動發(fā)掘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生長點,由已知到未知,自然過渡,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為課堂的探究預熱。
二、課堂中提供參與機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
“兩先”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教師應巧設課堂探究路徑,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探究。
1.在活動中探究。皮亞杰說:“智慧的鮮花是開在手指上的?!彼髮W生“高度活動”手指,把活動實施于教學全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問題和尋求結論。例如:在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可以先讓學生在平移實驗中直觀地探索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在一張透明膠紙上作一個⊙O1,再在另一張透明膠紙上作一個⊙O1半徑不等的⊙O2。把兩張透膠明紙疊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從而擺出兩個圓的各種位置關系來。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或小組之間合作完成。既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又要強調培養(yǎng)加強交流、合作學習、合作實踐,讓學生知道團結協助精神是投身科學實踐的一項重要素質。
2.在觀察中探究。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積極思維參與的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這種感知為思維提供了直接的和豐富的感性材料,有效地成為心理活動的一個內部支撐點。因此,教學中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辨析、思考、探索,從中發(fā)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例如:(接上所述)在平移實驗中,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影響,一下子就能觀察出⊙O1與⊙O2的前三種位置關系(外離、外切、相交),但如果學生不作進一步探究就很難歸納出圓與圓位置關系的后兩種關系(內切、內含)。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發(fā)現事物的異同,在觀察比較中探究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既可橫向比,又可縱向比;既可同類比,又可異類比;既可宏觀比,也可微觀比;切忌片面性和表面化的類比。
3.在研討中探究。教學研究表明,適度組織學生開展群體討論,可使每個學生輸出信息、又獲取信息,互相觸發(fā)思維的“火花”。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性,他們不但致力于自己怎樣想,而且更關注別人怎樣說。通過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拓寬了探索問題的思路,使問題的辨析呈現明朗化。例如:(接上所述)學生能完整地探究出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只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層次;要深入研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就不能離開影響兩圓位置關系的數量關系(即兩圓的圓心距d、兩圓半徑R和r之間的數量關系),這也是學生學習的第二個層次。所以,老師要設計以下研討環(huán)節(jié):
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展開了積極主動的研討。通過研討,學生對新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在這個深層探究,層層遞進的過程中,使學生懂得了“思考問題要認真,分析問題要全面”的真知。
4.在練習中探究?!皟上葍珊蟆睂W導法注重讓學生先走一步,因此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也應該先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后根據嘗試練習的反饋情況設計下一個有效練習。教師在練習設計時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有層次、有梯度,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幾個層面: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或拓展練習——實踐練習。這種開放性的練習,具有發(fā)散性、探究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解題策略。
總的來說,在數學科中運用“兩先兩后”學導法進行教學,本質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實踐中學會有序地、系統地對知識的探索、研究,實現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目標。符合今天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社會進步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的熱切呼喚。